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路南段始建於宋景定年間的薦橋,明人徐之春有《薦橋記》。


秀州路南段始建於宋景定年間的薦橋,明人徐之春有《薦橋記》。

1

嘉興的小商品市場,最初就是從秀州路、新馬路交叉路口,自發擺地攤開始的,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個馬路市場已相當紅火。

民間酒後茶餘戲說,嘉興的小商品市場,八十年代秀州路,九十年代勤儉路,新世紀建國南路。

秀州路南從環城南路起,北至鉏家橋,為縱貫市中心區東北部的南北交通幹道。

秀州路誕生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年代,前後三十年,經過三次拓寬延伸,連接六條街巷而成。

1970年,將薦橋河、興聖河和項家漾修築為防空洞後,填平成路。後又拓寬沿河的崔家橋上、薦橋河西、河東以及項家漾四條小街,幾年間築成自東門大街至姚莊路口的道路。

當時老百姓統稱為新馬路,1981年命名秀州路。1990年建造秀州橋時,將魚行街拓建新路,更名秀州北路。

1995年,秀州南路從東門大街築通到環城南路。又過了五年,棉紡織廠搬遷,秀州南北兩路全線貫通。

秀州路南段始建於宋景定年間的薦橋,明人徐之春有《薦橋記》。

2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秀州路築成時,行人相對較少。因離火車站、輪船碼頭、汽車站較近,許多待業青年、回城的知識青年和外地客商,悄悄地在新馬路和秀州路的路口擺地攤。

銷售廣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地的服裝、領帶、包頭巾和頭飾,慢慢發展到收音機、錄音機和手錶等。吸引了許多顧客。

政府因勢利導,將中山路和勤儉路之間的秀州路,開闢為嘉興第一個小商品市場,命名為秀州路小商品市場,俗稱“香港街”。

這個處於初級階段的小商品市場,不但解放了觀念,還培育了一批萬元戶,嘉興有不少實業家就是在秀州路上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2年底,新建的越秀路秀州商城開張後,市政府決定撤銷秀州路小商品市場,所有個體工商戶遷址到秀州商城經營。

進入新世紀,秀州路中段先後新建開盛小商品市場和好得利小商品市場。經過幾年培育,秀州路市場重又興旺,在浙北地區負有盛名。

秀州路南段始建於宋景定年間的薦橋,明人徐之春有《薦橋記》。

3

歷史上秀州路一帶是人家盡枕河的居住區,薦橋河兩街夾一河,項家漾風景優美,魚行街集市興旺,這些街河歷史悠久,流傳著許許多多民間故事。

秀州路南段原有始建於宋景定年間的薦橋。明人徐之春有《薦橋記》。項家漾因明代嘉興項氏居此而名。據說項家漾邊建有項元汴的天籟閣,還有百年名校秀州中學和千年古廟冷仙亭。

秀州北路是由歷史老街魚行街拓寬建成。

明清時是城外居民聚集區,北接海關、端平橋,南連柴場灣、秀城橋,是商貿和農副產品交易的地方,街名也因魚市而得名。

秀州路南段始建於宋景定年間的薦橋,明人徐之春有《薦橋記》。

清光緒二十八年設海關後,魚行街茶樓酒肆應運而興。抗戰前魚行街兩邊茶樓酒店、點心店、糖果雜貨店等林立。

嘉興近代最早的文明戲院就開在魚行街北段。日寇侵佔時,魚行街被燒,商店盡毀,戲院倖免於難,之後照常演戲。

建國後,魚行街依舊是城外熱鬧的街市。1966年改名為解放北路,1990年更名為秀州北路。

春花秋月,變幻無窮。秀州路以其獨特的地段,藉助歷史的機遇,閃爍繁華的瞬間。展望未來,機遇還會垂青於秀州路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