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上週,日本動畫巨匠宮崎駿的經典力作《千與千尋》確定將在國內上映。

這部於2001年在日本上映的動漫電影是全球唯一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熊獎的動畫電影。時至今日《千與千尋》依然以308億日元(約19億人民幣)的票房,穩坐日本影史票房冠軍的寶座。英國BBC曾在2015年將其評選為“21世紀百大佳片”第四名,高居動畫電影榜首。

《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備受讚譽的《千與千尋》曾在中國港臺地區上映過,但並未在內地公映,有消息稱《千與千尋》之所以沒有在內地公映原因有二。其一是片方吉卜力認為內地盜版現象比較嚴重,不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故有意不在內地上映。其二是宮崎駿認為內地環境汙染嚴重,不愛護大自然。(注:宮崎駿大部分作品是以環保為題材)

所幸當年內地獲得了發行了《千與千尋》正版DVD和藍光碟的授權,包括個別影視頻道同樣獲得了播出授權,就在這樣的星星之火下,沒有想到《千與千尋》成為了影響了一代內地觀眾的童年經典。

目前,主流視頻播放平臺仍未獲得《千與千尋》的版權,但在互聯網上《千與千尋》的盜版視頻資源可以輕而易舉的被下載。通過各種觀看途徑,僅豆瓣上就已有超過一千多萬網友將《千與千尋》標註為“看過”,因此對於沒什麼新鮮感的老片而言,《千與千尋》重映是否還能獲得理想的市場回報呢?

要知道,年代久遠的影片往往是通過或修復重剪或轉3D的方式重映,其費用少則幾十萬多則上千萬,如果吸引不了新觀眾,而老觀眾又不願為情懷買單時,票房慘淡、收不回成本是大概率的事。

《千與千尋》能夠頂著風險確定在今年上映,其信心主要來自去年宮崎駿另一部經典作品《龍貓》所獲得的票房成功,並且從目前的聲量上看,預計《千與千尋》的票房不會輸給《龍貓》。

《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還當年欠下的電影票”是老片重映時最長用的solgen,可真正走進影院為老片還票的觀眾其實並不多。縱觀近10年內地重映的電影,票房過億的也就《泰坦尼克號3D》《侏羅紀公園3D》《2012 3D》《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和《龍貓》五部。

《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就在去年,有關部門下發了《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通知指出,復映影片是指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或公映許可,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再次進行發行放映的國產電影。復映影片應控制放映規模,全部放映範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復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1個,有效的保障了新電影的市場空間。

在此規定之下,使得專攻國產電影重映的公司不得不將眼光投向海外,況且有《龍貓》的亮眼表現在前,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日本動畫電影被引進國內重映,尤其是宮崎駿的作品,已經網友表示“希望一年一部都安排上。”

《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事實上,對於重映片而言,動畫電影成功率要更高一些。

例如《麥兜》系列以及《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重映後票房成績較為穩定,其主要客觀原因是“保質期”長且國產動畫電影產量少,為青少年家庭提供的可選擇空間低,使得復看率提升。而國產動畫電影的限制因素是,內容低幼化致使為情懷買單的觀眾不多。

日本動漫電影與國產動漫電影的情況剛好相反,以宮崎駿作品為例,不僅畫風治癒每個看似簡單易懂的故事背後都有獨特的內涵,《龍貓》是對純真的守護,《千與千尋》是成長的冒險,《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勇氣和愛。每一部作品中都有年少時似懂非懂,直至成年後才會明白其深意的橋段,就像無臉男和小白龍。

另外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也有他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輸出,而這也正是國產動畫電影所缺少的,也會成為家長願意讓孩子接觸宮崎駿作品的一大原因。

《千與千尋》重映,為何日本動漫電影的情懷牌能夠無往不利?

老片重映不僅能讓年輕一代人傳承經典,也能夠為國內總票房帶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從某種意義上看,重映片的票房越高,也很有可能意味著同檔期電影的質量與競爭力不足,所以這就提醒電影創作者,不僅要跟當下比,也要跟經典比,就像《泰坦尼克號》與《龍貓》,觀眾甚至會為了它們的主題曲而走進電影院,所以說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都要精雕細琢,國產電影的路還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