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與重陽

名士與重陽

在儒家陰陽觀裡,九是陽數,九月九日便稱為“重陽”。

作為傳統節日的重陽,歷代文人有許多與之相關的佳話逸事。

東晉初年,江西才子孟嘉的學識和德行涵養深受當地人推崇。時任九江刺史的鎮西大將軍桓溫,很是看重他,任命他為參軍。

那年的九月初九,桓溫帶著屬下游覽龍山,登高賞菊,並設宴飲酒。山上秋色斑斕,秋風中傳來菊花的淡淡香氣。大家暢飲正歡,不曾想一陣風過,孟嘉的帽子被吹落在地,自己卻恍然不知,依舊把酒言談,桓溫打趣他,趁孟嘉離座時,讓人寫了紙條調侃他舉止有失體面。孟嘉看到字條後,才發覺頭上帽落。他不動聲色地戴好帽子,並讓人拿來紙墨,稍作沉吟,寫下一篇文采四溢的的答詞。孟嘉的氣度和文采贏得滿座喝彩。

孟嘉對歷史的影響力很大,一是他的身上體現魏晉文人風流。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他影響了外孫陶淵明的為文和處世風格。

“孟嘉落帽”被傳為重陽佳話,而因為陶淵明愛菊、愛酒及“不為五斗米折腰 ”的品格,讓重陽這個節日有了更深的內涵。

陶淵明的詩裡寫道:“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又在《九日閒居》序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陶淵明愛菊愛飲酒,世人皆知,但九月九日這一天,面對籬牆下開得燦爛的菊花,卻無錢沽酒,只好感嘆辜負了良辰佳景。

正憑欄賞菊,心中唏噓時,只見遠方走來一位白衣人,在秋色斑斕中格外醒目。走近了看清手上還拎著一壺酒。原來是刺史王弘知道陶家小院裡菊花開了,猜到陶先生隱居貧寒,便差人送酒賞菊。陶淵明於籬邊花下賞菊飲酒,大醉而歸。

從此,“白衣送酒”也成為與重陽有關的一段佳話。

魏晉名士的灑脫、遺世獨立的風骨,為歷代文人敬仰讚賞。

詩仙李白,既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狂放不羈,也有一首《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詩人借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借賞菊喝酒抒發失意沉鬱又曠達灑脫的複雜心情。

宋代大文豪蘇軾,有一日接到朋友章質夫的書信,信中說送來好酒六壺,以助先生重陽之興。東坡讀信後,興沖沖地打掃房屋,清洗酒具,窗外菊花金黃燦爛,桌上的螃蟹膏肥肉滿,就等酒到了開懷暢飲。但是酒卻遲遲未到,不知路上出了什麼差錯,等酒不來的東坡先生呵呵大笑,用沾著菊香和蟹香的手寫下:

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

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空煩左手持新蟹,漫繞東籬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餉春耕。

詩中表達了對朋友慷慨贈酒的感謝,正所謂:君子之交,其淡如菊、其濃如酒。

重陽和名士,交相輝映,讓我們在秋天裡賞菊飲酒會友,感懷古代文人的高潔的氣節和灑脫的風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