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手機是否可能演變為所有應用都在雲端,不需要安裝應用軟件?

山裡的故事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根據目前技術發展的狀況,個人認為不用5年左右的時間,這個雲手機就能夠實現商用,依據如下:

一是華為云云手機已呈現初步雛形

華為於3月5日對外發布了首款雲手機即“鯤鵬雲手機”。何為雲手機,按照華為的官方解釋即鯤鵬雲手機是基於華為雲鯤鵬裸金屬服務器,虛擬出帶有原生安卓操作系統,同時具有虛擬手機功能的雲服務器。簡單來說, 華為雲鯤鵬雲手機=雲服務器+Android OS, 本質是將手機上的應用轉移到雲上的虛擬手機來運行。也就是如提問者所說的將應用程序轉移到雲上而不是實體手機上進行運行。當然,雲手機的商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雲端應用程序的豐富性。為了豐富雲端的應用程序,今日華為與騰訊在2020華為雲開發者大會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圍繞鯤鵬雲手機打造基於雲端的雲遊戲應用服務。而在未來,華為將投入2億美金打造更多的雲端應用服務。

二是5G建設提速,助力雲手機商業化落地

雲手機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的商用問題就是數據傳輸的時延性。由於5G技術具有低時延的特性,因此能夠很好的解決時延問題,從而可以讓用戶做到實時交互。好消息是2019年已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而2020年5G更是作為國家戰略納入了新基建的範疇中,屆時5G的建設和普及將進一步提速,這為雲手機的商用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小結:基於以上兩點,可以遇見雲手機將會在未來的5年內得到推廣應用。這就是個人對於雲手機商用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歡迎各位關注我並留言參與討論!





硬科技創新110


理論上和實際上都已經可以實現手機應用都在雲端,就比如現在的小程序,包括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寶小程序等。但是我認為是否可手機應用都演變在雲端,主要是用戶需求來決定。

試想一下,如果手機應用都在雲端,我們將面臨最大的問題至少有兩個,隨便一個我估計你都接受不了。

1、必須聯網

如果手機應用都在雲端,那你手機必須聯網才能使用,如果手機不能聯網,你想做什麼都沒法做了。單機遊戲都玩不了,可能已經沒有單機遊戲的說法了。甚至想閱讀一下小說等書籍都不行,還有就是我們自己資料信息問題,難道不能聯網我們連自己的圖片、視頻和文檔等都不能看了嗎?這也緊跟著牽涉到第二個問題。

2、資料隱私及所屬問題

既然應用都在雲端,那麼資料怎麼辦?也是存在雲端吧?如果是在本地,那應用在雲端,這些圖片、視頻等在沒法聯網的時候是不是連查看都實現不了?

還有隱私問題,我現在手機上的資料我基本上不會使用手機上自帶的自動存儲雲端功能,一個是隱私和安全沒有保證;二個是在雲端,我這些資料的所屬到底誰說了算?正常來說肯定是用戶自己說了算,但不在自己手上,你自己放心?就像蘋果的一樣,存儲iCloud也是雙刃劍,節省了手機空間,但萬一iCloud號被盜了,被要挾不是不可能的,已經有過先例,我身邊的朋友就中招過。

個人結論

除了以上兩點,相信還有更多需要面臨解決的情況,就不多說了。因此,未來手機都演變為所有應用都在雲端,這是不太可能的,還是混合式共存比較靠譜。當然,不排除將來商家能完美解決了這些問題,畢竟這些問題我們想得到,他們也肯定也想得到,而且他們比我們更清楚,不過這個可能性目前來說十分之小。


黑馬科技社


未來,不光手機,電腦也會演變為大多數應用都在雲端。雖然不能說那麼絕對,所有都這樣,但大多數的趨勢絕對是這樣的。我這裡不講虛的,講講具體的。

為什麼要雲化

應用雲端化有很多巨大的優勢:

第一、應用統一化,即應用開發出來,即全終端佈署。如電腦、手機、電視、手錶等等,這些全部都可以在同一的開發框架下完成,剩下的僅僅是做屏端的適配。這樣對於用戶具有體驗一致,免下載、免安裝、來源可信/安全、不佔空間、即開即用,等等非常多的優勢。而對開發者來說,開發工作量成倍減少,但提供的服務質量卻成倍增加。因為直接適配了不同的終端,提升了用戶的粘性。

第二、算力更節約。這個雖然虛,但是具有廣闊的經濟價值。每個人不是全天候使用終端的。但是為了隨時待機,需要有大量的應用處於後臺,等待突發的信息到達好提醒用戶。雖然統一推送能解決部分問題,但是這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而放於雲端,很多不必要的算力可以解放出來,共享給不同的人,只在必要的時候服務於指定的用戶。這對一個社會來說,是個巨大的潛力。尤其將來人們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會越來越大,此優勢必定越來越突出。

第三、總體更經濟。對用戶來說,不用投入更多的成本到終端上去了。終端也不用什麼CPU、存儲了。所以算力在雲,存儲在雲,本地僅僅一個顯示和輸入的工具而已。這對硬件的要求,自然要比本地佈署要節省多了。

雲化的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安全性和穩定性。

第一、安全性。毫無疑問,所有信息都在雲端,服務能力也在雲端。那麼雲端就是整體的關鍵部分。這點出問題就有巨大的風險。安全性包括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服務安全等等。

第二、穩定性。這個不用說了,網斷了,什麼服務都沒了。雲中心跨了,所有歷史信息也都可能gone了。這個也屬於廣義的安全問題。

現狀

應用雲端佈署,現在其實已經在做。比如華為的快應用,谷歌原來的chrome系統,其他家也有類似的東西。另外很多APP,實際內部頁面大部分都是H5化了,算是半雲化吧。

其他,這裡就不展開講了,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私信我,深入交流。


物聯網技術沙龍


未來手機是否可能演變為所有應用都在雲端,不需要安裝應用軟件?

其實現在好多應用都是這樣了,舉個例子小程序或者前幾年手機預裝的“輕應用”,這些應用其實都是部署在雲端,但是手機還是需要一個基本的底層框架支持,比如小程序依託於微信應用入口,你安裝上微信後就可以使用豐富的小程序了。

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微信小程序是一種不用下載就能使用的應用,也是一項創新,經過將近兩年的發展,已經構造了新的微信小程序開發環境和開發者生態。微信小程序也是這麼多年來中國IT行業裡一個真正能夠影響到普通程序員的創新成果,已經有超過150萬的開發者加入到了微信小程序的開發,與我們一起共同發力推動微信小程序的發展,微信小程序應用數量超過了一百萬,覆蓋200多個細分的行業,日活用戶達到兩個億,微信小程序還在許多城市實現了支持地鐵、公交服務。微信小程序發展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2017年小程序帶動就業104萬人,社會效應不斷提升。


運維小筆記


現在這樣的趨勢已經在開始了。

隨著互聯網寬帶的發展,5G的初步應用,以後網絡速度只會越快,帶寬更加便宜,延遲也越來越低。等待硬件設備更進一步發展,擁有更強的網絡吞吐量,數據處理能力後,雲端的時代將會到來。

其實就算是現在,雲手機就已經誕生了。

提供雲服務的企業,將一臺母服務器虛擬化成數不清的虛擬機,並且內置安卓系統,用戶通過客戶端遠程連接,實時的將屏幕呈現給用戶。而云電腦,更是一個已經成熟的數據,不過受網絡速度的影響,雲電腦雲手機都有很大的缺憾,比如畫質模糊,網絡要求高,存在明顯的延遲等。

而題主所謂的雲應用的可能性,自然也是非常大的,隨著硬件成本,網絡成本的持續下降,設備的雲端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到了未來,我們不必購買配置好的電腦手機,而只需要一臺聯網的數據處理設備,鏈接的雲端節點,就可以享受網絡和應用了。

其實現在,題主就可以去了解雲遊戲,雲電腦,雲手機的應用,這些事物已經出現,並且發展了不少時間。


極端吐槽


很高興回答您關於“未來手機是否可能演變為所有應用都在雲端,不需要安裝應用軟件”的提問。這是個很好的發問,我和你一樣,非常熱衷於未來科技。下面,我們開始進入正題。

我想象中的未來手機將會擺脫硬件和電話卡的束縛,依賴於雲端的處理器和存儲,包括各種應用都是你在雲端設置好的。而這其實已經不只是暢想,因為,這些暢想已經伴隨著5G技術、AI技術的不斷成熟而逐漸地變為現實。

未來雲端的概念

如果您認為智能手機上的4G瀏覽速度已經非常快,然而下一代5G無線移動網絡可以在短短十幾秒內高速下載高清電影。這也意味著它可能會使用更多的存儲,因為從應用程序到娛樂的所有內容都可以在瞬間從雲端進行訪問。

在未來的移動互聯時代,最主要的變化將是軟件應用本身和硬件終端脫開,可以完全自由屬於互聯網,無需下載即可使用,這就是雲端。

雲端未來暢想之一

在2019年11月23日下午舉行的“2019網易未來大會” 之“5G+專場”論壇上,華為雲中國區副總裁胡維琦發表了題為《雲+AI+5G 驅動互聯網產業新發展》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代表華為的未來發展趨向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未來雲端技術暢想。隨著5G的發展,移動應用將會出現三大變化:加速從端側向雲端匯聚,加速視頻流化,以及加速實時交互應用。

5G帶寬是4G的十倍,5G接入密度相比於4G有飛速的提高,隨著帶寬十倍的增長,雲上算力將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未來手機將只是信息入口,所有運算都將在雲端。

除此之外,在技術上,5G時代誕生的5G+雲渲染能夠讓海量玩家沉浸體驗極致畫質、極致音效的3A大作,這就意味著,基於自研芯片,手機也能夠暢玩3A手遊。另外,5G+雲還能夠帶來Cloud VR極致體驗,實現無繩VR遊戲。

雲端未來暢想之二

智能手機與雲端計算正在改變人類與數據相處的方式。比如目前的美國,大約有30%的網頁瀏覽和40%的社交媒體是通過手機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各種可以測量天氣、位置、光度、聲音、以及生物特徵的探測器的智能手機。 隨著手機的“魔力”越來越大,功能也越來越全面,移動網絡的鋪展也將加速。在2030年,全球75%的人口將會擁有移動網絡連接,60%的人口將會擁有高速有線網絡連接。移動終端的發展以及移動網絡的擴散,也會進一步推進雲端計算的進展。雲端計算可以在零投入的前提下給用戶帶來巨量的計算能力。

在未來的30年裡,基於雲移動計算端將會改變從醫療到教育的各行各業。 比如人們可以通過手機來進行體檢並與雲端的診斷軟件直接溝通,人們也可以在手機上使用教育軟件來學習新的技能,農民們甚至可以通過手機連接到實時氣象數據,通過雲端軟件計算最優化的收割時間。 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極高的網絡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流量。商業用戶以及個人用戶也都需要習慣把數據上傳到雲端中。

結語

聽完這些,可能大家會不以為然,認為雲端這個事物早就有了,為何還對這個概念作為未來概念喋喋不休?但我們仔細想想,當前大規模應用是否僅僅限於上傳些圖片或儲存視頻,換句話說,只是把它當做一個無處不在的硬盤使用,而對它的運算能力遠未大規模應用。


未來雲端充分應用後,可打破所有手機應用程序間的隔閡,一個APP即代表所有,從此手機上再也無需下載密密麻麻的令人煩擾的APP,所有的APP將全部扶搖直上,寄居到雲端上,讓雲端運行一個可以連接任何終端設備的操作系統。到那時,我們的終端手機更多的充其量,只是起到一個進入雲端的入口,完全釋放了手機的運算力,手機網遊玩多久都怎麼會發熱,而這一切都是基於可靠的網絡支撐。讓我們共同期待未來早日變為現實吧!

正如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所說的,雲計算已經不再是人們認知中的“雲端服務器”,而是承載了轉型變革。雲是產業革新的源動力、雲是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雲是人工智能的強載體。


樺善論見


這個功能又不是沒有實現過,在2013年的時候,Qq瀏覽器裡面就有一個輕應用,那我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但是是我用過最早的。現在好多也有輕應用的軟件,但是做的都沒它好,希望你能採納,碼字不易請給我個贊,我想集齊4個優質,拜託了大家🥺希望你能採納,碼字不易請給我個贊,我想集齊4個優質,拜託了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