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內容來源:本文為電子工業出版社書籍《自慢:如何成為一個有絕活的人1》讀書筆記。

媒體界不容忽視的翹楚級人物,擁有無比傳奇的奮鬥史!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

擁有30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任職於臺灣地區《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等媒體,於1997年榮獲金石堂年度出版風雲人物,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了城邦出版集團、電腦家庭出版集團與商周集團。

何飛鵬是著名的出版人,其創新多元化的出版理念,為出版界開啟了不同想象與嶄新視野。他所帶領的出版團隊時刻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自我,開創了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工作不會傷身

許多年輕人,對全力投入工作表示懷疑,他們徘徊在工作與玩樂之間, 選擇輕鬆工作,快樂玩耍,是許多年輕人的流行。

我並非主張辛苦工作,但我認為每個人要對自己有交代,既然工作,就要有成長、有成果、有好的回饋、有升遷、有加薪,因此在工作時全力以赴是免不掉的,就如同遊樂時的全力放鬆。而“工作不會傷身”是我聽過最經典的一句話,這是日本知名企業家丹羽宇一郎的名言,他從普通員工出身, 成為知名企業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社長,全力投入,成就了一生的成果。

正如何炅在《快樂大本營》中曾經說的:“要得到你必須付出,要付出你還要學會堅持。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那你就放棄,但你放棄了就不要抱怨,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有一次到一家知名企業去上一堂領導方面的課,下課後一位小女生來 和我聊天,她告訴我,當主管要做那麼多事,要負擔那麼多責任,太辛苦了! 還是當一個小職員好,一副後悔當上主管的口氣。

雖然我知道她說的並不完全是真話,話中還有迷惘。但同樣的問題, 我不知已經回答過多少次,不知有多少小朋友已經和我談過類似的問題: 工作太辛苦了、工作太傷身了、工作太傷害家庭生活了,如果可能,許多 小朋友願意選擇不調升職位、不當主管,只要當一個小職員就好!

我的回答很簡單,你可以選擇當小職員,但你可以忍受比較低的薪水 嗎?有的小朋友的回答很妙:“我可以找一家好公司當小職員,有比較好 的福利,但工作不多。”我告訴他,沒有這樣的好公司,好公司績效佳、 福利好,但對員工的要求也很多,不可能有工作不多,且長期福利好的公司。

因此,要不就忍受低的成就感、低的薪水回報;要不就在職場上當“過河卒子”,勇敢向前。 其實這樣的回答還不夠,因為很多年輕人找出更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工作會傷身、會把眼睛弄壞,長期坐在椅子上會脊椎側彎,等等。對這樣的說法,我總覺得似是而非,但始終也沒想出一個好理由,只能告訴他們,那你就偶爾運動一下,不要老是工作。他們的回答就更讓我無言以對了:“我工作都做不完了,哪還有時間運動!”

後來,我出版了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社長丹羽宇一郎的《工作才 能成就人》,其中一句話,讓我對這個問題豁然開朗,丹羽社長說:“工 作不會傷身。”真正會傷身的,是下班之後的娛樂:喝酒、打牌等。丹羽 社長描述他在美國的狀況:連星期六也要上班,平常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就 被歐洲的電話吵醒,晚上則要加班和日本總部聯繫,常年這樣長時間工作, 身體也沒有因此變壞。因此他認為工作絕對不會傷身。

這一段話其實正是我的經驗,只是一直沒有清楚地說出來而已。我開 始回憶,其實許多能幹、努力、全力以赴的同事,他們也都沒有向我抱怨 過“工作會傷身”這件事,而他們的身體也大多維持得很好。雖然有些人 身體不好,但也都是因為本身體質使然,與工作勞累並無必然的關係。

反之,向我抱怨“工作會傷身”的同事,事後證明其實他們都是能力 有問題、態度有問題,“工作會傷身”只是他們的藉口而已!

我終於想清楚了,“工作會傷身”其實是工作態度的問題,你對工作有不正確的想法、看法,才會出現“工作會傷身”的說法。當然,如果你全力以赴工作,也全力以赴狎遊、喝酒縱慾,過度使用自己的年輕、自己的身體, 那是絕對會傷身的。可是如果只是全力以赴地工作,絕對不會傷身!

後記

一個小朋友遇到我,告訴我當他在《商業週刊》讀到這篇文章時,幾 乎是破口大罵:“胡說八道!員工沒日沒夜、熬夜加班,身體怎能不變壞呢? 何先生你是老闆,是在替所有的老闆來給員工說項嗎?”

聽了這話,我微笑以對,回答:“沒有成就、不被認同,恐怕比工作 更傷身,更令人痛苦!”

好書推薦

本文摘自《自慢:如何成為一個有絕活的人1》一書,作者 何飛鵬 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轉載請註明出處。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購買掃描下方二維碼哦~

年輕時的奮鬥與安逸,到底能不能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