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二刷《锦衣之下》电视剧和小说之后,突然对里面的历史事件很感兴趣。


大家都知道,《锦衣之下》是有历史背景为支撑的。

明朝嘉靖年间,朝中党派争斗激烈,以严嵩严世蕃父子的严党叱咤朝堂,会乱朝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加之沿海城市倭寇混乱,民不聊生。剧情的很多设计都是有历史的痕迹的。

比如其中有很多细节:

倭寇头子:汪直。那句意味深长的“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让人记忆犹新。

剧中的很多人物,其实是历史上的真人的化名,在小说里基本是原型吧。

比如,吴守绪是历史上的胡宗宪,许师爷便是那个郑板桥“愿为青藤门下狗”的徐渭,青藤是其取得外号,少林寺的和尚打倭寇是真事,于大勇是沿海抗倭英雄俞大猷,黄郁是王忬。而书中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了戚继光的夫人王氏,在剧里化名为祁将军。其最出名的应该是使用了明朝版的“空城计”,以一己之力保住了城池。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其实最让我震惊的还是蓝道行,就是剧里的小蓝蓝青玄,这个人在干掉严家这件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其实我是先看完小说的,因为剧更的太慢了。

当时看剧时小蓝已经出现,对于此人是好是坏我还尚存疑惑,因为我觉得这人说不定是大boss那种款,编剧为了剧中的冲突和人物的反差,把他前期设为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所以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尤其是师傅的另一面以及小新的死,方才有与陆绎的那段经典的“感知水底暗流”的对话;最后,舍身取义,甘愿“弃车保帅”,以扳倒严家。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这鱼竿没有鱼钩,铃铛没有铃舌,放水里能干什么呀?”

“感知水底暗流。我愿做那沉底的鱼尸,祝陆兄顺利前行。”

自古为大义自有牺牲者。


结果看了小说里的蓝道行的出场方式,我被惊艳到了,第一感觉就是:这人就是个仙人、天人啊!!甚至看到以后,在我心中的份量快超过了陆大人,而且是唯一一个聪明才智堪比陆绎之人。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小说里的出场就是一个垂钓者,仙风道骨,超凡脱俗。

今夏误以为陆绎因表妹被吓到之事怪罪她,加上岑寿(剧里没有此人,书中是岑福的弟弟)的直男式发言hhh,一气之下跑了出去,然后才在河边遇到了正在垂钓的蓝青玄。

书中的描写是这样的: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这种谪仙般的出场方式,通常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才有。

而“感知水底暗流”之语,是和今夏说的,奈何这时的小可爱只顾着生大人的气了,没有深思其意。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而他在客栈里第一次见到陆绎时,就送了他和今夏二人一对姻缘石,还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必要时还可弃车保帅”。

当时就觉得,他的格局很大,可以说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陆绎身边,随时准备着为他为国送掉性命的人。

小说里基本上那都是和陆绎在一块,需要时才会出现,他们两个人是朋友、知己,是在战场上、朝堂上并肩作战的同袍,最后小蓝死也是为了陆绎和大义,为了两人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而死。


在我看来,小说里的小蓝道长,一出场就已经人物性格很明显了,没有剧里的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最后的蜕变,而是一开始见到陆绎就已经抱着为大义而牺牲的决心了。而剧里还算是今夏和陆绎的推动者,而且人物性格有很明显的变化过程。

虽然两人的出场方式和经历不同,但是最后都让我哭得不行。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记得最清楚的是小说里的岑港抗倭:即使是在战场上千钧一发之时,仍旧保持着自信从容的姿态。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车”的使命,便是保帅。

“咱们一开始就说好的,弃车保帅,我求仁得仁……”,我但是看到这里就泪崩了。虽只是一修行之人,却有着匡扶天下正义、铲除奸佞之志向。


《锦衣之下》里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痕迹。


舍生而取义者,生死抉择,为义赴死。蓝青玄短暂的人生,却在死的那刻尤为灿烂。而也许选择了死,才是对小蓝最好的结局吧。

也许小蓝的宿命就是: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