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歌手·當年之打》的節目自己播放著,在無聊的空空如也的客廳裡打發著時光。過來時,剛好是《強迫症》開始,加了音效變得怪異的聲音讓我看了眼屏幕。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化在舞臺交錯燈光中的少年,彈著鋼琴,唱著和鋼琴格格不入的曲風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是他啊,華晨宇。

印象中,對他,說不上喜歡和討厭,聽過他唱自己風格的《小星星》,感覺是個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天才,或者瘋子。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這樣的舞臺,大鋼琴,詭異的前奏演唱,帶來視覺和聽覺的衝擊,衝散客廳的冷清,此時尚不覺得這首歌有何出彩,甚至不明白《強迫症》的歌名來自何處,是歌詞裡,有一句“強迫症”嗎?如同很多歌取名那樣,故作特殊,博人眼球,角度刁鑽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當華晨宇真聲演唱的時候,我已經安靜地坐下來聽了。不管歌曲如何,他的聲音還是好聽的,是個正經的歌手,唱著逐漸正經的歌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然而沒等我落入‘正經’的俗套,他已經怪異的跳起來了。輕快的曲調,舞臺服裝有些誇張,他活躍的‘蘭花指’,前後蹦躂的腳步,看著不是那種精心設計酷炫拽學很久的舞步,而是隨著音樂玩起來,多了份肆意,和自由。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歌詞像是說著他自己,像小丑一樣,難以融入主流,他因為融不入,而不安不知所措,想知道怎麼融入,或者是想知道怎麼去逃離。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這樣孤獨的靈魂,這樣深沉的憂慮,這樣“童趣”的手舞足蹈——嗯,對,我想到了比“怪異”更貼合了些的形容詞,來形容當下舞臺上手舞足蹈的他。童趣。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不知世事,不明世故的人——很多時候,世人會用“長不大的孩子”來慈祥的形容。孩子,是真的不知,而《強迫症》中的他,是不知嗎?還是知世事,而不願世故?後者更貼合年齡和心智吧。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彈幕上出現一些《瘋人院》的詞彙,瘋子?哦,這個詞,莫名的很貼合。在“我”的眼中,“他”的出現便是“格格不入”“怪異”的,出於教養,我很難對他人說出“瘋子”這種帶有侮辱意味的字眼。我不會說,但心裡卻覺得,瘋子,這個詞,很貼切。“他”是個瘋子,或者更準確些的說,“他”在演繹一個瘋子。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當他走到鋼琴前,無辜地迷茫地自說自話地唱著內心獨白,“對我來說 如此陌生 太多拘束”,突然,屏幕前的我,就淚目了。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當他跳上鋼琴,坐在鋼琴蓋子上唱歌,那樣自由無拘束。踩上鋼琴,像是對常規,對框架的打破,讓我拒絕,又好奇,讓我排斥,又私心裡,想嘗試。可是,如果有外人在場,我如果極度想把腿盤在沙發上,還會詢問一句“你介意——嗎?”當然,很多時候是可以忍住的,沒有“極度想”的程度。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現在這裡,是沒有鋼琴的,倒是隔壁不知是樓上還是樓下有傳來的鋼琴聲,如果彈鋼琴的這個人聽過這首歌《強迫症》,不知道會不會也想踩一踩鋼琴呢?不知道想不想把枕頭扔在地上?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不知道為什麼,即便是真的做了這些破格的事情,好像也在東施效顰,沒有了真正的肆意和自由,或許是過了最童真單純的年紀了吧。我已經順應了主流,習慣了框架,以看“瘋子”的眼神看著那些掙扎著不願隨波逐流的群體。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可能捱過破碎過程,讓我重獲新生,當再度毀滅後,一切變更純淨。”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戲謔又瘋狂的這一切,隨著他跳下鋼琴,安靜地坐到鋼琴前而結束。琴聲悠揚,一切又重新歸於平靜。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我亦沉浸在這平靜中,直到主持人開口,讓我清醒。沒有猶豫,我當即,又重看了《強迫症》這段內容。似乎有些明白,之前聽到的某句對華晨宇的評價,說他的歌很小眾。他不是大明星,有名的歌手嗎?怎麼會小眾?雖然,很少聽他的歌,由於個人習慣,我只會某個人某首歌,重複聽很久。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華晨宇其他的歌,我沒有怎麼聽過,或者是聽過,不知道是他,但下週的歌單將全部是他。就這首《強迫症》而言,感覺他不只是唱歌,而是把表演融為一體,如同一個歌劇。不只是聽歌,像是演唱會那種沉浸式的享受,當然,首先,你要接受他的設定。要不然,便如同我最初,將這定義為“怪異”。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網上搜了下解釋才知道,原來這首歌還有個名字《瘋人院》,不知為何要改為《強迫症》,個人以為,《瘋人院》莫名的更貼合這首歌的感覺。歌曲中,一句高聲而突兀的“mama”,我的表情和周深和李維嘉同款,隨後,便笑出了聲。果然是瘋子!神經質!鬼才!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一群像我這種俗人眼中的“瘋子”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用我們以為的怪誕言行自由的表達著他們的瘋狂和自由,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價,那樣灑脫而放肆,讓他人羨慕,又不可得。這群“瘋子”遭到了“主流”的排斥,甚至排擠。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可,無論世間俗人們如何看待,嬉笑怒罵裡“他”的靈魂,依舊是無拘無束的存在。主持人那句‘雷鬼風’的介紹,是真的有這個詞嗎?還是因為新事物的出現,衍生出了新詞彙來表達它?呵,我又開始鑽牛角尖了。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字幕打上了‘新風格’

這場舞臺上,華晨宇真的是太自如了,整場表演,輕鬆流暢,真正的玩音樂的感覺,我完全沒有那種認為它“故作高級”的質疑。我的耳朵,我的靈魂,很放鬆很愉悅,我喜歡沉浸在這首歌裡,放空自己的思想。我不知道這首《強迫症》(《瘋人院》)的接受度如何,就我而言,我想再聽一遍,再看一遍,這次,這5分鐘裡,我想做個瘋子。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我想去了解“他”,關心“他”,我想,自己也成為“他”,不用戴面具偽裝自己,更無須在意別人的眼光,可以跟著“他”手舞足蹈,可以跳上沙發,踩著桌子,可以把皮卡丘抱在手裡撫摸著它,不用回答別人奇怪的問話。客廳很冷清,但我也不願意,“人”來打破它。

這五分鐘,就讓我做個瘋子吧

音樂,靈魂的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