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來了,生活亂了?這3點是婆媳相處的關鍵


婆婆來了,生活亂了?這3點是婆媳相處的關鍵

婆媳關係一直是影響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婆媳之間相處不好不但會讓兒子與媳婦的婚姻出現危機,更有可能會影響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然而現代社會婆媳相處卻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很多為了不與婆婆或者媳婦產生矛盾的女性或者父母都心照不暄地選擇分開居住,以此來逃避婆媳相處而引起的爭吵與分歧。

因為疫情,不便見面的姐妹們在微信群裡嗨聊,3個小時的聊天,光是吐槽婆婆就花了2個半小時,另外半小時,是用來嘆氣的。

姐妹們很抑鬱,受疫情影響,小孩不復課,自己帶娃又工作,差點得了狂躁症,請婆婆過來幫忙吧,結果發現比孤軍奮戰還糟心。

就連奧運冠軍何雯娜也有這樣的煩惱。

她懷孕的時候,婆婆非常熱情地推薦她吃油膩的紅燒肉,她不想吃,婆婆說有營養,對胎兒好。她禮貌地吃了,然後不可遏制地嘔吐了。

關上門,何雯娜給老公打電話,委屈地淚流滿面……

關鍵這還不算完,後面類似事件頻頻出現。

婆婆來家裡,本以為請來個隊友,沒想到請來個對手。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太多了,最後的結果就是:

婆婆很委屈,“我為孩子好,為你們好,你怎麼不領情。”

媳婦很鬱悶,“也許她是好心,但就是令人不快。”

【一】婆媳關係要和諧,邊界感很重要

有句話這樣說: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和他零距離;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和他零距離。

在婆媳關係上,表現得也尤為貼切。

如果和已婚女性聊天,10個不好相處的婆婆有8個都:

嫌媳婦做飯不好吃+帶孩子不能按年輕人的方法+不敲門直進媳婦臥室+把看法擺在臉上把意見直抒胸臆……

至此,婆媳對立如鬥雞。

其實,婆媳相互不喜只是表象,二者這關係還得看本質。

婆婆一進入兒子兒媳的小家庭,便亂成一鍋粥,很多時候是因為婆婆模糊了身份邊界,而媳婦放低了心理邊界。

媳婦吐槽婆婆時出現的高頻詞是:“她控制慾太強了”“她太強勢了”。

心理學家Gionta發現,如果你產生了以下兩種感受,那就說明別人打破了你的邊界。這兩種信號燈是:不舒服和憤恨不滿。

不舒服很好理解,不滿情緒一般發生於“對方壓制了你,利用了你,或者讓你覺得不被欣賞不被尊重”或“對方不顧你的感受一個勁灌輸他的價值觀、想法、期望等”。

這些情緒就如一個信號燈,當產生這些感受的時候,就是對方正在挑戰你的底線,侵犯你的邊界。

婆婆可能不自覺的表現出: 控制、過度忠誠、拯救、依賴、討好、過度闡述、主動捲入、過度暴露等。

及時覺察到這些的媳婦,不必隱忍不發,而應該想辦法破解。

當媳婦察覺到邊界被侵犯的信號, 可以直接說出來,允許自己表達“不”。強化自我意識,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用堅定果敢的態度面對,從小事開始練習處理好邊界。

比如:

婆婆說:“你的捲髮看起來太亂了,我當年帶孩子的時候,都是把頭髮盤起來,幹活方便。”

你可以笑著回:“工作需要嘛,而且我和老公都挺滿意,養眼。”

既表明立場,又柔軟不傷人。

簡單來說就是:

不要給婆婆機會,越過邊界,挑戰你沒有辦法承受的極限。

要適度拉開距離,化繁為簡,別去改變對方但可完善自己。

【二】多一份笑容和讚美,就少一些矛盾和疏遠

有人說,既然要保持距離,那就儘量疏遠好了。

殊不知這種做法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吐槽媳婦的婆婆經常提到:“她就當我是透明人一樣”“連個笑容也沒有”。

刻意保持距離,看似兩不相干了,但不免“防禦過當”。這樣做的媳婦,忽略了人情的重要性,這時,可以學點心理學常識。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等心理學家研究顯示:

人往往會根據別人的看法改變自己的行為。比如我們經常表揚一個人慷慨,當這個人遇到獻血活動時,主動獻血的可能性會提高。

守好邊界的同時能關係交好嗎?當然可以。

一場能美化家庭氛圍的和諧有愛的婆媳相處,一定是尊重對方的,如果加些走心的讚美會更好。

張歆藝貢獻了教科書般的表現。

一家人回婆家的時候,婆婆說:“歆藝最愛喝藕湯,這是我們準備了兩天特意煲的。”袁弘一看,卻皺起了眉頭,“高壓鍋的標籤沒撕,化到湯裡面去了,這湯不能要了……”

哇,袁弘真是護妻狂魔,為了老婆孩子,什麼話都能直講。

若是一般的妻子,為了婆婆的面子,可能會說:“算了,喝點吧,爸媽辛苦熬的。”

不夠真誠且效果不剛。

看看人家張歆藝怎麼說:“沒關係的,能喝,肯定能喝。”然後又說:“媽,不論什麼時候,你燉的湯,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味的湯。”

這個回答真是超常發揮。

婆婆最喜歡聽的不是表面客套,可以啊隨便啊,正如她們不知道你對哪個是可以的哪個是非常可以的,婆婆只要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在媳婦眼裡如何閃閃發光。

其實,人與人相處就那點事,堅持一點,用心一點,嘴甜一點,真誠一點。婆媳關係會好得不止一點點。

【三】別讓老公做法官,左右為難

閨蜜有句口頭禪:“每一段糟糕無比的婆媳關係背後,都有一個笨蛋老公。”

看似挺邏輯的,但仔細一琢磨,卻發現哪裡不對。

擁護這個理論的女孩們,真的沒有發現在婆媳關係問題上“老公”和“兒子”這兩個角色實際上是同時並存且左右為難的嗎?

婆媳關係的本質,是你和她之間,而不是你們仨之間的。

當然,我認同,老公如果情商過人,像潤滑油一般遊刃於老婆和老媽之間,對家庭建設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是,擁有這種“珍貴品質”的老公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押寶一樣“all in”的話,其結果估計會和守株待兔無異。

處理不好婆媳關係就夠難了,還想調教老公去處理好?那不是更難!

所以,婆媳關係不要指望老公鐵定搭把手,大概率還是要靠自己。

把握好關係的邊界,調節好相處的氛圍。

婆媳關係說是關係,分析瞭解剖了,最終本質還是感情。

相處方式說是技巧,掰開了揉碎了,其實最重要是用心。

其實,由於社會需要正常運轉,疫情結束不可能遙遙無期,大家頂多在家多待幾個月,除非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不然,與婆婆相處最好還是使用“對字決”。例如,婆婆嫌你天天開空調浪費電費了,不要一開始就反駁,可以先說婆婆說得對,然後把電費一交穩定後方,再舉例高溫度對防止感染病毒的作用或者多提提是為了老公。這樣一來,既不用影響大家的關係,也能好好享受了,實在不行,關了空調改熱水袋也未嘗不可,畢竟,保持未來的穩定生活更重要。

婆媳相處和睦的最關鍵因素在於彼此的尊重與寬容的基礎上。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再好的相處技巧也是白搭。最後,願大家的婆媳關係都和和美美,溫暖友愛,擺脫針鋒相對派系鬥爭,把婆媳關係處成家庭美滿的強心劑。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幸福把握在您自己手中——這就是安徽愛之侶&愛之橋相親聯盟銘心的格言。在這裡,許多青年朋友找到了終生愛侶,許多離異朋友再創了家庭歡顏,許多失偶朋友重建了人間希望。您們幸福美滿的姻緣就是我們巨大的鞭策與鼓舞。雅歌雲:“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我們心存無限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