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個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你歡愉地吃著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渾然不覺正一步步滑向危險的陷阱,當你有所察覺時,卻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以下,Enjoy: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來源: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


最近的熱點話題無疑是瑞幸。


4月2日,市值百億的獨角獸消費公司瑞幸咖啡出乎意料地宣佈,自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虛假交易涉及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市場一片譁然。


當日美股開盤後,瑞幸股價暴跌8成,甚至因6次盤中熔斷而暫停交易。


4月5日下午,瑞幸通過官方微博發佈道歉聲明,稱目前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將全面徹底調查,並第一時間披露調查結果。


根據美國2002年《薩班斯法案》,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最高可處以500萬美元罰款及20年監禁;證券欺詐的刑事責任,最高可處以25年監禁。


對照法案,瑞幸咖啡的未來之路一定不平坦,不僅要承擔鉅額罰單,而且高管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坐穿牢底,賠個傾家蕩產。


更壞的結果是,瑞幸財務造假或將引發新一輪針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影響整個中概股企業和正準備赴美上市的初創公司。


對於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可能面臨市值重估、股票認購低迷、股價下跌等風險,可以說是對中國企業對外形象的降維打擊。


正如4月3日晚間人民日報的評論:商場如戰場不假,但比輸掉戰鬥更可怕的喪失底線!


在商業社會,企業不能喪失底線,為一時之利造假;企業裡的每一個員工同樣不能喪失底線,為一己之私造假。


很多時候,舞弊者為得到了從天而降的免費餡餅而洋洋自得,但始終有一天,你會為落入自己當初設下的陷阱而惶惶終日。以下,我們跟大家分享職場人士需要小心避免的四類陷阱。


01


學歷造假


儘管學歷並不代表能力,但不可否認在職場人士找工作、跳槽、升職的過程中,學歷絕對屬於第一塊“敲門磚”。


尤其當你手握一份985、211、甚至是歐美名校畢業證,那絕對是一塊沉甸甸的“金磚”,幫助你更容易獲得更多、更好的職業機會。


於是為了這一紙文憑,很多人想的不是怎樣通過努力學習正當獲取,而是選擇走捷徑——學歷造假。


天橋小廣告電話一打,南陽技術學校烹飪系大專生馬上搖身一變,華麗麗的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食品工程系研究生。(聲明:只是隨手舉個例子,絕對沒有看不起南陽技術學校的意思。)


毫無疑問,當你身披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生馬甲,你很容易就能從一堆南陽技術學校畢業生當中脫穎而出,但不要忘了,現在有了學信網這樣的學歷查詢網站,就算找工作的時候,你僥倖能夠矇混過關,也不能保證接下來是否會被用人單位的HR小姐姐識破,把你打回原形並把你掃地出門。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的規定,如果員工在學歷上造假的話,那很有可能會被公司合法解除勞動合同,且拿不到任何經濟補償金。


分享一個名人造假的例子。


2010年7月,當時的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打工皇帝”唐駿就曾深陷“學歷造假門”,緣起於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中以多項證據指出唐駿的“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系造假。


唐駿回應並出示學位證書並表示自己是美國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隨後方舟子又指出這是一家賣文憑的野雞大學。


兩年之後,在北京大學的一場講座中唐駿為“學歷門”事件道歉,可以說學歷造假、經歷造假,確實是唐駿事業、乃至人生一個難以抹去的汙點。


關於學歷造假,我想給年輕人的建議是:學歷不重要,誠信很重要!如果你真的那麼看重名校學歷,那麼,從今天開始,勤奮學習,用汗水和努力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文憑和學歷,去贏得大家的尊重與認同。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02


履歷造假


為了在求職過程中給自己加分,不少求職者會在簡歷中憑空捏造工作履歷或虛構不存在的工作經驗,從而增加自己在潛在僱主心目中的含金量。


常見的造假套路如下:


套路1:任職時間造假


我認識的一個候選人Peter名校本科畢業,在一家世界500強快消公司服務超過10年,任職高級品牌經理,為了給自己更大挑戰,前幾年毅然轉投一家中型規模的國內電商公司,出任市場總監,無奈水土不服,努力適應了3個月,最終還是無法融入,於是選擇離開。


休息了一段時間後,通過朋友介紹,成功入職另外一家大型民營企業,擔任品牌總監,專門負責集團的媒體資源維護和對接。就在他準備大展一番拳腳的時候,卻被老闆炒掉了。


原來,他在接觸新機會的時候,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曾經短暫服務過民營電商公司,於是在簡歷當中抹掉了最後一段經歷,然後把離開上一家500強企業的時間推後了3個月,細心的HR發現簡歷中顯示的時間和前僱主出具給他的離職證明時間不一致,進而發現了問題。


老闆決定炒他的理由是,我不放心把集團每年過億的營銷預算交給一個簡歷都不真實的人。


套路2:離職原因造假


我曾經面試過一位業務總經理,二十年的職業履歷堪稱完美:


前十年在全球五百強企業工作,打下很好的職業基礎和專業功底,後十年在大型民營企業任職高管,負責過戰略、運營、營銷等等模塊。


唯一讓我心存顧慮的是,他作為高管最後兩份工作時間都相對較短,只有1年多不到2年,當我詢問他離職原因時,他表示主要是因為家庭在異地,無法照顧年邁的父母和體弱的太太,只能選擇離開。


我通過內部渠道去做進一步的背景調查,發現真實的原因並不像他所說的那樣,而是他在任職期間和CEO就經營方向出現了巨大分歧,無法調和,最終不得已掛冠而去


老實說,經營方向出現分歧無法判斷誰對誰錯,也未必就一定是他的問題,但在這件事情上他對我的隱瞞,讓我對他的誠信打上了問號。


除了以上兩種常見套路,求職者有時候還會在自己所擔任過的職位上造假,明明title是主管,有意寫成經理或總監;明明只是某項目組成員,故意寫成項目總經理或者負責人。


此外,還有在過往的工作績效上造假,把不屬於自己的銷售業績或項目成果放在身上作為亮點。


對於僱主而言,選人用人,一定是用人之所長,補己之所需。就像世上沒有完美的公司,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候選人,僱主不會去刻意追求完美的候選人,但一定會識別真實的、真誠的人選。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03


報銷造假


報銷造假現象多數情況下出現在銷售或者業務類員工身上,因為工作性質原因,他們需要頻繁出差、拜訪客戶、接待客戶,過程中自然產生了相應的交通、差旅、食宿、招待、商務宴請等等費用。


儘管絕大部分企業都會有明確的財務報銷標準和指引,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少數別有用心的員工仍然會通過各種方法來造假:比如提供假髮票、虛開發票等等。


我在2019年底處理過一個案例,2個業務人員從上海去蘇州出差拜訪客戶,為了節省住宿費選擇當晚往返,這本來是為公司節省成本的一件好事情,兩人從蘇州返程時選擇了打車,而不是財務要求的高鐵,為了繞開財務監管,他們要求出租車司機把同一程的士票分為2段開,兩人再分開作為蘇州市內交通費來報銷,結果這個小伎倆被財務人員的火眼金睛給識破。


兩人最後被全公司通報批評不說,其中一個原本可以在年底晉升為高級經理的業務新銳也被取消了晉升和加薪資格。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報銷造假的案例不僅中國有,國外也一樣,分享另外一個我親手處理過的案例。


我所服務的集團幾年前收購了一個歐洲服裝品牌,負責歐洲當地市場的地區總監定期需要來中國彙報工作,財務部門的同事發現,每次這哥們出差回國後,報銷的差旅費用總是特別高,於是把他過去一年報銷的費用詳細列出來,發現裡面有很多屬於他個人的餐飲、住宿費用也被當作業務招待費報銷在內,甚至出現一筆私人餐飲費用,發票報一次,信用卡存根用來再報一次這樣匪夷所思的操作。


公司順藤摸瓜,通過審計,發現他身上還存在其它的問題,最後他被清理出門戶。


對於那些想在財務報銷上動手腳的人,我想提醒的是,大數據時代下,稅務系統已經全面聯網,各種信息變得更加對稱和透明,財務人員有更多先進的工具和方法去識別報銷信息真偽,處於職業上升期的年輕人如果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拿個人職業聲譽和發展前途冒險,真是人間不值得!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04


營私舞弊造假


相比報銷造假,職場中還有各種利用職權或資源營私舞弊,從中非法獲利的金額可以從幾萬、幾十萬,去到幾百、上千萬。這一類案件金額巨大、性質惡劣,一直以來層出不窮。


2019年7月,小米內部郵件公告稱,小米中國區市場部兩名員工違規舞弊,已被辭退並移送公關機關。


其中,原中國區市場部員工郝亮,利用職務便利將公司業務交由其近親屬持股的公司承攬;原中國區市場部員工趙芊,利用職務便利向合作供應商索要好處費,據傳聞涉及金額高達700萬。


針對這一行為,小米集團已對兩人作出辭退,永不錄用的決定;退還不當得利,沒收全部期權,移送公關機關處理;加入員工不誠信黑名單。其中,趙芊已因涉嫌非國家人員受賄罪,被公關機關拘捕。


我自己身邊也有極為相似的案例,同樣是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同樣利用職務便利將公司業務交由其近親屬持股的公司承攬,同樣向合作供應商索要好處費,同樣金額巨大數以百萬,最後同樣以涉嫌非國家人員受賄罪,被公關機關拘捕。


在公安機關掌握確鑿證據,找上門來,將她和她的涉案同夥一併帶走的那一刻,我看到她臉上的表情極為複雜,交織著驚恐、錯愕、羞愧、悔恨……


我相信,那一刻,如果給她一個機會重頭來過,她一定願意一輩子清清楚楚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可惜,沒有如果,也沒有重頭來過的機會。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05


最後的忠告


從趨勢上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職場環境將越來越容不得以上四種類型的造假行為:


學信網這類有案可查的資信類網站將逐漸杜絕學歷造假;


HR越來越注重候選人的背景調查將逐漸杜絕履歷造假;


財務要求越來越嚴格透明、以及大數據系統打通將逐漸杜絕報銷造假;


組織日益規範的系統、流程、以及業務審批制度將逐漸杜絕營私舞弊造假。


與此同時,每一個職場人士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個世界沒有不透風的牆,當你歡愉地吃著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渾然不覺正一步步滑向危險的陷阱,當你有所察覺時,卻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所以,讓我們像鳥兒愛惜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職業聲譽。


瑞幸造假22億:那些喪失底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