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說到今年爭議最大的藝人,肖戰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突如其來的“227”事件,將粉絲內部矛盾擴大到諸多圈子,並引發了“全網聲討”的浪潮。


這個大瓜,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翻來覆去吃過很多遍。


對於這個大事件,作為圈外人士的我所秉承的觀念一直都是:利益無關,未聞全貌,不予置評。


歸根結底,這是網絡時代下亞文化與現實社會的一次激烈交鋒。


不過最近,事態的發展超乎我的想象。


第一次發現,在這場風波里,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01


4月25日零點,在爭議漩渦中沉寂了近兩個月的肖戰終於“恢復營業”。


改頭像、發微博、出新歌一氣呵成。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這或許是這段時間最令“小飛俠”們激動的事件了。


我原以為,會為此激動的人只是小飛俠而已。


然而事實狠狠地把我這張涉世未深的臉抽得面目全非。


這哪裡是什麼“復出”,簡直就是給全球樂壇來了一個“喪心病狂”的重磅炸彈。


《光點》創造了華語樂壇史上的神話。


4月25日的這個凌晨,我們再次見證了歷史。


請記住這首《光點》,記住肖戰這個名字。


它的銷量在無宣傳、無預熱的情況下,短短9分鐘內就達到33萬,19分鐘衝破百萬,9小時突破千萬大關。


它達成了有史以來單曲銷量最快突破千萬的歌曲。(事實上總銷量超過1000萬的歌也很少)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


一天之後,它的總銷量達到了2400萬!


僅QQ音樂單平臺銷量就已經達到2200萬。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更離譜的是直到現在,這個數字還在線性增長。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有人或許對這些眼花繚亂的數據感到迷茫。


那麼我們來對比一下:


上一次華語樂壇出現“屠榜”的歌曲,是周杰倫2019年的新曲《說好不哭》,它在11個小時內達到了600萬的銷量。


知名流量小生蔡徐坤最火的專輯《YOUNG》,銷量為1300萬。


好聽與否,我們暫且不談。


去年全球銷量最高的單曲是比莉·艾利什的《bad guy》,它賣出了1950萬張。


張學友最暢銷的、排名亞洲第一的單曲《吻別》,至今銷量也不過2600萬。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看到了嗎?


《光點》就是這麼強,強到突破天際,強到宇宙顫抖。


我相信,各大權威平臺的數據不會是虛假的。


不出意外,我覺得完全可以提前宣佈,《光點》是今年全球銷量第一的單曲。


那麼,如此高的銷量到底從何而來呢?


無意中瞄了一眼“土豪榜”,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熱情的粉絲,毫無疑問是最主要的貢獻者。


02


與此前的《紅梅贊》不同,《光點》是需要粉絲花錢買數字專輯的。


歌曲的銷售額,也會有很大部分成為藝人所屬公司的收入。


也就是說,買專輯也是支持自己愛豆的一種重要方式。


大家都知道,因為前段時間的風波,肖戰的個人品牌代言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這次巨大的銷量無疑有力地證明了肖戰的商業價值。


本來,適度追星,買專輯支持愛豆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這次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當我在微博上看到大量類似的號召時,我震驚得無以復加。


她們為了給愛豆沖銷量,為了“不讓哥哥糊掉”,動輒購買幾十張、幾百張甚至上千張專輯!


有人提出了“保底105張”的要求;


有人說“不就一支口紅、一件衣服的錢嗎”


還有人打出了“如果買100張是‘量力而行’,那麼就應該咬牙買300張”的口號。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對於那些只買一兩張乃至乾脆不買的“白嫖黨”,這些人又大加鞭撻。


同時,很多人也在微博超話上曬出自己大額購買的單子。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也有人因歌曲銷量奪得第一而沾沾自喜。


......


整個超話社區裡,瀰漫著狂熱而又魔幻的氣息。


在這裡我只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這種現象正常嗎?


真的有必要為了愛豆而付出更甚於奢侈品的價格嗎?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說:


“我自己的錢,我怎麼花你管不著。”


確實,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消費意願,也沒有人應該把自身意志強加給別人。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這些慷慨解囊的粉絲中,不乏學生乃至於未成年人。


她們為此動用了零花錢、壓歲錢、花唄,甚至用上了國家助學金。


一位知乎網友的妹妹,向他借3000元,只為了買1000張專輯。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如果我們將這種為愛豆衝量的行為比作遊戲裡的“氪金”,那麼如今肖戰的粉絲圈子,就是在強氪,在逼氪,在透支粉絲的消費力。


我實在難以將這種‘浪費’的消費行為稱為正義。


03


看著一個個飯圈女孩一心為了“哥哥”竭盡全力,我其實是恐懼的。


因為她們之中的一些人像著了魔一般,失去了獨立、理性思考的能力。


這個團體已經呈現出病態。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團體內的有些人會用道德、用偶像的“前途”綁架那些對消費還心存猶豫的粉絲。


“他這兩個月已經很困難了,你不買,就是對不起我們哥哥。”


而那些大量“曬單”的人,也向那些還沒有“氪金”的粉絲傳達了這樣的信息:


“大家都買了不少,你為什麼就不能買呢?”


有人可能會疑惑:“難道她們都瘋了嗎?”


不,清醒的、勸導大家理性消費的粉絲不是沒有。


但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理智的聲音又能夠傳多遠呢?


誘導、營造消費環境、威脅謾罵......


這樣一來,大量粉絲出於從眾心理或者是迫於這種愧疚感,就會“頭腦一熱”,進行自己原本不願意的消費。


等到後來猛然醒悟之時,往往悔之晚矣。


朋友們,是不是覺得這種套路很熟悉呢?


洗腦+精神控制,這就是活脫脫的“PUA”啊!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PUA式的戀愛,會讓一方承受巨大的傷害,而PUA式的追星亦是如此。


只不過,因它而受傷的人更多罷了。


它利用了部分粉絲對偶像的熱愛,利用了一些孩子身心發展不成熟的弱點,讓資本的鐮刀對著她們瘋狂收割。


在“全球第一”的歡呼聲中,又有多少人看到了這繁榮背後的醜惡與悲傷?


我不知道這場鬧劇的背後到底是粉絲“自發行為”還是有人惡意操縱。


如果是後者,那麼這些人(團體)用心之險惡,實在是其心可誅!


04


我們一直都說,做人要有底線。


這個底線是道德,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感!


將黑手伸向學生、伸向未成年人,這些人真的沒有心。


有一個很典型的對比,是李佳琦。


李佳琦何許人也?直播帶貨界的知名大佬。


從本質上講,他就是一個商人,一個銷售員。


他工作的全部內容,就是想方設法把東西賣出去。


讓顧客“買買買”,就是他的正義。


按道理講,他沒有必要樹立“正能量”,更沒有義務教導大家理性消費。


可是李佳琦是如何做的呢?


他曾經“勸退”一位進入他直播間的15歲小女孩:


“15歲你看我直播幹嘛?是(中小)學生的都不應該進來。”


肖戰《光點》銷量“神話”的背後:討伐PUA式戀愛,更要抵制PUA式


而對不同價位的商品,他也會特地向不同經濟條件的人群推薦。



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大家盲目消費、過度消費,避免帶偏未成年人的價值觀。


顯然,肖戰的粉絲群體沒有做到這一點。


當一個個被迷惑、被矇蔽雙眼的未成年人,為了追星影響生活、甚至透支未來時,這個組織本身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麼做不是為了你們的哥哥好,而是在進一步斬殺他的路人緣。


真正的追星是從偶像的“正能量”中找到自身前進、成長的動力,而不是洗腦式控評、病毒式傳播,更不是無腦式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