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上“網課”學“非遺”鎮海把文化禮堂搬上“雲”

“我這幅畫主要以春天的景色為內容,想要表達的就是撥開疫情霧霾,共迎春暖花開……”近日,寧波鎮海區澥浦鎮十七房村30餘名村民正通過該鎮“雲禮堂”微信群進行交流,參加首期農民畫作品線上賞析會。

农民上“网课”学“非遗”镇海把文化礼堂搬上“云”

(農民畫愛好者在家中創作)

為填補疫情期間文化禮堂暫時關閉造成的精神生活空缺,鎮海區澥浦鎮創新基層宣教載體,將文化禮堂原有的功能以及疫情以來文化站、居民自治互助站等組織發動的一系列線上文化活動進行整合,打造文化“雲禮堂”,推動文化禮堂陣地向移動化、便民化、即時化轉變。

澥浦農民畫作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當地居民群眾的極大喜愛,全鎮共計有近500位農民畫愛好者,涵蓋男女老少。為了號召大家在“宅家”的同時參與文化創作,傳承“非遺”文化,該鎮於2月初成立了農民畫非遺傳承微課堂。

“因考慮到大家都是居家自行創作,不同於往常的一對一見面教學,為方便大家提問,我們成立了微信群,隨時在線指導,同時愛好者們也在線上交流。”該鎮農民畫非遺傳承人高妮娥表示。

據瞭解,澥浦鎮“雲禮堂”主要依託該鎮微信公眾號建設通道,主要功能包括包括微型黨課、主題宣講的線上宣講,同時,為進一步豐富宣教內容,形成線上線下的特色聯動,“雲禮堂”還將非遺技藝與傳統文化、群眾文體活動等納入“菜單”,通過微信群等方式,打造多個“雲禮群”,形成“1+X”雲禮堂模式。

农民上“网课”学“非遗”镇海把文化礼堂搬上“云”

(農民畫非遺傳承人高妮娥在微信群裡指導農民畫愛好者)

家住澥浦鎮覺渡村的村民黃愛娣是個資深的健身操愛好者。“我平日裡就喜歡跳廣場舞,疫情期間宅家沒事就自己放音樂跳跳舞,通過線上和舞蹈老師的交流,自創出了一套舞步。”黃愛娣還把健身操視頻上傳到網上,參加“宅家”主題的短視頻大賽,得到不少網友點贊。黃愛娣笑著說,線上和平日裡的舞友一起跳,跟著音樂擺動身體運動運動,既打發時間又帶來健康,一舉兩得。

目前,該鎮“雲禮堂”主平臺已成為該鎮線上理論宣教主陣地,覆蓋人群1萬餘名,並有效破解了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的難題,各類“雲禮群”涵蓋農民畫、虎頭鞋、書法、剪紙、文藝等多個領域,最多的吸引600多人入群學習。“通過微信互動學習,大家切磋了技藝,增強了學習效果,積極性都很高。”“書法雲禮群”學員王麗娜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文化禮堂建設,線下抓好‘禮堂夜市’,線上推出‘15分鐘微課’‘60秒微發言’等活動,通過提高‘兩線’活力來增強禮堂的受眾粘性,切實打通基層文化供給的最後一公里。”澥浦鎮黨委委員劉晨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