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海辭任廣發總經理 年內13家券商高管變更

2020年券商高管變動仍舊頻繁。時代週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4月27日,今年以來,已有13家上市券商發佈了董監高人事變動公告,包括3位董事長,5位總經理。最近的一位是原廣發證券總經理林治海。

4月21日,廣發證券(000776.SZ)發佈公告稱,公司於4月20日收到林治海的書面辭呈,後者申請辭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以及總經理職務,並不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就離職原因,公告顯示“健康原因”,林治海本人回應“做了9年多總經理,累了,想休息一下,迴歸生活”,但市場卻普遍認為,或與康美藥業(600518)300億元造假案有關。

24年老將離職廣發

現年56歲的林治海在廣發證券“服役”已有24年,他於1996年9月加入廣發證券,先後擔任廣發證券瀋陽營業部總經理,廣發證券大連營業部總經理,廣發北方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廣發證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廣發證券執行董事。2011年4月起,擔任廣發證券總經理。

從公開資料可見,林治海主持廣發證券經營管理工作9年間,公司業績穩步提升,規模不斷壯大。2011年底到2019年底,廣發證券資產總額由768.1億元上升到3943.91億元,始終位於頭部券商行列。

2019年,廣發證券實現營收228.10億元,同比增長49.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5.39億元,同比大增75.32%。從各項業務排名來看,經紀業務收入、資管收入均排名行業第二;自營收入排名行業第三;投行收入排名行業第七;總收入排名行業第五。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市場認為林治海離職或與康美藥業造假案有關,並非憑空臆想。

2019年4月,康美藥業上演了一出299億元現金因為財務“差錯”瞬間蒸發的戲碼,隨後陷入財務造假的風波備受質疑,而作為康美藥業多年“親密夥伴”的廣發證券,也身陷質疑之中。

從歷史資料可以發現,康美藥業和廣發證券雙方交往時間長、互動深。早在2001年康美藥業上市之際,廣發證券便是其保薦人和主承銷商。此後十幾年中,康美藥業公開增發、發債配股,幾乎所有再融資活動,廣發證券均擔任保薦人。

此外,時代週報記者還發現,過去十幾年間,廣發證券的股東名單中也一直有康美系身影。據2019年年報,隸屬康美系的信宏實業仍在廣發證券十大股東中,持股比例1.91%,排名第七。

不過,時至康美藥業“爆雷”已近一年,證監會對康美藥業的處罰目前也只是停留在事先告知階段,正式的行政處罰遲遲沒有正式下達。

對此,4月27日,華南地區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廣發總裁大概率是受到康美藥業影響而離職,監管層對康美的正式處罰也應該不遠。作為千億元市值的珠三角地方龍頭券商,廣發業務能力沒有問題,但要進一步加強風控。”

林治海辭去總經理後,現任董事長孫樹明將兼任總經理。未來是否會有新的人選?廣發證券方面日前回復時代週報記者“以公告的內容為準”。

券商高管變動加劇

除了廣發證券外,2020年以來,還有十餘家上市券商發生高層變動。

時代週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從2020年年初至今,已有13家上市券商發佈了董監高人事變動公告。

其中,有3家公司董事長履新,分別為國元證券董事長俞仕新、南京證券董事長李劍鋒以及國泰君安董事長賀青。

除了廣發證券總經理暫由董事長兼任,另有4家券商總經理履新,分別為國海證券盧凱、光大證券劉秋明、國元證券陳新和南京證券夏宏建。

此外,涉及副總裁離職的還有東方證券杜衛華、華林證券潘寧、中原證券趙慧、東吳證券魏純等。

其中,有兩家券商出現了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變更,分別是國元證券和南京證券。兩家券商均因董事長已到退休年齡離職,原總經理升任董事長,引發一系列高層換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券商的新任班底均是伴隨了公司多年成長的“老將”。

2020年1月,國元證券董事會完成換屆,見證公司27年歲月變遷的原董事長蔡詠請辭,由長期與蔡詠搭檔的原總裁俞仕新“接棒”。原副總裁、曾擔任過公司董秘,亦是國元有限時期就擔任要職的陳新升任總裁,並進入董事會。

3月7日,南京證券新任董事長、總裁資格獲批,兩人也均是1992年進入公司。

事實上,今年以來券業高管的頻繁變動似乎是2019年的延續。

據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共有90家券商發生高管人事變動,總計307名董監高上任。其中,新上任董事長16位,副董事長7位,總裁10位,副總裁13位。

任職審核監管趨嚴

從公告中顯示的券商高管離職原因看,幾乎清一色為主動請辭的“個人原因”或“工作調動”,但真實原因卻並不一定如此。

4月27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一些核心高管變動會對公司經營產生重要影響,“券商高管離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個人原因如退休,二是單位變更工作調動,三是受任期內業績下滑、踩雷等風險事件影響”。

據廣發證券2019年年報,證監會去年先後八次對該公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其中三次與海外基金踩雷有關。廣發證券一度被證監會採取責令改正,限制增加場外衍生品業務規模6個月、限制增加新業務種類6個月的監管措施。

林治海作為廣發證券總經理兼風控委員會主任委員、廣發控股香港董事長兼時任總經理,自然對上述違規行為難脫主要責任。

林治海任職期間,廣發證券香港子公司也曾因風控不善,導致廣發證券鉅額虧損,為此,林治海遭監管談話,監管層對廣發證券採取監管措施,在證監會公佈的2019年券商“高考”榜中,廣發證券從A類AA級連降兩級至B類BBB級。

時代週報記者從行業內發現,進入2020年,監管層對券商管理層任職合規審核更為嚴格。

今年1月,華林證券被證監會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而在其涉及的7大項違規行為中,就有5條與董監高任職違規有關。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