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現在,一部電影上線後,用不了多久就能在自家電視或者手機上觀看了,知曉度極端快速和透明。而對於沒有手機甚至連電視都缺少的年代,人們是怎麼了解電影的呢?

對於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瞭解世界的窗口是收音機、是報紙,還有雜誌。

那時候怎麼追星,對了,還是雜誌。小編今天就要分享給大家的是,八十年代初期的雜誌《大眾電影》。

相比當今,當時電影產量要少很多,但是,小編覺得那時的電影要用少而精來概括。那時沒有電腦後期加工,可以說是“純手工製作”,雖然沒有現在的電影熱鬧,但大部分電影都很好看、耐看。借用《舌尖上的中國》來做個比喻:過去的老電影就像柴雞,食材生長週期長,製作人員有耐心和技巧,成品嚼起來有勁道,回味無窮;而現在的某些電影就像肉食雞,到處都是,食客吃很難體會到原來雞肉的味道了。

先來幾期大眾電影的封面: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當時的銀苑新花,你能認出幾個?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達式常,我一直認為他是那個年代最帥的男一號.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改革開放伊始,也讓我們開始瞭解大量的外國電影,尤其是日本電影,其中對於山口百惠的瞭解和喜愛,是從這一頁開始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的《絕唱》,控訴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是一部反戰電影,因此,我更加欣賞和佩服他們)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日本男一號高倉健,這部電影我又專門看了一遍,到現在我也很受感動。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電影《武當》很受關注,還有之前《少林寺》的空前成功,讓武打片一直霸屏整個八十年代。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這一頁也可能太過震撼當時幼小的心靈,也是記憶猶新。


七零後怎麼追星?跟我一起重溫八十年代的《大眾電影》


藝年華,持續分享老照片,和您一起找回快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