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北京協和醫院186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醫者必然會面對死亡,但死亡是什麼?死亡是我們失去愛與感受愛的能力。活著,就是為了我愛的人們而努力奮戰;活著,就是為了愛我的人們而珍視生命。今晚21:06,北京衛視將播出《生命緣》抗“疫”特別節目——《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凡人不能永生,但愛可以。

《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凡人不能永生 但愛可以 因為愛可以滋生希望 愛可以堅定信念

北京協和醫院馳援武漢。截至3月20日,這支由北京協和醫院186人組成的團隊,搶救了109個危重病人。此刻,中法新城9層最危重的ICU病房裡還有8名危重症患者,而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瞬息萬變。

《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翔說:“ICU裡唯一不變的,就是它一直在變,每一刻都是生死間的變數。在ICU醫生的字典裡,沒有‘放棄’兩個字。ICU是生命中的最後一扇門,在這扇門裡,我們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在ICU病房裡,沒有太多語言的交流,這裡只有靈魂的交流,或者說是用愛在交流。為了將在生死線上求生的病人拉回,家人的愛對於他們而言,是人間最不捨的牽掛。

當12床的晏女士,聽到從來不做飯的女兒說,學會了做她最愛吃的紅燒肉,等她回家,不能言語的她還是努力地點著頭;當兒孫們對14床的老顧表達自己對他的想念,虛弱的他還是努力地睜開了眼睛;當57歲的女患者為了親眼看到月底女兒的婚禮,病重的她還是拼命的想要活著。

《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人類為什麼害怕死亡呢?其實我們真正害怕的,是死亡會讓我們失去愛和感受愛的能力。因為在ICU無法看到病人徹底康復的過程,每個病人眼神中一點點細微的變化,都非常珍貴,是希望之光,生命之源。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丁欣說:“我們以為生命和死亡是對立的。不是,愛和死亡才是對立的,也只有愛,可以對抗死亡。”

凡人不能永生,但愛可以。愛能讓人堅定生的信念,愛能帶來生的希望。

《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對於醫者,傳承精神是一種永生;對於逝者,奉獻軀體是另一種永生

截至4月12日,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已堅守78天。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抒揚說:“北京協和醫院,不可能在別人前面撤離。慎終如始,更要善始善終,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治病救人,是醫生義所當為,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丁欣說,“在過往的歲月裡,我們的老師當年就是這麼做的,現在我們也這麼做了,今天的醫學生,明天也還會這麼去做。我們的經驗,將會是他們以後的積累。”

《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


人都有一死,對於醫生來講,這種傳承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而對於患者和患者家屬而言,奉獻又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

20床的周女士,最終因感染性休克不幸離世。周女士女兒同意屍檢,她說:“我媽也是大學教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為整個國家為醫學作出一份貢獻,我想她能夠理解我作出的這個決定。”

12床晏女士的女兒,由於疫情已經失去了父親,而因為父親最後一句話“就是你,慌慌的出門,沒帶充電器”一直自責,她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好。為了能夠幫助更多人,她同意捐獻父親的遺體,“我希望媽媽能夠回來,不要讓我一下子變成孤兒。”

截至4月9日,武漢市因新冠肺炎去世患者中37例接受系統屍檢,42例接受死亡後器官穿刺。“我們堅信會通過屍檢,對這個疾病,有更深的理解、認識。會轉化成我們臨床救治水平的提升。所以我們特別發自內心地感謝家屬。也特別感受到武漢人民英雄偉大。”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抒揚說。

“誕生與逝世乃人生必然,晨曦和晚霞皆光照人間。您用自己的軀體架起戰勝病魔的橋樑,無言地為社會和人類作出了最後的奉獻。為了生者,我們必將堅定前行,您的生命將在奉獻中延續。”致敬所有的遺體捐贈者。

武漢人說,一江水都喝了,還差這一口水嗎?今天地鐵通了,快遞開始送了,武漢在越來越好,在恢復正常,都會好起來的。武漢,正像嬰兒一樣,重新開始。今晚21:06,敬請關注北京衛視《生命緣》抗“疫”特別節目——《來自武漢的報道(九)永生》。英雄之城,武漢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