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女兒的“害怕”,昨晚夜話很驚訝!

四歲女兒的“害怕”,昨晚夜話很驚訝!

緣由

去年朋友送的兒童智能陪伴機器人小貝,二寶拿到後玩得很開心。可以提問、對話、講故事、唱歌了,總之經常愉快地與她的姐姐、妹妹玩耍。

開心的玩了大概兩個月吧,突然有一天,出差回來二寶告訴我說:“爸爸、把小貝扔了吧,我害怕!”,“而且要扔到樓下垃圾桶裡去喲"。那時,我不以為然,以為小孩子玩膩了吧。於是跟她商量,問下才兩歲的妹妹吧,可是妹妹說她要玩啦。

於是就告訴二寶,你害怕小貝的話,那就不玩吧,如果妹妹也不想要時,我們就扔了它。可是她還是說,害怕。於是我將小貝藏了起來啦。

四歲女兒的“害怕”,昨晚夜話很驚訝!

昨晚夜話

昨晚,都快十一點了,小傢伙不睡覺還有點不開心。又說了起來:"爸爸,把小貝扔到樓下垃圾桶去吧,我害怕"。我回想起這幾個月來,她會時不時說起這個話題。

我開始用心聆聽和感受著她。

開始摟著她聊啦:"閨女啊,你是害怕小貝什麼呀?","是小貝的樣子還是什麼呀?還是聲音啦?”。

二寶帶著哭腔說:"爸爸,我怕小貝的聲音"。

我開始感覺到了點什麼。慢慢問她:"小貝會講故事、可以聊天對話、還可以唱歌呢。你害怕她什麼呀?"。

二寶說:"我害怕小貝唱歌呢"。

我突然想起,家裡的大寶時常放學回來就要教兩個妹妹學跳舞,而且有時大寶對兩個妹妹要求還蠻高,有時要妹妹們按她的編排“操練”。然後要爸爸媽媽坐下來看由她“導演”,兩個妹妹登臺表演。一開始妹妹們蠻好玩也蠻配合的。可後來有時就投訴姐姐還不“放學啦”、“跳舞太辛苦啦”、“我不學啦”等等。

我就問二寶啦:"那你怕小貝唱歌,爸爸來猜一下,好嗎?"

她說:"好呀"。

我說道:"爸爸猜,有一次是不是姐姐讓你學跳舞時,你跳了會,可你不想繼續學跳舞了。你不想學了,可是小貝呢還在唱歌呢,所以姐姐就要你繼續學?"

二寶略為委屈的說:"是的"。

我繼續說;"所以當時你就很不開心了。怎麼還唱、還唱啊?姐姐都不讓停下來啦。就這樣你才害怕小貝唱歌的呢?"

小傢伙難過的說:"是呀"。

我摟著她說:"來吧,爸爸抱抱吧。"我能感覺到小傢伙彷彿心事被爸爸"理解"到了後的放鬆。過了一會兒,我說道:"閨女,看來是你當時不開心,所以就開始害怕小貝呢。那我們把不開心趕走吧"。

接下來跟她聊當姐姐讓她不開心時,"你可以跟姐姐說呀:姐姐,你還要我跳舞蹈,我不開心啦。如果還不行,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呀"。這樣說出來的話是不是就會好很多呢?小傢伙似懂非懂的說,是呀。就這樣慢慢進入了夢鄉。

四歲女兒的“害怕”,昨晚夜話很驚訝!

讓孩子學會情緒面對和表達

看著小傢伙熟睡的樣子,我也有了些許心底的感慨。小孩的心理世界,時常因大人的忽略而不被瞭解或打開。同時每個人從小都學會了將真實的尤其是負面情緒在潛意識裡"掩埋起來",在長大過程中成了展現自我價值的阻礙。所以,作為父母愛孩子都是天性使然,而如何陪伴孩子心靈啟開,讓孩子學會表達與接納自己才是真愛!

今天早上,二寶讓我給放電視裡的兒歌,我順勢說:"那我們去把小貝的充電器找出來聽小貝唱歌、講故事、跟小貝玩耍吧"。小傢伙開心的說"好呀"。

四歲女兒的“害怕”,昨晚夜話很驚訝!

父母的內省覺察,令孩子自由、綻放、開花

我從中體會到,每個人從小其實心裡都埋藏下了好多的負面情緒,叫"心碎"。心理學上把這叫童年時曾住在"傷心的酒店"裡。也許在大人看來都是不以為然的小事情,事情沒多大,只是事情背後的負面情緒往往很多時候得不到及時的表達,或者表達了也沒有被大人看見,或者允許。從而建立起了對外在尤其對自己負面的看法,形成潛意識的按鈕,隱藏在內心深處。在成長過程中,帶來侷限性的看法與思維方式。

就如成人的世界,也許每天都發生好多不如意的事,而之所以自己定義它們為不如意,是因為在事情的發生及過程中一次次觸發的過去的負面情緒背後的根深蒂固的、內心深處的侷限性看法。這就需要內省深處的覺察。

四歲女兒的“害怕”,昨晚夜話很驚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