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玉散文:西藏,心靈的聖地


紅玉散文:西藏,心靈的聖地

西藏,心靈的聖地

對西藏的嚮往,源於年輕時看過的一部電視專題片,叫《西藏的誘惑》。"凡是到過西藏的人,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觸:博大的西藏,你是這樣的超拔與曠遠,你是這樣的驃悍與雄渾!走遍地北天南,只有在這裡,才能見到這樣鮮明的民族色彩;只有在這裡,才能見到那樣醒目的塔影佛光……"這是電視片中生動的解說詞,給我留下了深深的西藏印象,也成為了我人生的一個夢想。帶著對夢想的追求,終於在一個美麗的初秋時節,我和老公踏上了西去的西藏之旅。

火車上出現高反

老公的表妹和同學、我和老公組成了4人家庭團,隨旅行團乘上了石家莊直達拉薩的火車。進入青藏高原地帶,沿途的美麗風光吸引著進藏的旅客。一望無垠的草原上佈滿了大小不一的湖泊,大的縹緲浩蕩頗為壯觀,小的在藍天下有如鑲嵌在綠毯中的一塊精巧別緻的藍寶石,還有成群的牛羊在悠閒地漫步、吃草,可謂一副天然雕飾的彩畫。問列車員,最大的湖泊是不是青海湖,列車員說,青藏高原的湖泊很多,但在火車上是看不到青海湖的,旅客們頗有些失望,也許留點念想也好,等於是留下了機會,以後專門去遊覽青海湖更有一番別樣的感受。火車在第二天半夜途經唐古拉山時,我感到頭暈、胸悶,心慌,這種難受勁就像是在死亡的邊緣掙扎。我想一定是高原反應了,為不打攪他人休息,我沒有叫醒老公,找到事先預備的丹參滴丸快速含服了15粒,胸悶略有緩解,一夜輾轉反側難受至極,眼睜睜地捱到天亮。老公起來後,我讓他扶我坐起來,可又是一陣頭暈、噁心,連續嘔吐,老公表妹的同學也出現了頭暈、心慌的高原反應症狀,老公和他表妹還好,沒有明顯高原反應,立刻為我們找來了吸氧管,吸上氧氣後,感覺症狀明顯減輕。心想,還沒真正進入西藏,就先來了一場實戰演習,難怪聽說有的人去西藏,一下飛機就住進了醫院輸液、吸氧,症狀緩解後就立即返回內地。這也許是佛祖對進藏的眾生是否心誠的一個考驗吧。

來到拉薩

火車到達拉薩站後,隨團的20餘人坐上大巴聽導遊一路介紹著拉薩的歷史和市貌。"拉薩"在藏文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是一座具有1300年曆史的古城,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拉薩市轄七縣一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2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37.3萬,其中市區人口近13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占87%。她又稱為日光城,是西藏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臥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國家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依舊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正聽導遊講著,有人喊了聲,"快看,布達拉宮!"不遠處,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映入人們的眼簾,大家一陣驚呼。導遊說,大家不要急,今天剛到西藏,多少會有些高原反應,明天安排大家參觀布達拉宮和八角街,到賓館後要好好休息,不要洗澡,一般三天後就可適應高反。到了賓館住下後,我還是有些頭疼,感覺自己在發燒,老公給我買了退熱貼,晚飯也不想吃,真希望明天能快快好起來。

紅玉散文:西藏,心靈的聖地


八角街、大昭寺和布達拉宮

早上起來,感覺不那麼燒了,一想到就要看到嚮往已久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人立馬精神了許多。上午導遊安排我們先參觀八角街和大昭寺。來到八角街,就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所吸引。五彩的經幡在街空飄蕩,佛香嫋嫋升騰、環繞,民族特色濃郁的建築,讓人目不暇給。八角街的神韻吸引著 川流不息的人群流連忘返。八角街又稱為八廓街,是圍繞大昭寺修建的商業街,是目前拉薩最繁華的商業街。它是東西南北四街圍成的多邊環形街道,周長超過1000米,有35個街巷。八角街的商品種類十分的豐富,有經文、念珠等朝聖用品,也有馬具、藏刀等藏族手工藝品等各色商品,琳琅滿目。八角街有個達賴密宮,是一個必去不可的地方,名叫瑪吉阿米酒館,它就是浪漫多情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密宮。"瑪吉阿米"在藏語中的意義為純潔的少女,酒館就是倉央嘉措遇到他一見傾心的姑娘的地方,也是倉央嘉措逃避與遺忘活佛身份的地方。

八角街還有一條轉經道,在藏民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轉經道上,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指引你順時針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導遊介紹,藏民們每天都要來八角街繞街行走,祈福,期盼吉祥平安和來世的幸福。看著街頭巷尾擠滿了繞街行走祈福、誦經的人們,我們也入鄉隨俗,匯入繞街行走的人流,做了一次心靈的修行。

繞街轉回大昭寺前,一些磕長頭的信徒映入眼簾。據說,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歷經近一年或是幾年的時間,一步一叩首,風餐露宿,朝行夕止,不畏路途遙遠,磕著長頭來到佛祖面前,頂禮膜拜。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徒為實現信仰、祈福避災而進行的最為虔誠的祈禱方式。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種方法。藏傳佛教密宗中修習"三密加持",旨在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與佛的身、口、意三密相應,即身成佛,而修持是其唯一途徑。修持是密宗行者人密的前導,被視為密宗的根基,其目的在於通過清心和抑制慾望,達到忘我的境界。修行是極艱苦的,從早到晚不間斷地修持,一生至少要磕十萬個長頭。他們心境平和純淨,就像西藏的天空清澈明亮,一塵不染,讓人心生敬畏。進入大昭寺前,導遊友情提示,在大昭寺許願不用還願,一定要許三個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家人幸福。

帶著美好的心願,遊人進入了莊重聖潔的大昭寺。在大昭寺的正門入口處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漢藏兩種文字刻著公元823年簽訂的唐蕃會盟書。寺內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大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兩側配殿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大昭寺不僅僅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聖物以使信徒們膜拜的殿堂,它還是佛教中關於宇宙的理想模式――壇城(曼陀羅)真實的再現。大昭寺始建於公元674年。寺內主供的12歲釋迦牟尼等身佛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帶進的,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逐步形成了如今築面積達25100餘平方米的宏偉規模。

我和老公隨著流動的人群,帶著敬拜的心情,靜靜觀賞著寺內的每一處耀眼的建築,每一幅生動的壁畫,每一尊聖潔的佛像。來到12歲釋迦摩尼等身佛像前,面對佛祖我們心生敬畏,雙手合十在心中默默祈禱,感恩佛祖賜予的前生今世,感悟神靈的金經玉言。由於寺內人員眾多,我們不能久留,雖然很快離開了寺廟,但把我們的虔誠和身影永遠留在了佛祖身邊。

西藏的小江南——林芝

天上西藏,雲上林芝,千山暮雪桃花林。林芝被譽為西藏的小江南。西藏的春天是從林芝開始的,當南迦巴瓦山峰還是白雪皚皚,當雅魯藏布江的冰面還沒有消融,林芝山谷裡的桃花便如雲霞般綻放,為西藏的春天勾畫出了絢麗繽紛的旖旎風光。可惜,我們錯過了林芝的春天。在去林芝的路上,秋季的風景依然令人心曠神怡。純淨的藍天映著雪山,奔流不息的雅魯藏布江縱情歌唱,連綿不斷的遠山,層巒疊翠,古樹參天,在不經意間舒展著她獨特的魅力,驚豔了來自遠方的遊客。一路上神霧繚繞的魯朗林海,如夢似幻,站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米拉山口,瞬間熱血沸騰,靈魂融化在聖潔無垠的廣闊天地間。一路上心靈處處是震撼、洗禮和淨化。

中午我們到達了林芝八一鎮,這座被譽為高原明珠的小城是林芝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拔2900米,位於尼洋河畔,距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30餘公里,距拉薩市420公里。據說這裡最初只有幾座寺廟,幾十戶人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時人民解放軍開始在這裡建設,故得名。八一鎮所在地原名「拉日嘎」,從前是幾個零星的的村落。1960年之後,從開墾荒地開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一座高原城鎮逐漸崛起。近二十多年來的發展日新異月,十多年前還只有兩條泥土路,像個大村莊;而今,已經發展成一個初見繁榮的小城市。城市道路有排水、電力供應、居民住宅等各種社會服務配套設施,市政設施比較完備,城市建設已有相當規模。由兄弟省市援建的廣東路、香港路、廈門廣場等,使這顆高原明珠更加耀眼奪目。午飯,導遊安排大家品嚐了當地特色——石鍋雞和藏香豬,比起平時吃的豬肉和雞肉不同,味道確實獨特,大飽了口福。

第二天,我們按計劃參觀了工布藏族民俗村,在村口一位長相甜美,名叫拉錯的藏族姑娘接待了我們。她向我們介紹了村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村民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來到她家,是一座二層小樓,院子裡種滿了蔬菜和果樹,還有兩頭牛臥在樹下打盹兒。她的家人熱情地為我們準備了青稞餅和香甜的酥油茶。拉錯自豪地介紹了她的幸福家庭,她說,村民都是工布藏族,有傳統的工匠手藝,木刻銀雕手藝精湛,特別是村民們製作的銀器中外揚名。她拿出了一大堆銀質工藝品說,村民製作的銀器對外銷售,收益一部分給村民,一部分捐贈給福利院和小學。遊客們看到雕刻精緻、銀光閃閃的各種器具,愛不釋手,我也挑選了一件稱心的梳子,儘管價格貴了點,但覺得能為藏民們做點貢獻,也是值得的。

紅玉散文:西藏,心靈的聖地


西藏兩大神湖——羊卓雍措和納木措

羊卓雍措、納木措和瑪旁雍措,被譽為西藏的三大聖湖。在西藏,不論是朝聖者還是旅遊者都會來聖湖朝聖。由於我們的旅行路線不含瑪旁雍措,所以分兩天只遊覽了羊卓雍措、納木措。來到羊卓雍措遊覽區,從遠處望去,好似一條玉帶凌空而落,靜臥在群山之中舒展著她獨特嫵媚的仙姿。羊卓雍措,簡稱羊湖,又稱"裕穆湖"、"白地湖"、"牙木魯克湖",位於雅魯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境內,面積63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是藏南最大的內陸微鹹水湖。湖中盛產高原裸鯉,這裡還是藏南最大的水鳥棲息地,有黑頸鶴、天鵝、黃鴨、水鴿、水鷹和沙鷗等鳥類。羊卓雍湖的水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藏語意"羊"是上面的意思;"卓"是牧場的意思;"雍"是碧玉的意思。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這是字面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在藏人心目當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那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錯、沉錯、巴久錯以及古羊卓雍錯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捨,共同組成了讓我們肉眼看不到邊的聖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的發現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不同時刻陽光的照射,她會顯現出層次分明、清澈浪漫、富於幻想的藍色,好似仙境一般。羊卓雍錯之所以被稱為"聖湖",據說主要原因是它能幫助人們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達賴圓寂後,由西藏上層僧俗組成負責尋找靈童的班子,先要請大活佛打掛、巫師降神,指出靈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後到羊卓雍錯頌經祈禱,向湖中投哈達,寶瓶,藥料等;最後,主持儀式的人會從湖中看出顯影,指示靈童所在的更加具體的方位。如果上述3種儀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馬,循所示方位尋找靈童。由於她的神靈,虔誠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繞湖一圈,騎馬需要一個月左右,相當於來拉薩朝聖一次,這樣會得到佛保佑一年的吉祥如意。我們深深地凝望著湖水,彷彿身心都融化在這神奇縹緲的夢幻世界裡。我們繞不了她一圈,只好便換著角度不斷地拍照,生怕帶不走她的美麗,帶不走她的吉祥。

第二天我們按計劃遊覽了來西藏的最後一個景點——納木措。去納木錯的途中,要穿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坐在車裡遠眺那根拉石碑,它就像矗立在天邊的一抹凝望,深情地期盼來自遠方的客人。我們不顧高反,在離天最近的石碑前留下了真誠、執著的身影。大巴車緩緩駛過那根拉山口後,一馬平川的青藏公路展現在我們眼前。一眼望去,四周草原茫茫、碧水悠悠、雪山巍峨、牛羊成群,一派旖旎秀麗的高原風光,令我們由衷地震撼,讚歎不已。快到納木錯湖時,天空還飄著毛毛細雨,大家都擔心會影響遊覽聖湖。大約走了30分鐘後達到納木錯景點時,天空突然放晴,從遠處望去,納木錯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來到湖邊,成群的湖鳥在湖面和碎石灘上盤旋、著陸,讓人感受到原生態的美麗與和諧。據導遊介紹,納木措"藏語意為"天湖",湖面海拔4718米,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它是新生代第三紀因喜瑪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第三紀末第四紀初湖面面積更大,全新世以後因西藏氣候變幹,湖泊面積大為縮減。納木措是深水湖,湖水清澈,透明度大,礦化度低,湖面呈深藍色。在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稱納木措(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納木措的南面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拉山,北側和西側有高原丘陵。湖中盛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濱平原水草茂盛,有野驢、黃羊、狗熊、狐狸、野兔等野生動物活動。據說,納木錯還有個蒙語名叫"騰格里海"。作為有生命的神湖,他的屬相是羊,每逢羊年,神湖開放的盛大節日,西藏成千上萬的朝聖者蜂擁而來,轉山繞湖,燒香叩拜。佇立在神聖的納木錯湖岸,凝視她掀起的一波波潮起潮落,我彷彿聆聽到她述說的神奇故事。坐在湖邊,靜靜感受它的遼闊與明淨。它時而碧藍,時而蒼翠,時而藍綠相間,時而暗灰如銀。此時我的心境是如此的空靈和寧靜,彷彿一切都超然世外,迴歸於安然和淡泊。

在西藏的每一個日子裡,每到一個景點,彷彿都是一場身心的修行。眼睛上天堂,身體在地獄、靈魂在路上、心靈在頓悟和震撼。它的廟宇、藍天、白雲、雪山、草原、湖泊、江河,還有美麗的格桑花,讓我們無不感受到這一方淨土的神奇和聖潔的魅力,無時不在感受到這個民族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藏教文化的神韻,讓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風景,更多是靈魂的淨化和心靈的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