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章)

【原文】


絕學無憂。唯之於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文】

把學問做透了,就不會再有憂慮不決的事情了。唯諾和呵斥,相差多遠?美好和醜惡相差多遠?為人所害怕的亦應該害怕怕他的人。這其中的道理,茫茫然啊,無盡頭。眾人都去尋歡覓樂,好像去參加豐盛的宴會,又像春天登臺觀賞美景;而我獨淡泊寧靜啊,不萌生尋歡作樂的念頭,就像嬰兒還不會發出笑聲。疲倦閒散啊,無所歸就。眾人都富足,我獨匱乏。我有一個愚人的心腸啊,混沌無知也。俗人都光耀自炫,我獨昏昏昧昧啊。眾人都精明審察,我獨懵懂啊。幽遠啊,似大海無所止。眾人都有作為,我獨愚頑且鄙俗。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章)

“提琴形”葉子

【心得】

這章是老子的自白書,或者是老子的自畫像,是老子的自繪圖。內容很多,總結為一句話還是“返璞歸真”。或者說,守住初心。儘管大家對當時的顯學“熙熙攘攘”,而老子“獨泊”,無動於衷。

老子的自白書,給我的啟示是,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或者大家追求什麼時髦的學問或者流行什麼精神。或者教育上提倡什麼改革,什麼活動。我要學會“淡泊”,不湊熱鬧,始終守住教育之“母”,教育的“道”,返璞歸真,回到教育的原點,思考教育的本質。

讀古悟今,雖不一定準確,但可以育己修身。這也許就是經典的價值所在。或者不經意間,我們會在經典中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詞語中,突然找到了“自己”……


再讀《老子》,如讀詩(第二十章)

歡迎朋友們識別以上二維碼關注周廣玲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