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詐降書和龐統連環計被徐庶看穿,如果將其告知曹操,赤壁之戰會是另一種結局嗎?

原度拾趣


演義

龐通獻連環計,黃蓋窄降被徐庶看透,徐庶本是口吃北朝飯心向南朝人。不可能向曹操獻計,曹操在赤壁營中的戰略破綻不是僅一個人看出,任何人揀勸他也不會用,除非郭嘉不死。有人提醒過:丞相當下鎖船連結,小心周瑜火攻。曹操哈哈大笑!說他無智,並說,現時隆冬天氣那來東南風,只有西北大風,周瑜放火。只燒自已,然後再也無人開口,自討沒趣。


老龔166916589


就算徐庶告訴了曹操東吳一系列的操作室為了火攻,曹操也未必相信,因為從地裡位置來看周瑜要放火燒曹操需要東南風,可隆冬季節裡西北風呼嘯哪兒來的東南風?這是最根本的原因。而且曹操知道徐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外國忠臣”,對徐庶的信任度不高。程煜這樣忠於曹操的謀士也提出過提防火攻曹操都沒相信。即使曹操相信了徐庶的話也無可奈何,因為曹操再兵多勢眾可到了長江的水面上根本不是周瑜水軍的對手,能突破長江對岸的防線曹操還磨嘰什麼,早打過江了。曹操能做的最大的可能是避免火攻自己退兵了


立志成蟲


在三國中,為了打敗曹操,不少人獻過計策使過計謀,其中有周瑜打黃蓋,也有闞澤主動投降,自然也有龐統獻計。

身在曹營心在漢

不過龐統在獻計策的時候,馬上就被一個人看穿了,這個人一把拉住住龐統大合說,你的膽子真大,黃蓋用的是苦肉計,闞澤來的是假投降,你跑過來奉獻連環計計策,這種計策只能瞞過曹操,瞞不住我的。龐統聽到這話,嚇得一身冷汗,心想完蛋了,這下遭了!

等到轉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徐庶,他知道徐庶不會出賣自己,因為徐庶與曹操有仇,曹操在徐庶母親的死上有間接的作用,同時徐庶心裡是想著劉備的,所以對龐統的計策,徐庶識破但是不說破,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徐庶在識別黃蓋的詐降與龐統的連環計後,將這件事情告訴曹操,曹操會怎麼做,曹操知道這些事情之後,以他的性格會如何應對赤壁之戰。

多點分析赤壁之戰

首先先說說赤壁之戰吧,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三國那會出名的三個戰役中的其中一戰了,就是在長江流域開展大規模的作戰,戰役的結局是孫權與劉備一起利用火攻下曹操大軍,讓曹操只能往北,這也是為三國出現三足鼎立打下基礎。

再說回,徐庶識破計謀後,如果告知曹操後赤壁之戰會什麼結局,其實應該對結局的影響不大,因為觀赤壁之戰,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曹操帶領的軍隊是屬於北方軍,坐船對其是非常不習慣的,更別說是坐船戰鬥,那簡直會慌作一團的,為了讓士兵們能坐的平穩,曹操命人把船都連在一起,讓大家能在平地走路一般,但是忽略了不利於分散作戰;

其二,赤壁之戰戰敗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天時,風向導致了戰中無法撲滅火,火勢之大,船連著船,大家又不會水性,不管是不是有敵方進攻,都是慘敗。

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結局不會有太大變化

因此赤壁之戰,徐庶不說破計謀,也是成就了劉備、孫權打勝仗的人和。但光是人和不足以擊敗曹操,還在於曹北方軍不適水性的地利,還有當時的東風——天時,因而不管多少人有計謀,不管曹操麾下有多少人識破計謀,赤壁之戰的結局都可能是一樣的,最多也許曹操的軍隊損失小點。


老百姓說歷史


黃蓋詐降和龐統連環計,如果徐庶告訴曹,赤壁之戰的結果變化不大,原因是:

曹操軍中的謀士排序大概是:荀彧、郭嘉、賈詡、程昱等。當時郭嘉己亡,荀彧可以說曹操第一謀士,且守土及後勤保障方面也有突出的才能,是曹操手下全能人才,被留許昌後方鎮守。當時賈詡不同意攻打孫吳,所以沒有參與赤壁之戰,跟隨曹操南下的只有程昱,在與東吳對陣長江兩岸之時,程昱曾提醒過曹操,船舶連在一起,如果對方用火攻怎麼辦,曹操不以為意。

如此大的戰爭,曹操不可能不問計於荀彧,當年每有徵戰時,總是派快馬奔後方詢問荀彧的建議。

事實上,曹操對黃蓋的詐降也是半信半疑,並沒有做太多期待,曹操的自信來源於對冬天的氣侯風向瞭解,及自己的實力。

赤壁之戰時東吳只有三萬人馬參戰,劉備和劉奇側翼助功的兵力也就是二萬左右,而曹操有十萬之眾,加上荊州降兵六萬左右。

曹操失敗在於他的自信和北方兵在南方不適應及瘟疫流行。

所以即使徐庶告訴曹操,曹操也不會改變布兵排陣的戰鬥序列,失敗不可避免!





狐羊樹


其實徐庶早已看穿了黃蓋的詐降書和龐統的連環計,只是徐庶答應劉備不獻任何計謀,把這個當做報答,告訴了龐統,還詢問了龐統自己的脫身之計,另一方面程昱也多次告誡曹操留意東南風和特鎖連環,但是不但沒有采納,反而覺得程昱多慮了,在曹操南下連續勝利的光環加持下,就算詐降書和連環計都看出來了,關鍵是這個東南風,現在大冬天怎麼可能有東南風,要是有我早就防備了,他們要是來火攻,不是燒他們自己嗎?你們真是多慮了!以本相的智慧這麼點事還看不出來?

原文: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於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諸將皆拜伏曰:“丞相高見,眾人不及。”

所以說,就算告訴了曹操,結局未必會改變,曹孟德啊曹孟德!

我是老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研究歷史!!!


隔壁老王談歷史


感謝你的提問。


赤壁之戰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描寫。周瑜點兵布將,黃蓋佯裝不服,一場苦肉計騙了曹操,鳳雛又獻連環計讓曹軍首尾相連,最後諸葛亮七星壇上借東風,火燒連營,最後吳蜀兩國聯盟取得了勝利。


真正的歷史《三國志》上也寫過這段,但沒有小說中說的那般誇張。但這不影響作品的偉大。作為曠世鉅作,也成為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關於提到的問題。歷史不容假設,因為不管最後的發展是不是我們期待的樣子,都不可能重演,即便有巧合,有偶然因素,歷史已然是這樣了,我們就要尊重歷史。即便如此,已然有很多人對歷史提出了各種重演的假設,甚至很多小說和影視劇還出現了穿越的情節,企圖“篡改歷史”,我們看看就好,切不可當真,否則就毀了歷史的清白。


至於題目中的這個假設,我想說的是發生的可能都沒有。我們從歷史背景來看,最初劉備起兵,缺兵少將,只有關羽張飛二人,身邊也沒有謀士,徐庶在這個時候出現,替劉備出謀劃策,讓操作吃了幾次虧,最後操作得知劉備身邊這位高人是個孝子,就以徐庶母親作為要挾,逼徐庶就範,最後無奈徐庶進了曹營,並許下諾言終生不為操出一謀一策,這也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同時,徐庶離開劉備時向他推薦了水鏡先生司馬徽以及諸葛亮,才引出三顧茅廬的故事。


一個孝子被人以母親做要挾,恨還來不及,怎麼可能為其出謀劃策,所以題目這個假設不成立。


崔海新


黃蓋詐降書,龐統連環計都被徐庶看穿,假如徐庶告知曹操,會是怎樣的結果呢?赤壁之戰曹操是不是不會發生呢?



其實,赤壁之戰,曹操身邊的謀臣程昱提醒過曹操的,可是曹操認為冬季,不會有東南風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些計謀的主謀是周瑜,獻連環計的是龐統。曹操愛惜人才,還以為能得到鳳雛這樣的賢才呢,當時徐庶的名氣肯定沒有龐統大,他說出了曹操也不一定能相信。

我們再來看一下徐庶這個人。他是和劉備志同道合的,只是因為母親被曹操捋走,並奸詐的模仿母親寫了一封信,才把招來的。他的母親也是個深明大義之人,對他的棄明主投曹操相當氣憤的。



於是才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歷史給了很高很高的評價,他實際上的思想是忠於蜀漢,而且又是極孝道之人。

歷史就是歷史的,我們只能想象它的過程,無法否認它的已經發生的史實。


sddz以書潤心


即使徐庶告知曹操這是周瑜的計謀,也不會改變赤壁之戰的結果。因為自徐庶被迫進曹營以來從沒有向曹操獻過一計一策。假設突然有一天徐庶向曹操獻計,以曹操多疑的性格,肯定對徐庶的出發點懷疑,因為這太不正常了,曹操當時已經對連環計所帶來的效果(所有戰船連在一起,可以騎馬而行)甚為滿意,並且曹操也知道冬天是不會刮東南風的,因此曹操不會採納徐庶的建議。




青崖之上


那是當然,赤壁之戰是火燒赤壁呀!如果此計被徐庶告訴曹操,曹操定會回過神來。曹操自幼熟讀兵書,本身又頗具軍事和政治天賦。火燒赤壁之前的連環計,可以說是傾盡了孫劉兩家的智慧極限,東吳和劉備聯軍的幾大超級演員輪番登場,令人眼花繚亂,逼真的表演才華完全矇蔽了曹操的智慧雙眼,才使得連環計能夠順利實施。

連環計的特點就是需要環環相扣,其中一環掉了鏈子,那就扣不上了,有可能完成整體失敗。

但凡曹操能夠看透其中一環,絕對會更改進攻策略,赤壁之戰肯定是另外一種結局。


經史散人


如果徐庶告訴曹操東吳計策,還存在曹操是否相信的話題。曹操如果相信,那赤壁之戰有可能成為持久戰,曹操依然難以取勝。然而自信膨脹的曹操很大可能是不會相信徐庶。

事實上,看穿“火攻”之計的不僅徐庶一人。早在曹操操演水軍的時候,謀士程昱(把徐庶騙到曹營的那個)就提出了對方如果火攻怎麼辦。曹操取來火把,讓程昱燃火燒自己,事實上當天晚上是北風,所以曹操取笑程昱考慮失算,冬天只有北風哪有東風南風?若是東吳火攻豈不是燒自己?並且自信的說若是二三月曉春時節自然會多加提防。程昱本想再勸諫就被身邊人悄悄攔下了,因為不久前著名的樂師師勖因為解讀曹操新歌中“烏鵲南飛”一句是不祥之兆,而被曹操殺死。所以程昱雖然意識到了,但沒被曹操重視。

在火攻當晚,黃蓋壓糧船詐降一事又被程昱看出破綻,船輕吃水淺不像是糧船,最後他不顧一切要阻攔但已經晚了,終於有了赤壁火之壯觀!

所以說,曹操那時候過於自信頗為自負,所以說有程昱事例在前,即使徐庶說破計策,但是曹操也不一定相信。即使採納了,曹操軍隊不整,四處征戰已然是強弩之末了,做不到速決,也做不到持久,最終還是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