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傾聽——打開孩子心結的金鑰匙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遇到這樣的難題?你有一肚子的道理經驗,想說給孩子聽,孩子卻不想聽。其實,再好的教育沒有聽眾也是無效的。

兒子被導師批評後我的心理歷程與溝通方式

我在晚上十一點多鐘,才看見兒子白天給我發來的一條微信。“老媽,剛才我被導師狠狠地批了,他不允許我再打籃球了,嗚嗚嗚……”看了這條短信,我和他爸爸一點兒睡意也沒有了。兒子正讀研一,他酷愛打籃球,打籃球的興趣,還是我和丈夫為了讓他遠離電腦遊戲,同他鬥智鬥勇、歷盡千辛萬苦幫他培養起來的。這個愛好豐富了兒子的業餘生活,在兒子平穩度過青春期的過程中,可謂是功不可沒。現在因為打籃球的事情,兒子被導師批評了,還是狠狠地批評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某研究生因為壓力大自殺的事件,我的手心裡直冒汗。丈夫一個勁兒地催促我,“快、快,打電話問問兒子怎麼回事?安慰安慰兒子,告訴他,老師也是為他好,千萬不能和導師慪氣啊!”我也恨不能馬上把電話打過去,但是想想已經是半夜了,這時打電話怕影響他和宿舍同學休息,我決定第二天打。這一宿我和丈夫輾轉反側,我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兒子步履蹣跚地走來,頭髮都掉光了……我萬箭穿心,大哭不止,我是哭醒的,當發現只是做了個夢後,我又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唉,完了完了,我就是這麼一個不成器的媽媽。

耐心傾聽——打開孩子心結的金鑰匙

第二天和兒子接通了電話,儘管我心急如焚,但是我沒有馬上告訴兒子應該怎麼做,因為我知道,此時耐心傾聽要比枯燥的說教效果更好,於是我輕描淡寫地說:“兒子,老師不讓打籃球了,可怎麼辦呢?”這句話表明了我和兒子是站在一起的,是一個立場的。只有這樣,他才喜歡和我繼續交流。“老媽,誤會誤會,我在實驗室裡,老師在操場上看見一個人和我太像了,就氣呼呼地打電話批評我,說了短信裡您看到的那些話,等他回到實驗室,才發現是個誤會。”我長舒了一口氣,兒子繼續說:“你不用擔心老媽,我的導師心地善良,但性格耿直,說話直來直往,我們學理科的大都這樣。即便他真的不讓我打籃球,也是為我好。不過這件事也提醒我了,不能總想著玩,要以學業為重。”我馬上採用示弱法激勵他,“兒子啊,我還一直在生你導師氣呢,覺得他不讓你打籃球是不對的。你這個籃球還是我送給你的考研禮物呢?到底是你讀的書多,素質就是高,心胸也比我寬廣!”“哈哈,當然啦,我不是遺傳基因好嗎?隨你呀!”兒子就是個馬屁精。丈夫喜笑顏開的對著電話大聲說:“兒子啊,你媽媽昨天夢見你頭髮掉光了,她哭得稀里嘩啦,還說就是讀研壓力太大,把你累的。”“老媽,這有什麼好哭的?聰明絕頂難道不好嗎?堂堂七尺男兒何懼一個禿頭!”兒子依然很幽默。“老媽,不過我昨天實在是不應該給你發那條微信,我沒當回事隨手發了,卻讓你和老爸擔心了,以後我會注意的。”

試想,如果電話一通,我就苦口婆心地教育兒子一番,效果肯定不如現在理想。

耐心傾聽——打開孩子心結的金鑰匙

再好的教育,如果沒有聽眾,也是無效的

在陪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見證了他遇到的許許多多不開心的事情。剛開始,我總是要對他進行說教。記得有一次,他氣呼呼地告訴我,老師因為他不認真聽講,把書摔在他的臉上,把他臉打得好疼。兒子還狠狠地罵老師,我頓時火冒三丈,“你不認真聽講還有理了?還敢罵老師,你太過分啦!老師也是為你好……”“砰”兒子摔上門揚長而去。氣死我啦!氣死我啦!我還有一肚子的道理沒有講出來呢!這是要憋死我的節奏啊,我的肚子氣得鼓鼓的。反思之後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再好的教育,沒有聽眾也是無效的。

耐心傾聽——打開孩子心結的金鑰匙

“霍桑效應”給我的啟示

當孩子怒氣衝衝的時候,家長到底應該怎樣疏導教育呢?我一直在反覆琢磨這個問題。我從一本家庭教育書中首次瞭解到一種心理效應——“霍桑效應”,講的是美國一個叫霍桑的工廠裡的工人對工廠管理存在諸多不滿,工作積極性不高,工廠效益日益下滑,瀕臨倒閉。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某研究會安排專家同工人進行談話,只認真記錄工人的不滿和牢騷,不進行任何干預,奇怪的是,當這些工人發洩出不滿情緒後,心情舒暢了,工作幹勁卻足了,工廠效益迅速提升,瀕臨倒閉的工廠又重新煥發了生機。霍桑效應告訴我們,耐心傾聽是打開心窗的秘密武器。

親愛的家長,試想一下,如果你和誰吵架啦,你氣鼓鼓地回到家裡,你當前最最需要的是找人哭訴、求得認同。如果你的對象此時此刻劈頭蓋臉地指責你一頓,你會怎麼做?我想你一定會抱起枕頭,摔上門,到另一個房間去睡,脾氣暴躁的甚至會直接打起來。

由此可見,火冒三丈的時候最聽不得枯燥的說教指責,大人尚且如此,孩子也是一樣的。

耐心傾聽——打開孩子心結的金鑰匙

耐心傾聽是打開心窗的秘密武器

我開始嘗試改變教育方法,當兒子在遇到煩惱時,我會耐心的聽他講,在溝通的過程中,我會不動聲色地進行引領,讓他自己認識到自身也是存在缺點的。例如,有一天,兒子氣呼呼地對我說:“老師嫌我作業寫得不認真,把卷子撕了,扔在我的頭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那麼多女生都看著呢!”“老師太過份啦,他怎麼能這麼做?”我氣呼呼地說。我的回答讓兒子很舒服,他沒有摔門離開,而是把我當成了朋友,盡情地宣洩,等情緒平復後,還和我進行了更深一步的交談。“老師這樣做的結果是你生氣,他自己也生氣,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做,這樣做他能得到什麼好處?”我故意這樣問。兒子開始反省,“其實老師平日裡對我還是挺好的,經常和我談心,他就是太著急了。”“是呀,老師經常和我說,你很聰明,情商又高,他很喜歡你。這次他的方法雖然粗暴一些,但起碼他敢管你,現在能這樣負責的老師太少了,咱也要珍惜啊!”“這麼說我還得感謝他,我才不感謝他呢,他讓我當著那麼多女生的面下不來臺,多沒面子啊!”兒子雖然依然嘴硬,可他心裡已經認可老師這樣做是為他好,他也開始體諒老師工作的不易了……最終,我的教育目的達到了。

耐心傾聽——打開孩子心結的金鑰匙

總而言之,做家長的一定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要讓孩子把你當成自己的好朋友,願意把心裡話說給你聽,只有瞭解了孩子的心聲,才可以摸清癥結對症下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對怒氣衝衝的孩子應該進行怎樣的教育,你還有什麼好辦法?歡迎交流。如果我的經驗對你有點幫助,請點個贊,加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