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作品遊煙臺|冰心筆下的煙臺 如今這般模樣

跟著作品遊煙臺|冰心筆下的煙臺 如今這般模樣

開欄語:

這是一場時光之旅,在神奇的北緯37°的煙臺,誕生過無數優秀作品。或膾炙人口,或美妙絕倫,或蕩氣迴腸。

這是一場發現之旅,在作品創作背景和當下現實,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一場邂逅之旅,在“旅途”中,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煙臺,也會在路上,發現一個全新的、不同意境的作品。

好的作品,如同天上星辰,照耀著今人追尋他們的旅程。煙臺日報今起開設大型欄目“跟著作品遊煙臺”,推出一系列獨家報道,請跟隨YMG全媒體記者的腳步,來一場特別的“遊走”,在那些作品發生過的煙臺,和煙臺的人文歷史相遇,和煙臺的文明相遇,和煙臺的美好相遇。

跟着作品游烟台|冰心笔下的烟台 如今这般模样

“一提起煙臺,我的回憶和感想就從四方八面湧來……”冰心老人的散文《憶煙臺》是冰心老人對童年故鄉的美好回憶,也是一代代煙臺人的美好回憶。

作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冰心先生以清麗的文筆、雋永的意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讀者。

她的筆下,多次提到煙臺。1903年,她的家就在這裡。在煙臺的八年時間,給她留下最美麗的童年回憶,煙臺山下、東炮臺、金溝寨等許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時光匆匆,轉眼已過百年。如今,老人筆下的煙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老人泉下有知,看到這些變遷,定會倍感欣慰。

本期《跟著作品遊煙臺》,請您跟隨YMG全媒體記者“走”進《憶煙臺》,看看先生筆中的煙臺,與如今的煙臺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煙臺:從“荒涼寂寞”到“仙境海岸” 我童年時代的煙臺,七十年前荒涼寂寞的煙臺,已經從現代人們的眼中消逝了。今日的煙臺是渤海東岸的一個四通八達的大港口,它朝氣蓬勃、容光煥發地正忙著迎送五洲四海的客人。它不會記得七十年前有個孤獨的孩子,在它的一角海灘上,徘徊躑躅,度過了潮漲潮落的八個年頭。——冰心

跟着作品游烟台|冰心笔下的烟台 如今这般模样

煙臺山景區內冰心塑像。攝影:劉晉

煙臺的母親山——煙臺山上,坐落著一座冰心紀念館。我們的第一站就是這裡。

在紀念館的門前,一尊冰心老人的坐姿銅像安放在花叢中。

慈祥的面容、和藹的眼神,彷彿老人一直在注視著煙臺。“我喜歡玫瑰花,因為她有堅硬的刺,濃豔淡香,都掩不住她獨特的風骨。”老人生前非常喜歡花,尤愛玫瑰,所以,煙臺人將老人的銅像置身於花叢之中。

老人眼中那個“七十年前荒涼寂寞的煙臺”如今已成“仙境海岸 鮮美煙臺”。“仙境海岸 鮮美煙臺”濃縮了煙臺獨有的區位條件、產業優勢、歷史文化、人文風情、生態環境等城市特徵,體現出“仙”道勝景、水果“鮮”美、海“鮮”生香、空氣新“鮮”、“仙”緣境成等內涵。

如今的煙臺,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個核心區之一,擁有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等眾多榮譽稱號。

汽車年產量超過六十萬臺,是中國最大的單車生產基地;煙臺製造的藍鯨號在南海開採可燃冰,創造世界紀錄;全球手機幾乎全部用煙臺生產的金絲加以焊接;中國每五瓶葡萄酒中,就有一瓶產自煙臺——這裡是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城”;煙臺的聚氨酯產量位居世界前三,體制機制的革故創新,使煙臺萬華生機勃發、傲立潮頭;載人航天工程、高鐵、核電、商用大飛機等重大項目中,處處都有煙臺製造的身影。

金溝寨:從小小村落到長生社區 這時我還注意到從山上卡子門到東山海校的路上,這一片土地,是屬於金鉤(冰心原文字)寨的。——冰心

在《海戀》中,冰心先生也這樣寫道,“在沙灘與我之間,有一簇依山上下高低不齊的農舍,親熱地偎倚成一個小小的村落。”這個“小小的村落”,就是金溝寨。

“寨子早就沒有了。現在有的只是金溝寨北街、南街和中街等街道名稱。”資深媒體人、《煙臺老街故事》系列作品作者尹浩洋告訴記者,“金溝寨的名稱出現很早,明洪武年間這裡就有隸屬於奇山防禦千戶所的狼煙墩臺和寨子。因為這裡的山溝曾經有過淘金的歷史,所以山寨得名金溝寨。”

清光緒年間的1903年,金溝寨的現代街道開始出現了,這年煙臺海軍學堂在金溝寨這裡成立。“金溝寨這個村落,一定還在山陬海隅安息著。這個我所熟悉的、一想起就感到親切的、百十來幢偎倚著的村舍,裡面生活著、勞動著我的淳樸勇敢的鄉親。”冰心先生說。

“先生的父親謝葆璋親自參與了籌辦並出面擔任了煙臺海軍學堂第一任校長。”尹浩洋說,此後,金溝寨村莊中的幾條砂土街道都開始熱鬧起來了。北街的原海軍練營和南街的嵩武營都陸續成了新學堂了。教師學生們、教師眷屬們、視察的官員們每天都熱熱鬧鬧地在這裡走過。

1987年,金溝寨的建制徹底消失了,“長生社區成了它的新名字,除了街道的名字依然保留在人們的視線中和語言上。”他說,“金”、“溝”、“寨”都已經沒有了……1993年,冰心吃到了金溝寨鄉親專程帶去的金溝寨種植的茄梨,激動地說:“我八十年沒有吃到這種梨了。”

如今,金溝寨已經變成了小區,這裡地處煙臺東山山麓,距離棧橋、東炮臺等海邊景點很近,是一個景色很不錯的地方。同時,在文化教育方面,金溝寨是煙臺一中的學區,因此近些年也頗受追捧,名氣漸漲。

東炮臺:從近代海防到旅遊勝地 我與父親在東炮臺的練兵場上,父親說:“那些港口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威海是英國人的,大連是日本人的,青島是德國人的,只有煙臺是我們的,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一個不凍港。”——冰心

跟着作品游烟台|冰心笔下的烟台 如今这般模样

東炮臺上修復後的"克魯伯"大炮。YMG全媒體記者 唐克 攝

東炮臺建於巋岱山上,因與通伸岡炮臺東、西相對而得名。這座近代化的西式炮臺建成於1894年,是李鴻章經營北洋海防二十餘年,修建完成的最後一座炮臺,也是煙臺近代海防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

東炮臺西與煙臺山呼應,北與芝罘島遙望,東可看崆峒島,南可見玉岱山。看看東炮臺門額上的題字,人們至今仍在為“表海風雄”還是“雄風海表”爭論不休。

但這座建成於1894年的近代化西式炮臺,是李鴻章經營北洋海防20餘年,修建完成的最後一座炮臺,也是煙臺近代海防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這無可爭議。這座炮臺也記錄下了煙臺海防建設曲折發展的歷程。1894年5月,巋岱山炮臺和通伸岡小炮臺竣工。兩座炮臺計劃安裝德國生產的新式克虜伯後膛炮,所有大炮“俱週轉三百六十度,易鐵軌為鋼彈,柕軸靈捷”。

同年,李鴻章乘艦來煙臺東炮臺進行海防大閱,從石碼頭登岸,行至臺門,帥字旗升起,進入指揮所,登上炮臺,曾感慨曰:“東炮臺與崆峒、芝罘兩島鼎峙海門,天然關隘,渤海千餘里,固若長城矣。”

巋岱山炮臺於1912年7月劃歸海軍部,仍由海軍練營管理,十多年後廢棄。作為軍事設施的巋岱山炮臺,從此走入了歷史。

如今的東炮臺儼然成為煙臺旅遊的必經之地。這塊海域曾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稱為“可與地中海沿岸相媲美的海域”。

每到旅遊旺季,前往東炮臺遊覽的人絡繹不絕。結婚的喜車整齊地停靠在道路一側,為原本就火爆的東炮臺平添了不少人氣。園內的海豹表演則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而為讓更多的人享受聽海、看海、玩海的樂趣,公園還會在法定節日開展一系列活動招攬人氣。

海軍學堂:從海軍練營到綜合大學

從煙臺來的朋友告訴我,東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已經蓋上了很豪華的賓館,她還邀請我回去小住。我的想象力太差了,竟不敢在我的、荒涼的海灘上,建起七寶莊嚴的樓閣!——冰心

跟着作品游烟台|冰心笔下的烟台 如今这般模样

如今坐落在海軍航空大學校內的煙臺海軍學堂。攝影:李德軍

來到煙臺後,冰心一家先後在會英街的海軍採辦廳、海軍醫院、海軍練營、海軍學堂等地方居住過,每一處住所都靠近大海。

煙臺海軍學堂,應該是先生最熟悉的地方。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冬,北洋新的海軍學校——煙臺海軍學堂,在煙臺東山腳下金溝寨村北篙武軍舊址的海軍訓練營裡誕生,先生的父親謝葆璋為首任監督(校長)。該校共畢業學生18屆,540餘人,這些學生成為近代中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從學堂走出了李之龍、曾萬里、郭壽生、鄧兆祥等舊海軍最早一批共產黨員。

1911年武昌起義後,煙臺海軍學堂學生寫血書支援革命,並走上街頭遊行示威,高呼口號。有人向清廷告密,謝葆璋憤而辭職,冰心全家離開煙臺,遷回福州。之後的1917年,冰心與母親為躲避張勳復辟之亂,再度來煙,住在海軍學堂。1935年7月,冰心第三次來到煙臺,看望在東關緝私船上任駕駛二副的三弟謝為楫。

1903年到1928年,僅僅存在25年的煙臺海軍學校辦校史,是一段寄託了舊中國海軍仁人志士的期盼、振興海軍夢想的啟秀攬華育才史,又是一段記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1911年清朝消亡後,該校直隸海軍部並更名為煙臺海軍學校,直至1928年為軍閥張宗昌迫命解散,歸併福州馬尾海軍學校。英雄西去,海校已毀,然而這份信念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如今,在舊煙臺海軍學校不遠的煙臺東山腳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原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誕生,這是一所以培養海軍航空工程技術人員為主的全國性重點軍事綜合大學。

2016年4月23日,中國海軍節,煙臺海軍學堂舊址紀念廣場在煙臺落成,其中包括講述海軍學堂和海軍練營歷史的背景牆、鑄銅舵盤、海軍學堂舊址碑等部分。

冰心的心一直就未曾離開過煙臺。冰心的女兒吳青曾經對煙臺客人說:“媽媽太愛煙臺了,甚至勝過愛她的故鄉。媽媽說大海在她的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正是在煙臺媽媽認識了大海,認識了大自然。我曾經問過媽媽,問她為什麼喜歡海,媽媽說大海使人心胸開闊、包容一切,大海給予別人的都是愛。”

文/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欄目策劃/李德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