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三天,十年7次下跌,這次呢?

“五一”前三天,十年7次下跌,這次呢?


4月28日早盤,三大指數一度集體跳水,嚇得投資者花容失色之餘,難免聯想起每逢長假跌一跌的“魔咒”。


歷史上五一節前後的大盤表現如何?


每逢五一跌一跌


先來看看歷史數據,小編統計了過去十年,五一節前三個交易日A股主要指數的累計漲跌情況。


五一節前大盤歷史表現

“五一”前三天,十年7次下跌,這次呢?


可見過去十年間,五一節前下跌的年份佔到了七成以上。不過,從五一節後大盤的表現來看,情況沒有那麼糟糕。2010年以來有4年的上證指數與深證成指在節後3個交易日是上漲的,而對於創業板指數來說,2011年後的9年中,有6年指數是上漲的。


五一節後大盤歷史表現

“五一”前三天,十年7次下跌,這次呢?


由於假期的存在,一些偏於保守的資金會在節前適當降低倉位,防止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2015年至2017年五一前後僅隔了3日,而今年隔了5日。因此也不難理解會有部分資金出來避險。


持股or持幣?看股民怎麼說


小編採訪了一些投資者,看看他們節前準備怎麼操作。


儘管海外疫情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有些投資者表示今年五一會持股過節。他們表達了“價值投資”與“中長期持有”的心態,對於自己票倉中的股票堅定看好。


一位大戶投資者李先生告訴小編,目前他是滿倉加槓桿,並且他從去年9月開始就始終保持這個倉位。李先生表示,當前全球央行撒錢放水,並且他所持有的公司基本面良好,“我是中長線投資,已經看好了就繼續拿著”。


另一位投資者不僅表示自己會持股過節,還得意洋洋地向小編講述了他的投資邏輯:“我買的XXX!股價14元多。董事長成本價26元多,所以我比董事長低多了!怕什麼!”


還有投資者表示,最近外資一直在投入,加之新三板、創業板近期改革都在落地,估計節後會有一些機會,所以節前不會動。


也有投資者坦言因股票被“套牢”而被迫持股過節,既不會減倉也不會加倉。


炒股多年的張先生向小編表示:“我五一節前基本不動,我的票套住了。但我也不會買入!不確定性太多……我國形勢逐步向好!但全球疫情前景不定,多看少動!大資金都抱團取暖,我們小散戶就看看吧。”


也有幾位投資者選擇暫時規避風險,在3月、4月已經陸續減倉,甚至空倉觀望。


機構怎麼看?持股vs謹慎


百億私募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27日在一場直播活動中表示,疫情是短期的衝擊,我們倉位一直是滿倉,我們唯一的做法是調倉到更確定的行業和公司裡面。


深圳某大私募的基金經理韓先生表示,對股票還是比較樂觀,主要是對於國內的逆週期政策有信心。但風險因素依然存在,所以倉位比較審慎。


滬上某知名私募的基金經理周先生告訴小編,目前市場偏謹慎,未來主要還是看結構。談及原因,周先生表示,“假期比較長,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能夠看到絕對收益的投資標的也比較有限”。


根據天風證券的測算,截至4月24日,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 91.5%,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中位數為 87.3%。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當前倉位估計值在 2016 年以來倉位估計值序列中的分位點分別為 90.0%和 86.4%。


國金證券統計顯示,基金一季報顯示主動性權益類公募基金倉位有所回落。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分別為85.92%、81.24%,較上季度均有所回落,處於高於中位數水平。


國盛證券則認為,臨近五一小長假,年報密集披露期,市場仍較為謹慎,料短期大盤還有調整壓力,5周線將面臨考驗,但向下空間有限。


你會選擇持股,還是持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