農村重大“股改”,與很多人息息相關!

農村重大“股改”,與很多人息息相關!

土地入股是國家提出的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之一。簡單地說,就是農民以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作為股份,入股合作社或者農企,並以此為依據參與利潤分紅。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曾聯合發佈了一個文件——《關於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的指導意見》。這個文件明確將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任務,這意味著,土地入股將在全國範圍推廣。

很多朋友可能有點懵,為什麼要土地入股?這其實是針對農村土地集體產權制度的一種改革。那為什麼要改革呢?兩個原因: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積累了大量資產,但效益卻很低下。這些資產沒有充分發揮它的價值,無形中造成了資源浪費。

2.防止農村集體資產流失。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少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斷增加,成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由於農村集體資產歸屬不清等問題,農民擔心失去集體經濟利益而不願進城,集體資產被個人侵佔,出現“小管鉅貪”等現象。


具體怎麼改?


改革最主要的做法是將農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讓農民成為村集體的“股東”。

首先就是處理好“分子”和“分母”關係。找“分子”就是清產核資,找“分母”就是明確成員,最終股權量化到人、落實到戶。就是讓農民以股份形式持有集體資產,變為集體股東。

改革更重要是探索法人治理結構,確定適合的經營管理方式,做實做大集體經濟“蛋糕”,讓村民股東分享增值紅利,不斷增加財產性收入。


改革能帶來什麼?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能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農民持股進城加速城鎮化。

首先,農民財產性收入會不斷增加。集體資產財富價值會逐漸顯現,而改革無疑將理清分配關係,讓農民分享不斷增值的財富。

其次,城鎮化進程將因此加快。此次股改還要探索有償退出和繼承實現形式,並賦予抵押權、擔保權試點。讓農民在農村的利益得到保護後,帶著股份進城。

再次是縮小農村貧富差距。縮小貧富差距關鍵要發展集體經濟,通過探索集體經濟新模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股改”的商機和利好


農民利好:可以用股權進行抵押貸款、流轉交易

這次農村集體資產“股改”成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村集體企業改制後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第三次重大突破,是利益的再調整。一旦確權完成,農民可以動用股權進行抵押貸款、流轉交易,從而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尤其重要的是,作為“股東”的農民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持股進城,這對城市化進程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經營主體利好:成本降低,土地增值,將有更多扶持政策!

農民“持股”進城後,農村將有大片的土地可以進行規模流轉。不僅是種糧大戶得到國家的重點扶持,而且休閒農業也成為黃金十年的佼佼者。

其次是農村電商的興起,讓農村土地得到更多的溢價。


土地改革的真正目的不是土地值多少錢,而是要將土地的活力釋放出來,去發揮更大的價值,推動整個農業的發展。糧食是基礎,土地是根本,農業才是穩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