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昨日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讓人震驚!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市民報警稱,一對母女欲跳海輕生。等民警趕到現場,看到這樣一幕。


一名年輕女子正拉著一名10歲左右的女孩往海里走,女孩一邊哭,一邊反抗,看到民警過來,就遠遠的伸手希望能得到民警的搭救。


由於當時風浪較大,4位民警手拉手下水,這才將母女二人拉回岸邊。


後經民警詢問,這位媽媽才說出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原來是女兒上網課期間,在學習上不努力,也不聽話,還總跟自己吵架,她這才一時生氣想不開,帶女兒到海里,目的是想“嚇唬嚇唬”孩子。


看到這件事情,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是:“這位媽媽有點太偏激了。”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極端的教育只會帶來極端的後果,教育,不是把孩子的腦袋填滿,而是要把孩子的心燈點亮。”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變得聽話、愛學習,不惜用恐嚇的方式來對待,當下往往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事後會發現,這樣做,不僅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多負面影響,還阻礙孩子的認知發展。


恐嚇式教育,真的是要不得!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恐嚇教育,吞噬孩子的安全感


還記得楊爍曾因為“教育”孩子,被推上微博熱搜的事嗎?


從楊雨辰一下車,楊爍就開啟“楊家軍管理方式”,對孩子實行連環“吼”: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因為沒有從他下車的方向走,大聲命令孩子重走一遍他下車的路;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看到雨辰走路有點內八字,他就發火,吼孩子跑回出發點,再走一遍;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此次出行的地點是在高原,孩子走路早已累得氣喘吁吁,就連旁邊的攝影師也提醒楊爍,要是雨辰有點累了,就抱一抱他。誰知,楊爍卻以鍛鍊為由,給兒子下命令:


“你能不能快點,不能的話,我就讓你跑到村口再走回來。”


即使父親這樣的催促態度,雨辰還是小聲回了爸爸一句,能。然後緊趕慢趕的往前走,生怕落到父親後面。


好不容易到了之前選的房子裡,上樓梯時,楊爍還不忘催促道:


“如果先讓我踩到門檻,咱倆從頭再走一遍。”


很多網友看過這段父子相處的場景後,紛紛表示:快要窒息了。


這哪裡像父子的相處方式,簡直就像是上級對下級,楊爍對兒子無孔不入的恐嚇式教育,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戰戰兢兢,隨時要看父親的臉色行事。


很多父母認為,只有恐嚇才能讓孩子“長記性”,以後不會犯錯。


殊不知,恐嚇式教育,不僅沒有父母所說的作用,還會深深的傷害孩子的心靈。


當父母恐嚇孩子,會讓他感到害怕,極大的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然後,由於孩子的安全感缺少,引起一系列的性格缺陷問題,比如變得膽小、自卑、敏感多疑和對父母不信任。


由恐嚇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會因年久而消失,經常會伴隨孩子一生。


所以,不要輕易的恐嚇孩子,要知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比建立要容易的多。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恐嚇教育,阻礙孩子對事物的正確認知


朋友說,她小時候最討厭被大人嚇唬。


如果晚上不睡覺,媽媽就會使用她的哄睡伎倆,對朋友說:“再不睡覺,小鬼就把你抓走了,我可不管你”。


每次聽到這句話,朋友被嚇的只好乖乖睡覺。而當媽媽看到這句話管用,就會經常說。


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對朋友的影響很大。


朋友長大後,極其怕黑,怕一個人獨處,更不敢走夜路。她說,即使畢業後跟別人合租住,經常在衛生間洗臉時,一閉上眼睛,眼前就浮現出鬼的嘴臉或血淋淋的場面。


這給她帶來了深深的困擾。


除了怕黑,其實她生活中並不是一個膽小的人,跳傘、蹦極她都曾嘗試過。


這讓我想起很多家長在為了制止孩子的行為,常說的話: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每當家長這樣說,孩子被嚇得立刻停止,變得乖順起來,家長也以方法奏效而欣喜。


但是,這樣的恐嚇教育,潛在的危險是極大的。它就像一堵牆,讓孩子與真實隔離,在恐慌的情緒中,產生錯誤的認知。


比如,平時動不動就用警察嚇唬孩子,一個正面形象變成了反面,萬一孩子真遇到危險,他不敢求助;


比如,拿老師嚇唬孩子,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在對老師產生牴觸心理,他不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拿爸爸媽媽的愛嚇唬孩子,讓孩子產生“不被愛”“被拋棄”的心理,造成強烈的不安全感和懦弱性格。


教育博士張博說:


“恐嚇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消極、負面的評價與引導,不良的評價與誤導,會使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混亂,影響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


恐嚇教育,很容易把孩子置於危險中,給他的健康帶來傷害,給他的心靈留下陰影。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請停止“恐嚇式教育”


《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說: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所以,請停止恐嚇式教育帶給孩子的傷害,轉而用正面的方式管教孩子,培養孩子好的習慣,溫暖孩子的心靈,發展孩子好的認知。你會發現,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


  • 多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傾聽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可以先問一下孩子的內心需求:


他遇到了什麼問題?

他是否需要幫助?

他希望怎麼做?


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才能解決問題。


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用恐嚇制止孩子,這樣做不僅問題被擱置,得不到解決,還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所以,教育孩子,不妨從學會傾聽開始。


  • 多給予有效陪伴


有時候孩子故意製造事故,不過是為了獲得父母多關注,想讓父母多陪陪自己,多玩一會兒。


當了解了孩子的需求,就不要再用恐嚇嚇孩子,這樣孩子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創傷。


而是多抽時間陪孩子,如果陪伴的時間足夠多,孩子的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 用正面承諾取代負面威脅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用正面承諾代替負面威脅,可以準確讓孩子明白父母話語中傳遞的信息,激起孩子的興趣,與父母產生情感聯結,從而接受父母的建議。


並且,也是讓孩子在正確的認知下,進行自我判斷的一個過程,他會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其中的利弊,然後做出正確的決定。


  • 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養育孩子時,各種意料之外的狀況會時不時的發生,父母的負面情緒也很容易被激發,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的控制情緒,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福氣。


這樣,孩子不會經常被恐懼嚇到,也不會讓心帶傷成長,當生活如沐春風,孩子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真正的教育,不是嚇唬,而是愛。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愛的陪伴下,健康成長,無畏長大!


“媽媽拉10歲女兒跳海”背後:恐嚇教育,正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