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做愛、洗澡、分手——為了拍攝一個網絡節目,Tanya Corrin和男友Josh Harris在公寓各處都架設了攝像頭。這個節目開創了無數先河,是網紅文化、數字化性工作和真人秀的始祖。


2001年2月的紐約,Tanya Corrin和男友在一個寒冷的黑夜分手了。和世界各地每一秒都在發生的許多分手故事相比,這一次顯得與眾不同——因為成千上萬的觀眾都在觀看。在富有顆粒感的黑白屏幕上,分手的畫面出現了:Corrin拿起手袋,永遠地離開了她的公寓。


不過,這憂傷的一幕並非來自電視劇,而是出自一個記錄這對情侶生活的網絡直播節目。通過他們家中安裝的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這個場景被傳輸給了25萬名觀眾。兩人分手19年後,Corrin在電話中宣稱:“沒人做過我們做的事。”她的話是對的。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1993年,Corrin的男友、互聯網企業家Josh Harris創立了史上最早的網絡直播網站——Pseudo.com。1999年,他發起了一個具有奧威爾(Orwellian)概念的項目:《安靜:眾目睽睽》(Quiet: We Live In Public)。在這個項目裡,100多名志願者合住在紐約市一棟閣樓裡,一舉一動都被監控攝像頭捕捉下來。受到後者啟發,Corrin和Harris合拍了《眾目睽睽》(We Live in Public),而兩人的戀情也在節目裡告終。


性博物館(Museum of Sex)即將舉辦的展覽“直播生活”(Cam Life)把他們的作品作為了核心內容——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展覽延遲舉辦。這個展覽深入探討了互聯網時代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包括網絡直播、網聊、虛擬化的親密關係和性慾等。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我和Harris都同意要一起在眾目睽睽下生活100天,”Corrin解釋道。“我們可以自由行動,但當兩個人都在家時,攝像機就會啟動。”從臥室到馬桶內側,這對情侶在公寓各處都安裝了時刻記錄生活點滴的攝像頭。


Corrin是網絡直播文化的鼻祖之一,和Jennifer Ringley、Ana Voog一起被封為第一代網紅。Ringley在1996年發起了我們今天所說的生活直播(life-casting),Ana Voog則在1990年代末,用網絡攝像頭記錄了自己生子的過程。“網絡直播不僅為女性,也為LGBTQ+群體打開了另一個空間,讓他們能夠掌控自己的形象,”展覽“直播生活”的聯合策展人Lissa Rivera說道。


隨著互聯網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的蓬勃發展,聊天室和網絡攝像頭催生了社區意識和自我表達,也造就了第一波網絡明星。與今天的網紅不同,早期的直播網紅不太會打造自己的形象,反而會呈現出更多未經審查的生活和自我。“早期的網絡直播更像是一種監視,”Rivera解釋說。“你無法擺脫攝像機——它比你強大。但現在,所有事物都變得真假難辨,一切都可以被操縱、剪輯,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的敘事。”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就在Corrin的面孔成為千禧年互聯網的首頁特寫圖之前,她一直生活在緬因州的家鄉小城——她形容自己的家鄉“相當落後”,電視只能收看三個本地頻道。儘管如此,她依然總是“渴望看電視”,並且“想看看別人是怎樣生活的”。


從當地一所大學畢業並獲得經濟學學位後,Corrin陸續幹過幾份工作。她在1988年搬到紐約,在那裡認識了Harris,由此開啟了自己的網紅生涯。“我們是在一個藝術聚會上認識的,”Corrin告訴我,“當時我還沒有上過網。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沒有,因為互聯網是在我大學畢業那一年(1983年)才被髮明出來的。初識Harris的時候,他就開始大談自己的公司Pseudo.com,還有網絡廣播節目,這讓我無比震驚:什麼?在你的電腦上做廣播?一開始,我覺得這太瘋狂了。”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Josh Harris


在Harris熱情的鼓舞下,Corrin覺得,“我必須搞清楚,每個人都在談論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於是在第二天,她就連上了互聯網。“那時候的上網體驗和現在截然不同。Harris不得不出手幫我,網速真的很慢,但網絡世界著實震撼。我感覺,自己渴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於是,Corrin立馬去書店,買回了一本承諾14天就可學會編程的書。“我自學了HTML,並在第二年開始寫網頁。”


Corrin很快就加入了Pseudo。和今天的YouTube相比,Pseudo是一家在線電視網絡公司,為觀眾提供一些直播和錄播節目。不久,Corrin便在平臺上推出了自己的節目——Tanya TV,其中有幾集記錄了三個“真正的紐約客”的故事,展現了他們“直面自己的性不安全感”的經歷。


“我在性方面備受煎熬,因為太壓抑了,”Corrin解釋說。“我唯一接受的性教育,就是讀六年級時看到的學校守則,結果就是對性一直都感到很困惑。25歲時,我還以為自己發明了手淫呢(笑)——當時我就想,‘噢,天啊,真不敢相信我發現了沒人知道的事。’我的性壓抑程度令人難以置信,但感覺,互聯網是一個能讓我成為我自己的機會。我心裡有大量關於性的問題,所以想在我的節目裡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現在,“攝像頭直播”(camming)被視為一種性工作,而19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直播就開始帶有性元素;Ringley和Voog的網絡直播都涉及了性行為和手淫。Corrin之所以如此迷戀性話題,部分也受到了當時的熱播劇《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的影響。


她開始做一檔名為《路邊談性》(Sex on the Sidewalk)的Pseudo節目,向紐約人詢問“每日性問題”。2000年夏天,她以全裸姿態登上Nerve雜誌封面;2000年11月,她在接受《連線》(Wired)採訪時暗示,將在《眾目睽睽》裡對著鏡頭手淫,而Harris稱他們將直播懷上第一個孩子的經過。然而,當他們真的要在網絡攝像頭下做愛時,Corrin卻發現,自己做不到。


“我從Tanya TV發現,性是可以營銷的,”Corrin解釋說,“所以當告訴Charles Platt(《連線》雜誌記者)將當眾手淫時,我是真的相信自己能做到。”《眾目睽睽》不受任何審查,可以全天候觀看,不像在Tanya TV裡,Corrin可以剪掉不想讓公眾看到的部分。這個節目標誌著一個重大的轉變:“我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可以不說話,也不做事,而這就是我的剪輯方式。但很快,當你發現有人興奮地想觀看懷孕的過程,或是想看我躺在床上手淫時,突然之間,我就沒那種心情了。”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Tanya Corrin登上Nerve雜誌封面


觀眾在任何時間都能免費觀看Corrin和Harris的直播,還可以在網站的聊天室發表實時評論,這對情侶也能看到評論並做出回覆。但讓人倍感失望的是,當Harris沒有履行直播做愛的承諾時,觀眾變得怒氣衝衝,尤其是對Corrin展開了攻擊。“我可能是第一個被全大寫評論辱罵過的人。”Corrin告訴我。“他們會說:‘脫掉你的襯衣,你男友很飢渴。去做愛,這太無聊了。’在錄製的第一週,我就學會了無視負面評論……但我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因為他們總會惹怒我。我在錄製快結束時曾衝著鏡頭尖叫:‘你去脫掉襯衣!為什麼你不馬上和老婆做愛呢?’”Harris從未遭遇過Corrin這般的狀況。


這是史上第一次,觀眾可以窩在舒適的家中獲得“窺視”的新體驗,滿足自己的偷窺癖和性慾。雖然《眾目睽睽》是免費的,也不是性節目,但其他直播網紅們很快就開始向觀眾收取高昂的收看費。當時由於盜版的出現,色情產業利潤下滑,而網絡直播卻能讓性工作者獲得獨立的收入,也為其他行業的人提供了賺外快的機會。“在那個年代,人們用非常過時的眼光看待女性的聲音和她們的敘事,”Rivera說。“重新衡量Corrin的行為和受到的待遇,是很有趣的議題。”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儘管Corrin遭受過惡評(後來,她從觀眾裡選出了幾位審核員,藉此進行了回擊),她仍然表示,自己渴望受到更廣泛的關注。“當我起床拉開冰箱門時,就會感到十分興奮,因為我知道,那裡面有攝像頭,”她解釋說。


有位女主播曾告訴Dazed,現代網絡直播需要“展現另一種自我”,Corrin的想法卻有所不同。她相信,即便攝像機在不停地拍攝,她也能百分百做自己。不過,現實略顯不同。“如果不得不打嗝,我會保證自己不打出來,因為想呈現自己好的一面,”她繼續說,“我不覺得這是在演戲,只不過是稍稍改進一下而已。人們會問我有關’那個真人秀’的問題——他們認為那是一個節目,但我認為,那是在做自己。”不過,每當離開公寓的監控時,Corrin也會大大鬆一口氣。“即便我站在繁忙的紐約街頭,成千上萬人從我身邊走過,我還是會感到孤單。我會感覺,大家都沒在看我。”


Corrin最終參與了《眾目睽睽》100天拍攝計劃的78天,這比Harris決定終止節目要早幾個星期。“我們都受夠了,”Corrin說,“Harris沒有意識到,這對他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影響。拍攝《安靜》系列時,他能控制全局,而且過程也沒有公開。然而,我們的反應大不相同——我想要進行交談,建立連結,但他緊閉著嘴巴,不想說話。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他想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我並沒有協助他,讓他看起來還不錯——他會吻我,但我的反應很僵硬。你懂的,當兩百多人看著你,但女友對你的性挑逗毫無反應,這看起來不太好。”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雖然人們一直都把這個直播視為Harris的作品,但Corrin可能才是那個不僅在吸引觀眾,還讓他們守在屏幕前的主角——如她所言,性是可以營銷的。當這對情侶的關係出現問題時,觀眾逐漸偏向了其中的一方。在2001年為《紐約觀察家報》(New York Observer)撰寫的一篇文章中,Corrin提到她曾收到數百封粉絲來信,以及她是如何保證回覆所有信件的。Harris因為太忙而沒有時間回覆粉絲,不久以後,他每天就只收到三、四封信。


“聊天室的氣氛也變得更加友好,”Corrin解釋說,“我開始和別人交流,有人會說,‘你現在的處境一定很艱難吧’,還有‘我聽到Harris跟你說這些話,你會作何感想?’”到最後,Corrin和觀眾們建立了十分緊密的聯繫,以至於當她離開公寓時,她感覺自己不僅和Harris分手了,也和觀眾們都分開了。“我和Harris的關係變得很糟糕。我知道自己需要離開,但我不想離開觀眾。事實上,許多觀眾都很關心我,試圖幫我走出困境,但這也意味著,我最終會離他們而去。我不得不永遠地離開他們。”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眾目睽睽》是在所謂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後不久才開拍的。隨著商業風投和資本銳減,許多互聯網先驅都損失慘重。“投資者不瞭解互聯網技術,所以投錢給年輕人做編程,”Rivera解釋說,“他們拿著大量資金——數十億美元——打造了一些具有試驗性的網絡基建,但當其他公司要投錢控制更大的公司時,他們手裡的錢就變少了。泡沫破裂,年輕的創業者們再也拿不到錢了。”Pseudo收入下滑,Corrin也失去了自己的節目,而Harris從自己第一家公司木星通信(Jupiter Communications)賺來的錢也都沒了。這位企業家為《眾目睽睽》投入了100多萬美元,但由於公司虧損(以及精神壓力),最終不得不終止拍攝。


“剛分手時,我根本沒去看節目,”Corrin回憶說,“但後來因為要給《紐約觀察家報》撰稿,所以才上網看到了他。我替他感到難過——他看上去就像自己的空殼。”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離開公寓後,Corrin很快便放棄了互聯網。她開始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開創自己的新事業。當我們今天所知的社交媒體開始湧現時,Corrin對網絡已經不感興趣了。“有一件事是我現在絕對堅信的,那就是保護隱私的重要性,”她告訴我,“沒有隱私,我們就不能做自己——這是忠於自我的基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犯下了最嚴重的錯誤,但現在,每每想到自己曾經揹負的重擔時,我一點也不後悔。那段經歷實在很糟糕,但我也學到了很多。如果沒有那些經歷,我永遠都不可能成長。”


《眾目睽睽》對網絡直播的興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預示了一個會出現網絡性愛和不間斷監視的未來——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社交媒體。“人們以前生活在無人佔據的隔絕空間裡,”Rivera說,“但是現在,整個世界都被捲進來了,(監視)已經變得如此尋常。如果人們不分享身邊的一切,他們會感到內疚——其實就現在而言,應該選擇不分享,而不是做出相反的選擇。現在也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你不發Instagram Stories(快拍),好像就沒有參與到這種文化裡,好像不被看到。”正如Harris曾經所說:“總有一天,我們會清醒過來,然後意識到,我們只是僕人。(互聯網已經)俘虜了我們。”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We Live In Public


在1990年代末,人們對“素人”的迷戀不僅來自變得更加全球化的世界,也源於一種對窺視他人生活的痴迷。“這是最接近讓我們看見自己的方式,”Corrin若有所思地說。“每個人都想被看見,這是我們的本性。”如今,我們在無所不在的監視下生活,但想要透過屏幕去了解他人世界的慾望卻並沒有減少。真人秀節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社交媒體也改變了我們分享的內容和方式——從個人品牌和網紅之間的抱怨,到精心打造的Instagram美學和充滿年輕創作者的TikTok之家。


儘管網絡在分化我們的意識形態,但也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共建社區——反觀當下的新冠病毒危機,這一點就表現得尤為突出。而最早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眾目睽睽》。“那不僅僅是我和Harris的共同經歷,”Corrin總結道,“觀看我們的幾千名觀眾也經歷了這一切,他們同樣是新事物的一部分。”


32個攝像頭,76個麥克風,不間斷直播的生活是什麼感覺?


Dazed Digital


英文原文: Brit Dawson

翻譯: Emi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