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亲戚不再亲了?老祖宗两句话道明,很现实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自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发现中国人出现了血缘关系淡薄的问题。这种血缘关系指的是“血缘宗亲”的观念被人们所漠视。

为何感觉亲戚不再亲了?老祖宗两句话道明,很现实

中国社会从根源上是一个“抱团”的社会,我们不同于西方文明,个体的独立从来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以血缘为基准的人际关系构造则成了中国社会的脉络,但是如今这样的脉络开始崩溃瓦解,“宗族”认同不复存在。

就算是血缘关系十分亲密的亲戚,也无法被认同是“一家人”,更多的中国人对于亲戚关系的维护,只是由于千百年来社会习俗的惯性而已,平常的走动几近于无。这种“亲戚不亲”的感觉,越来越觉得普遍,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现代人所困惑的,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也有这样类似的人情冷暖,并且老祖宗很鲜明的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所在。

为何感觉亲戚不再亲了?老祖宗两句话道明,很现实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亲戚这种关系和朋友不同,血缘关系是个人无法抉择的,你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和一些人有摆脱不掉的人际纽带。"亲戚不亲"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上的远近,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你个人的社会地位,再确切一点就是,如果你在社会中能够有地位或者有财富,那么你就不会有“亲戚不亲”的困惑,而当你在社会上的穷困潦倒,就算是再亲近的血缘关系,也会和你越来越疏远。

这就是老祖宗所说“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个人哪怕是和亲戚住在隔墙的闹市,恐怕也难免要遭受一些白眼,可是一旦你有发迹的那一天,纵然躲身深山,也能够感知到远方宗亲对你的关心。

为何感觉亲戚不再亲了?老祖宗两句话道明,很现实

唐朝时有一个少年叫做王播。王播年少家贫,父母不在人世,虽然身处在繁华的扬州闹区,但是所谓的宗亲却对他不管不顾,甚至连一口吃食都不肯帮助。为了能够不被饿死,王播投身在扬州城外的寺庙中,在这里他专心攻读经典,为科举应试做准备。

寺庙中的饭菜是不要钱的,不过一天只能够吃一顿饭,王播就是靠着这一天一顿饭度日。寺庙中每次开饭前都会撞钟作响,但是有一次,寺庙中的和尚想捉弄一下王播,开饭的时候只是互相传告,并没有撞钟,而等到僧人们都吃完饭后,再故意敲响铜钟,等到王播闻钟赶来的时候,却发现早已经是饭菜一空,而僧众们对拿着空碗的王播放声讥笑,王播感到了巨大的耻辱,便收拾行囊离开了扬州城。

二十年后,扬州城来了一个新官员,这个新官员到任之后,引起了扬州城的轰动,原来他就是当年的王播,等到王播在府邸安身之后,门外涌来了大量的车马,门房下人禀告说,这些都是前来拜访的宗亲,王播接过来名帖,足足有二百多张,王播这时候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富贵有远亲”。等到王播去到当年寄身的寺庙时,发现自己原来在墙壁上留下的笔墨,都用碧纱给笼罩了起来,这样的待遇更是让他唏嘘不已。

为何感觉亲戚不再亲了?老祖宗两句话道明,很现实

三年不上门,亲戚也不亲

除却贫富高低,亲戚之间更为需要的还是要多多走动,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感情”,所谓的“三年不上门,亲戚也不亲”,甭管是什么样的宗亲,若是长久的不来往,之间的感情自然会越来越疏淡。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虽然家中跟荣国府有着宗亲,但是因为家里贫穷,不好意思跟荣国府多走动,因此在第一次登门的时,就连看门的小子都不认识她,甚至还捉弄刘姥姥,让她在门前空等。

为何感觉亲戚不再亲了?老祖宗两句话道明,很现实

幸好刘姥姥后来遇到了内宅中的相识,这样才见到了自己的亲戚,等刘姥姥在府中游玩过后,不要说看门的奴仆,就连老太太跟前的丫环,对刘姥姥也十分的殷勤,临走的时候送到了宅门外,还白送了很多穿的衣服跟果品,不过短短的一天时间,刘姥姥就从“身在府门无人问”的窘境,成了炙手可热的大红人了,说到底还是她能够扯下老脸来认亲,要不然的话,就算是到死,荣国府也想不起有这样的一个穷亲戚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