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底層的財富》彙集了11個領域的雙贏案例


《金字塔底層的財富》彙集了11個領域的雙贏案例


商業企業如果不把窮人當成受害者或者負擔,而把他們當成有韌性、有創意的企業家和有價值意識的消費者,把貧窮和匱乏當成資源和機會,那麼用賺錢的方式也可以來行善。金字塔底層市場龐大且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企業需要與窮人合作,共同進行創新,以達成雙贏。

本書是社會創新領域的重要著作,核心觀點就是:企業可以用創新的商業實踐幫助消除貧困,讓社會更公平、更人性化。2002年,他發表了關於這個主題的第一篇文章,2004年出版了這項研究的核心成果,也就是《金字塔底層的財富》這本書的第一版。書裡提出,企業應該在市場的基礎上,創造解決方案,為世界上最窮的消費者提供產品、服務和幫助。受這個理念影響,很多企業開始投入貧窮人群市場,並從中獲利。

2009年,普教授彙集了11個雙贏的案例,這些案例以金字塔底層為核心,涉及醫療、金融、住房、能源、農業等多個領域,加上比爾·蓋茨等10位全球知名企業 CEO 對這場變革的見解,完成了這本書的新版本。今天帶來的,就是新版本。

本書的精髓,講了三個核心觀點:

第一,商業機構可以通過利潤幫助消除貧困,也就是“行善賺錢”;

第二,金字塔底層市場是一個全球性機遇;

第三,開拓金字塔底層市場,需要全新的產品和服務理念。

第一部分

商業機構可以通過利潤幫助消除貧困。普教授把這個想法表述成了一個簡單明確的基本原則,那就是,行善賺錢。以前,行善就是行善,賺錢就是賺錢,但普教授的目標是,讓企業通過賺錢來行善。

窮人同時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顯而易見的金錢上的貧窮,二是因為窮產生的匱乏,比如用不上電、看不起病、買不起一些日常用品和耐用消費品、信息獲取不足、缺乏工作機會等等。普教授的觀點是,商業企業可以把他們當作消費者,把這些貧窮和匱乏當成資源和機會,用商業的方式,或者幫他們改善匱乏,或者幫他們增加收入。這兩個目的,無論實現了哪一個,都是做了幫助消除貧困的工作。

書中的11個案例都是“行善賺錢”的解釋,其中兩個,一個是幫助消除匱乏的,一個是幫助增加收入的,這兩個案例都來自印度。

在發展中國家,眼病是個大問題,全世界有4500萬人患有眼病,光是印度,就有900萬人因為眼病失明。其實很多人的眼睛是能治好的,但是看眼科很貴,他們治不起。印度有個非常有名的眼科醫生,建立了一家眼科醫院,名叫亞拉文。他們用了下面幾個方法,讓更多病人受益:


《金字塔底層的財富》彙集了11個領域的雙贏案例


一個方法是既收費也免費。在亞拉文,不同質量的服務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富人可以支付較高的費用,享受更好的住宿和護理條件;對一般老百姓收費平價,提供大眾質量的治療;拿不出治療費用的病人,可以免費獲得最基本的治療。因為亞拉文醫院擁有非常多知名的眼科醫生,並使用最好的設備,所以它的醫療質量非常高,這讓富人和有支付能力的平民源源不斷地來看病,也讓醫院能有盈利,為比較窮的病人免費服務。

另一個方法是提高生產率和規模。最開始,醫院只治白內障,這讓他們能用流水線一樣的方式大規模做手術。最後一個方法是把醫院的所有空間都設計得很緊湊,這樣既降低成本,也增加了床位數。憑藉這種有效的商業模式,他們迅速擴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眼科護理提供者,當然,數百萬看不起眼病的窮人也因此受益,避免了失明。

另一個例子,也來自印度。印度有些偏遠地區,傳統的配送和分銷體系都覆蓋不到,印度聯合利華公司就在那裡的村莊,選擇具有創業頭腦的婦女,把她們培養成分銷商,在各自的村莊分銷聯合利華的產品,並且為村民提供消費建議。這些婦女不但自己賺到了錢,為家庭創造了新的消費能力,還成為農村金字塔底層消費者與外界的連接點,被稱為“有權力的母親”。

事實上,這本書裡的每一個案例,都證明了“通過利潤消除貧困”是可行的。到現在,距離這本書首次出版,已經有十幾年,普教授的理念已經從一個前沿的、探索性的提議,成為被證明有效並得到廣泛應用的“現實”。

第二部分

金字塔底層市場是一個全球性機遇。普教授是第一個提出金字塔底層有市場的人,他認為,底層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機遇。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顯然是這個市場的人口基數。2009年,全球人口68億,而位於金字塔底層的人口就有40多億,接近60%。他們的購買力雖然無法與富人相比,但他們也想買看上去有點奢侈的家用電器,比如電冰箱和電視機,而且也希望能買得起更好的東西。這代表著“一個潛在的、肯定會被釋放的強大購買力”,所以,這個市場規模龐大而且具有吸引力。

第二個原因,是底層消費者也有價值意識和品牌意識。我們都知道貧困人口數量非常大,但又普遍懷疑,他們有購買力嗎?他們能構成有價值的市場嗎?普教授認為,人們對貧困人口的瞭解,主要來自於電視,電視上那些畫面,掩蓋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特別窮的人其實是具有韌性的生意人和具有價值意識的消費者”。

比如,在巴西亞馬孫河流域最偏遠的地區,也活躍著雅芳個人經銷商,底層消費者也會去買雅芳產品,實際上雅芳產品也並不便宜。底層消費者和其他消費者一樣注重品牌,不同的是,他們也更關心價值,希望用更低的價格擁有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所以,如果企業能用性價比撬動底層市場,這個市場將貢獻可觀的收益。

第三個原因是配送環節的難度,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大。在企業的傳統觀念中,配送環節進入底層難度巨大。但普教授列舉出的事實證明,這個難度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大。發展中國家的城市,35%~40%的區域由底層消費者組成,配送上毫無困難;農村配送相對困難,但可以通過多樣化的配送方案解決,比如發展個人分銷商。在中國,我們還看到,在不通快遞的村莊,快遞公司會把包裹投遞到縣城或者鄉鎮,然後消費者自己去取回來。這也是一種解決方案。

第四個原因,是因為科技和移動互聯網的下沉。由於手機等無線設備在窮人中的推廣和互聯網的發展,底層的人們正在積極地相互溝通,也能更積極地與他們喜歡的企業溝通。比如在印度,生活在村子裡的女性分銷商已經學會和外村的同伴開視頻會議;漁民上岸前,就會用手機聯絡好出價最高的買家。這也讓企業更容易接觸到底層消費者,進入底層市場。

這一切都說明,底層市場,是一個蘊含巨大潛力的市場,只要底層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被適當開發出來,很多企業都能從中找到巨大的商機。投入底層市場的企業,如果能獲得成功經驗,會有更多的全球發展機會,而且,來自底層市場的創新也可以應用在發達市場,影響全球商業實踐。普教授甚至說,“40億窮人可以成為下一輪世界貿易和繁榮的引擎”。

第三部分

開拓底層市場,需要全新的產品和服務理念。看到底層市場的機遇是一回事,創造出能服務這些窮人的商業模式又是另一回事。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普教授認為,企業需要與窮人合作,共同進行創新,以達成雙贏。

普教授在書中,提出了12條原則和跨國公司從實踐中獲得的8個經驗。我認為最突出、最重要的五個,分別是:性價比創新去中心化產品創新流程創新

工作的去技能化以及利用科技

第一個是性價比創新。底層市場的創新需要從性價比創新開始。傳統的定價方式是“成本+利潤=價格”,但這種方式在底層市場行不通,因為他們的支付能力非常有限,要的是商品或者服務儘量好,而價格儘量便宜。這時候,企業就需要採用一個全新的定價模式,就是“價格-利潤=成本”,就是說,先根據底層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把價格定下來,然後決定你想要多少利潤,再想辦法把成本降下來。

齋浦爾假肢,它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假肢供應商。貧困人口中,有很多人因為疾病、意外等原因肢體殘疾,這些人都需要裝假肢。在發達國家,裝一個假肢,平均要8000到12000美元。對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元的人來說,這是個天文數字。齋浦爾知道,印度的底層消費者能承受的價格也就是30美元,於是就把價格定在了30美元,而且病人上午去,下午就能裝好。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一是使用比進口材料便宜得多的本地材料,這樣就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二是簡化生產程序,讓工人經過簡單培訓就能開始工作,這樣製造過程中的人力成本就大大降低;三是簡化整套程序,病人一到,馬上就會開始服務,而且一次就能完成,病人不需要往返幾次,這樣方便病人,也降低運營成本。靠著這些方法,成本真的就奇蹟般地降下來了,而且產品的質量安全性、生態可持續性,包括美觀程度,都達到國際標準。這就是非常成功的性價比創新。

再比如,微軟啟動了一個名為“無限潛力”的發展項目,簡化 windows 系統,讓電腦可以進行低成本運算,這樣電腦的價格就可以降下來,滿足貧窮消費者的需求。

但降低價格也帶來了一個難題,性價比這麼苛刻、利潤這麼薄,企業怎麼才能賺到錢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擴大規模,去中心化,也就是第二個要素。

普教授最初的建議是由跨國公司來做這件事兒,他們既有能力開發世界上最龐大的底層市場,也有能力將創新推廣到小而分散的底層市場。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普教授又有新發現,那就是可以用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打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

普教授所說的“去中心化”,是指不再由單一組織集中提供服務,而是通過大量高度分散又獨立的供應者、合同工、潛在消費者來提供。這麼說可能有些抽象,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

印度的馬杜賴銀行,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傳統的做法是定點開一家銀行,讓客戶自己來辦理。但馬杜賴的辦法是在農村成立自助團體。自助團體由銀行員工幫助建立,選擇農村女性擔任團體領袖,團體領袖會培養團體成員開始儲蓄。團體成員儲蓄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獲得小額貸款。在與印度第二大銀行合併時,馬杜賴銀行的自助團體已經達到1200多個,接下來的兩年,自助團體的數量發展到了10000個。

產品創新和流程創新。普教授認為,企業應該根據底層消費者獨特的需求和消費能力來為他們設計產品。比如,聯合利華和寶潔發現,富人更願意購買單位價格低、但總價比較高的大包裝產品,省得頻繁購物。但窮人收入不穩定,更喜歡買單位價格可能稍高,但總價比較低的小包裝商品,因為這樣一次性支出的錢比較少。於是他們就把瓶裝洗髮水做成小袋裝,結果大受歡迎,這個改變,被稱為“小份服務革命”。

在中國,我們也看到同樣的創新,比如低端手機市場,有一段時間山寨貨氾濫,但在小米、vivo、OPPO等品牌推出專門針對低端市場的手機之後,山寨手機的市場就逐漸縮小了。

流程創新,改變交付過程,這也是讓窮人負擔得起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步驟。比如去看眼病,通常是很麻煩的事兒,病人先得經過好幾次複雜的檢查,然後等待手術。這個過程,又費時間又費錢。但前面講到的亞拉文眼科醫院,就把流程大大簡化了:病人可以先就近去鄉村眼科診所檢查,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會被收入醫院,很快就可以安排手術。手術由兩名技師和一個專業醫生組成的團隊執行,只要嚴格遵守流程,一天就能做50多臺手術。這樣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還可以保持具有競爭優勢的收費,也大大降低了病人的財務負擔。

“工作的去技能化”。大多數底層市場都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所以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需要考慮把工作變得簡單,讓普通的底層窮人都能很快上手。

比如,在秘魯的偏遠地區和山區,因為交通和通信網絡匱乏,要監控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很困難。一家公司為了監控疾病,發明了一種印有疾病發展過程圖示的卡片。傳染病,比如說天花,在不同的發病階段會有什麼相應的症狀,都會被記錄在卡片上。沒進過醫學院的鄉村醫生看到病人的症狀,再對照圖片,就能識別出病情的嚴重程度,並很快上報給中央衛生部門。

利用科技。人們通常認為,底層市場不是高科技市場,但恰恰相反,先進技術更容易在底層獲得應用,因為高科技通常能減少需要人做的工作,底層正好也缺乏專門人才,而且高科技又常常能幫助降低成本,更能滿足薄利多銷的需求。

比如,面向底層消費者的醫療機構更願意使用數字 X 光機而不是膠片 X 光機。看起來膠片機更便宜,數字機更貴,但膠片機需要使用大量膠片,時間長了,成本更高。再比如在咱們國家,互聯網發展了很多年,但在農村覆蓋程度一直不高,智能手機的出現,就讓移動互聯網高度覆蓋了農村。

我們說的這些創新,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需要和金字塔底層的窮人合作。不光把他們看作是消費者,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也能參與到經濟活動中來,產生主動性。比如,你需要讓底層消費者參與產品創新,才能為他們提供更適合的產品;需要把部分底層消費者發展成分銷商和合作夥伴,和他們共同創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和生態系統。當然,除了和窮人合作,也需要和當地的政府部門、NGO 或者商業機構合作,來更好地瞭解當地的情況,進入當地的市場。

這樣的合作,一方面降低了對投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投資和市場風險。此外,還讓底層消費者從中獲得教育、經驗、技能、機會、財富,與商業機構達成雙贏。


《金字塔底層的財富》彙集了11個領域的雙贏案例


現在你可以理解資本市場為什麼會接受拼多多了嗎?拼多多找到了京東和淘寶沒有覆蓋的低收入群體,註冊用戶有三億之多,他們就是底層市場裡的消費者。

拼多多也運用了底層市場的創新哲學。你看,拼多多上賣的東西,雖然被指責質量不好,但是具備基本的產品性能,價格也比淘寶和京東便宜。

通過打造低價爆款的流量產品,做到了薄利多銷,這是拼多多的性價比創新。

通過朋友圈的砍價、拼單實現互動,帶動產品的傳播,拼多多實現了流程創新。

用戶不需要主動搜索,只要點擊朋友發送的鏈接,就可以購買,並且不需要綁定銀行卡,只要有微信錢包就可以使用,這降低了操作難度,也就是做到了去技能化。

所以,拼多多就從一個本來“看上去已經很擁擠”的電商市場中擠出了一個巨大的空間。

通過這本書,相信你們對金字塔底層的人群,和給這群人服務的商業模式有了比別人更深的認識。這本書有強大的啟發力,你很可能被它啟發靈感,發現自己業務、事業或者個人生涯發展的新機遇;

同時,這本書有強大的解釋力,“行善賺錢”“底層市場”“合作創新”三個關鍵詞以及其中包含的理念,可以幫你更好地理解咱們所在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樣的社會創新,什麼樣的商業變革。理解世界,是很愉快,很爽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