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所謂天下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看過三國的耳熟能詳,三國的三個集團代表人物分別為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個陣營要論整體勢力,當屬曹操最為強悍,看走勢,也屬其笑到了最後。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及一個人物,在三國鼎立的局面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稱是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樂毅,他便是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被打動出任軍師一職,可見其個人魅力與才能在當朝數一數二。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在諸葛亮還未出師之前,(應當說是劉備陣營)劉備陣營相對軟弱,軍中人才匱乏,除了張飛關羽,其他將才平平,或未能被髮掘,也因此讓劉備在創業期間屢遭挫折。自諸葛亮擔任蜀國陣營軍師,內部整治有條不紊,可謂順風順水,屢立戰功,蜀漢勢力也愈加強大起來。先是聯吳抗魏,火燒赤壁,後征服荊南,入西川,與曹魏漢中之戰,對東吳夷陵之戰。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然而,似乎一切都是天命。伴隨著張飛,關羽被殺害,蜀漢陣營開始走下坡路。劉備與東吳決戰,結果被火燒軍營八百里,兵敗夷陵,元氣大傷,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

劉備逝去之前託孤阿斗於諸葛亮,令其好生輔助其完成自己所未完成的大業。此時的諸葛亮也將近年邁,很多事情依舊親力親為,工作更加繁重。

而後,曹魏出了個司馬懿,司馬懿是出了名的善“忍”者。剛開始諸葛亮還能佔點小便宜,讓司馬懿經常退兵。出了名的“空城計”事件更是流傳千古。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然而在與司馬懿對峙的後期,諸葛亮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的狀況,飯量急劇下降,而工作依舊繁重,加上當時阿斗皇帝隔三差五命人召諸葛亮班師回朝,諸葛亮的節奏似乎開始被打亂。但是,要說最無奈的一次,便是上方谷一戰,本可以殺掉司馬懿,不料天空盡然下起大雨,氣得諸葛亮當場吐血。不久,諸葛亮逝去,享年53歲。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得其所?


諸葛亮的後半生可以說是在為劉備經營事業度過的,兢兢業業,忠誠可嘉。本想幫劉備實現夢想,不料結局卻是如此這般,不得不令人感慨。諸葛亮是一位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軍事才能更不同說,千算萬算為何沒算到這般結局呢?其實諸葛亮自從劉關張逝去,也是隱隱約約知道大勢已去,但為何繼續堅持?

其一,受劉備個人魅力影響。劉備為人仁義忠厚,三顧茅廬,對諸葛亮視如珍玉,儘可能讓其得以發揮全部才能,也算是為諸葛亮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諸葛亮心懷感激,因此把蜀漢江山當作自己的畢生事業。

其二,忠臣理念。古代的人,特別是品德修養越高的臣子最注重禮節和忠義。諸葛亮也不另外,既然選擇了劉備,承認劉備為主,便必須忠其一生。

其三,諸葛亮一向自負甚重,不甘失敗。諸葛亮自認為自己才能不屬任何人,就連曹操孫權都視為掌上玩物,區區一個司馬懿又當如何?就算局勢不好,只要不敗,就有希望。

對此,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