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醫簽約失能老年慢性病患者送藥上門要注意哪些事情?

天頓圖書


疫情防控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日常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有新要求。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佈《關於為老年人“送藥上門”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為保護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減少老年人到醫療機構就診次數,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全市醫保定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為簽約老年慢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藥服務。具體要做哪些事情?要注意什麼?基層醫師公社為大家整理了重點。

為家醫簽約失能老年慢性病患者,送藥上門《通知》要求,針對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家醫簽約失能老年慢性病患者,簽約家醫要通過非面對面問診,開具“虛擬處方”,藥房人員根據“虛擬處方”調劑藥品,社區衛生人員、社區志願者或藥品配送企業,攜帶藥品、持移動POS機上門刷社會保障卡結算,社區(村)委員會配合完成送藥上門。此外,針對65歲以上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家醫簽約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替其保管社會保障卡。簽約家醫通過在線問診,並結合健康檔案既往信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開具處方,通過處方流轉,由藥品配送企業送藥上門。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做好3件事在開展“送藥上門”服務過程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做好問診、處方開具、藥品調劑、藥品配送、費用收取、票據流轉等閉環管理,確保用藥安全。具有要求如下:(1)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務必提高政治站位,認真核對患者身份,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藥,確保醫保基金安全。(2)加緊信息系統改造: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加緊信息系統改造,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及時為符合條件的簽約老年慢病患者提供“送藥上門”服務。(3)做好醫療費用登記:送藥上門的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向患者提供收費票據,建立臺賬,做好醫療費用登記,並由患者或家屬確認。

基層醫療機構應及時掌握老年慢病患者健康狀況老年慢病患者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重點對象,這一類群體較為特殊。老年慢病患者因有複診、開藥等需求,會經常前往醫療機構。疫情期間為防止交叉感染等情況發生,服務好這類人群尤為重要,服務好他們更是全國基層醫生的職責所在。不久前,國家衛健委下發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指南》,對基層醫療機構提出12大要求。這場疫情,對基層醫生來說即是挑戰也是機遇。要以疫情為契機,發揮好“健康守門人”作用。科學合理健康干預指導,會讓基層醫生與簽約服務對象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今後的工作或將更好開展。來源:北京市衛健委/基層醫師公社


天頓圖書


這個家庭醫生的提法本身就有錯誤,很多家庭醫生都沒有職業資格,另外家庭醫生要求全科醫生,我們國家的全科醫生缺空缺率很高,所以現在要做的家庭醫生,那是很難的。另外就是家庭醫生的治療過程到底算不算醫療行為出了問題怎麼處理?有了醫療糾紛到底是民事責任還是醫療責任,這都是些很複雜很具體的事情。坐在那上面的行政人員,不要只想著一個決定一個事情拿到下面做成什麼樣是你們的成績,但是做成什麼樣在下面出現的問題你們負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