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最近生活怎麼樣?家裡有啥需要幫助的嗎?”在68歲貧困群眾王照奎家中,安康市嵐皋縣天坪村第一書記杜炳志關心地問。

“感謝杜書記經常上門噓寒問暖,幫我們解決實際困難,把溫暖送到了我們的心坎上,讓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對生活也充滿了信心。”王照奎感動地說。

2017年年末,陝西師範大學西安教學儀器廠黨委副書記杜炳志受學校選派來到秦巴山區安康市嵐皋縣四季鎮天坪村擔任第一書記。他常說,“咱村裡的事,就是我的事,群眾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兩年來,他用“西部紅燭精神”照亮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小康路,一件件一樁樁感人的扶貧故事,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從聽不懂嵐皋方言到向村民推廣普通話,從一個省城名校教師到一個地道的嵐皋“鄉民”,讓天坪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巨大嬗變。

他把村幹部當朋友,把貧困戶當親戚,用真心換真情,把陝西師範大學真心幫扶的印跡留在了當地,把共產黨員的形象留在了群眾心裡。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安康市嵐皋縣天坪村第一書記杜炳志(左)關心慰問貧困戶王照奎

真心化雨露,幫扶顯真情

王照奎是杜炳志包掛的一戶貧困戶,“老王”家四口人,妻子陳光義聾啞殘疾,女兒帶著孩子在上海打工,日子過得緊巴巴,2017年,杜炳志與“老王”結對子幫扶。

2018年年初,杜炳志幫“老王”制訂規劃,將養雞作為增收的主導產業,還幫“老王”給他製作的木椅板凳、種植的土豆找銷路。目前“老王”的散養雞規模達300只,純收入達1.5萬多元。

“老王”有嚴重的腰病,犯病時疼得下不了床,杜炳志就定期給“老王”送膏藥,今年8月,杜炳志帶著“老王”前往嵐皋縣城辦理陝西省敬老優待證,中午,他自掏腰包在縣城請“老王”吃午飯、修剪頭髮。

在得知當天正好是“老王”妻子陳光義的生日時,杜炳志專門在縣城購買了一個蛋糕,送到“老王”家裡,陳光義感動得熱淚盈眶,她緊緊攥著杜炳志的雙手,吱吱嗚嗚得反覆作揖向杜炳志表示感謝。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駐村第一書記杜炳志(右一)介紹天坪村相關情況

過去,“老王”是村裡有名的“釘子戶”,對政府、村委意見大、牢騷多,對村幹部的關心和問候一律拒之門外。現在王照奎脾氣溫和了、笑容多了,常主動給杜炳志打電話問候。

“住了一輩子土坯房,沒想到老了,還住進了樓房,過上了‘洋生活’,一年還攢了2萬多元。”提起自家的變化,王照奎笑的合不攏嘴。

今年46歲的天坪村王少濤身患疾病,母親身患精神殘疾、女兒正上中專,作為杜炳志包掛的一名貧困戶,他為王少濤一家制定幫扶方案,鼓勵王少濤加入天坪村神仙樹合作社,幫助發展5畝神仙樹種植產業,並代表其與當地企業簽定林下套種野油菜協議。

起初,王少濤擔心到收穫時節勞力和運輸有困難,只在其院落周邊種了0.5畝,杜炳志得知後,與其談心,分析其家庭狀況,開闊其視野,鼓勵其多種,杜炳志給王少濤免費送去了可種植3畝的野油菜種子,目前,王少濤已經及時種下了對生活的希望。

王照奎和王少濤家的變化是杜炳志幫扶的一個縮影,“足不出戶,也能致富”的理念慢慢浸入天坪村人的心中,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中,讓昔日的“空心村”變成“桃花源”。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在四季鎮麥溪小學,杜炳志(中)通過科教儀器為學生演示科學的神奇魅力

初心畫藍圖,天坪展新姿

一道道致富路,一彎彎豐收田,一場場惠民演出……無論密林深山,還是是田間地頭,處處都有他奮鬥的身影,還有村民會心的笑容。他心裡時刻裝著村民的冷暖和村村子的發展,做好扶貧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是他現在最大的心事。

在天坪村,一株株神仙樹、一壟壟菜架正舒展著碧綠長葉,搖曳在廣袤的田野,村民們正在田間地頭忙碌“鄉村振興”的號角聲,正在這片沃土上吹響,綠了山林,富了百姓。

你種植,我來購。富硒產品為貧困戶就業增收找到了致富“金鑰匙”,該村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讓貧困戶穩步脫貧。

面對這種脫胎換骨的變化,杜炳誌喜上眉梢,他這兩年多來的奔波和辛苦終見成效。

“說起自己前來駐村的初衷,杜炳志深有感觸地說,“多年在高校工作,坐而論道,作為一名農家子弟,對鄉村一直有著一種別樣的情懷,希望能多瞭解基層,通過自己的行動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義價值的事情。 ”

初到天坪村,人生地不熟、聽不懂方言、不瞭解村情民意和脫貧政策,甚至,蛇竄上床頭也是稀鬆平常的事,面對一道道障礙和困難,杜炳志沒有退縮。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寒風凜冽的冬日,杜炳志走在扶貧的路上

開弓沒有回頭箭,自從進入天坪村,杜炳志沉下心,俯下身;紮下根,融入情;走村入戶,深入調研;與村民同吃同住,把自己當成天坪村一份子。
天坪村住戶分散,地域海拔落差大,他利用晚上農閒時間召開院落會,宣傳黨的扶貧開發、強農富農政策,瞭解群眾的實際困難,分析根源,因戶施策,認真做思想工作,增強貧困戶信心。

該村雖於2017年基本達到整村脫貧退出,如何鞏固和保障脫貧成果,防止群眾返貧,帶動全體村民脫貧增收?杜炳志深感責任重大。

穩定脫貧關鍵在產業,可貧困戶沒錢、沒技術,如何發展產業?經過詳細瞭解、考察,立足當地實際,他為天坪村找準了鄉村旅遊、蔬菜種植、中蜂養殖等特色產業,為天坪村的發展找到了“主心骨”,為貧困群眾廣開增收之門。

杜炳志為天坪村爭取40萬元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為74戶貧困戶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14戶貧困戶進行了危房改造,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作為該村“搖錢樹”的神仙樹,人均增收超1萬元。

在杜炳志的幫扶下,通過“三變改革、”“旅遊扶貧”“光伏發電”“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發展模式種植神仙樹420畝,累計帶動天坪村443人穩定脫貧,真正實現“村集體、企業、股民”之間的“三贏”。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杜炳志(右)正在走訪調研、詳細瞭解貧困戶的貧困情況

傾情開富路,心懷大巴山


天坪村地處大巴山,農產品開發銷售無疑是增收致富的一個好路子。面對企村辦業嘉瑞祥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豆腐乳的防腐難題和產品包裝設計文圖,杜炳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向陝西師範大學學校報告,聯繫學科資源,攻克難關,找銷路、促合作。

2018年年末,該企業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經過杜炳志積極聯絡,很快就促成了一筆“大生意”,學校工會一次性採購嘉瑞祥公司包裝生產的土蜂蜜5000餘斤,作為春節福利發放給校內教職員工,甜在了教師們和企業負責人的心裡。

“去年,杜書記幫忙聯繫陝師大,通過消費扶貧幫企業銷售180多萬元泡菜和豆腐乳,今年中秋節又幫助銷售180多萬元,並幫我們在陝師大提供銷售平臺,真的是太感謝了。”說起杜炳志對該企業的幫扶,總經理王三翠感動不已。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四季鎮非遺小鎮楊家院子

除做好第一書記本職的入戶走訪工作外,杜炳志時常關注四季鎮的發展,通過他的幫助,在“楊家院子”非遺小鎮建立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寫生基地,並建立“鄉愁館”通過生活故事、老物件,展示楊家將忠義文化,看的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講述嵐皋故事,傳遞嵐皋聲音。
作為教師,杜炳志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山村的學校和孩子們,當他了解到山區孩子視野不開闊,主動聯繫陝西師範大學錦園國際學校與四季鎮唯一的一所麥溪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

通過科技下鄉、送教幫扶、捐贈教材等開展夏令營活動,提升學生思維,培養孩子興趣,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樹立了遠大的科學夢,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杜書記得知該校學生飲水不安全後,拉動社會力量為四季鎮麥溪小學和幼兒園捐贈了3套價值3萬元淨飲系統和1間價值35萬元的現代化錄播教室,解決了近200多名山區學生的飲水健康問題,為學校的信息化、智能化教學提供了硬件設施支撐。”四季鎮麥溪小學校長肖高平說。

2019年,杜炳志為天坪村向陝師大申請了10萬元“紅燭勵學基金”,用於資助天坪村考上大學的寒門學子。他說,“雖然自己駐村時間有期,但對下一代的教育幫扶不能斷了,希望能激發寒門學子奮發自強、砥礪前行。”

“剛來的時候村子有36戶貧困戶,大多因交通不便,因病因災致貧,通過脫貧攻堅,如今只剩下6戶貧困戶,計劃今年年底摘掉貧困帽。”杜炳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必須要大力培養農村幹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讓黨的政策落到實處,起到模範示範引領,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巴山樣子•楊家院子

鄉村旅遊正當時,全域旅遊譜新篇
“一路走來,讓我最感動的事就是,雖身在扶貧一線,但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和幫助、妻子的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也離不開陝西師範大學上下一盤棋的協作支撐。”杜炳志動情地說。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作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是杜炳志在QQ上的簽名,也是他一生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真實寫照。

“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很欣慰,這段經歷將是我一生的財富,提升了我對基層工作的全面認知,今後不管走到哪裡,對天坪村的幫扶永不落幕。”杜炳說。

“杜書記為四季鎮帶來了人氣、改善了當地的教學條件,推動了“智志雙扶”,建立了鄉愁館,提升了小鎮的文化內涵,豐富了旅遊新業態,拉動了消費扶貧,增加了農民收入,讓當地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出安康。”嵐皋縣四季鎮副鎮長孫孝庭說。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安康四季鎮清新怡人的自然風光

如今,四季鎮村民利用獨特的山水好自然資源,開農家樂、辦民俗村,前來觀賞品嚐的遊客越來越多,該鎮在“黨支部+農家樂+鄉村旅遊”模式的統一管理下,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陝西美麗鄉村建設示範試村。
天坪村村支書、三彩閣農家樂主人楊文方說,如今四季鎮“楊家院子”非遺小鎮農家樂已發展40多家,民宿4家,日均接待遊客達400餘人,旅遊旺季一天2000人,全村年人均收入翻了兩三番,走出一條生態旅遊助推脫貧致富之路。

走進安康嵐皋四季鎮“楊家院子”,獨具巴山風情的“四合院”式房屋、風格各異的仿生吊橋、生態自然的山林步道、獨具匠心的生態河堤,山山峁峁的蝶變,無不凝聚著杜炳志所付出的心血。

第一書記杜炳志:用真情溫暖民心 用實幹踐行初心

風景如畫、環境優雅的安康四季鎮

從西安到安康嵐皋縣天坪村,300公里路,寒來暑往,兩度春秋,每年駐村超260天,每月從西安到嵐皋往返兩趟,屈指算來就是近一萬五千里路,加上入戶走訪的路程,堪稱“長征”。

這是杜炳志舍下妻兒、駐村扶貧的一段“心路”,也是他從一個家往返“另一個家”的距離。

“脫貧攻堅‘優秀第一書記’和‘交友幫扶先進個人’等市縣榮譽可謂實至名歸,也是對他走心路,說心語,傾情奉獻的一種寫照。

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個產業不旺,經濟不興的貧困村,短短兩年時間,山村亮化了、河道疏浚了、良田改造了,百姓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河邊農家樂、沿河古樹群、山腰花卉開、山上林果園、白牆青瓦間,鄉野阡陌中,群山相連,層林盡染,宛如世外桃源,一幅全域旅遊的嶄新畫卷正在安康四季鎮鋪陳開來……(張英傑/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