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短視頻何其多,俄羅斯可為中國鏡鑑

酗酒短視頻何其多,俄羅斯可為中國鏡鑑

(圖文無關)許多國家禁止菸草廣告、禁止影視作品中出現吸菸鏡頭,正是基於預防誘導消費、預防對於國民健康造成更大傷害的考慮。而危害並不遜於菸草的酒精則不受限制,這顯然是某種管理缺失。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20年4月23日《南方週末》)

自2003年俄羅斯更加嚴格的禁酒令實施以後,俄羅斯全國範圍內的飲酒量減少40%,與酒精有關的死亡人數隨之降低,人均壽命亦因此提高。

2019年某日坐在甘南偏僻山區的通村客車裡,乘客瀏覽各種短視頻App的背景音不絕於耳。

短視頻App無疑是當下最為流行的傳播媒體,而且隨著技術與資金投入,App越發智能,即便你沒有刻意搜索,哪怕只是在某些短視頻上的觀看時間超出平均值,App也能準確地分析出你的喜好,並且在後續不斷推薦類似短視頻。

前些日子瀏覽了一組短視頻,拍攝者生活在俄羅斯邊境地區,環境嚴酷寒冷,幾名俄羅斯工人嗜酒,於是他便不斷向他們提供伏特加,拍攝他們的痛飲與長期酗酒導致的諸如手顫等慢性酒精中毒症狀,滿足國內瀏覽者的獵奇心理。

隨後類似短視頻不斷被推薦過來,酗酒者當然更多是中國人,生活境遇不佳的中老年人為主,還有一些年輕人則為追求流量與關注者而刻意模仿,豪飲大杯烈酒。

在他們模仿的俄羅斯,酒精早已成為社會公害,在情況最為嚴重的1990年代,俄羅斯平均每兩個工作年齡的男性中就有一個因酗酒而過早死亡。其後俄羅斯頒佈禁酒令,伏特加、白酒和啤酒的價格被抬高,銷售的時間和數量受到限制,飲酒場景被從電影中剪輯掉,並且禁止任何公共場合的飲酒行為。

俄羅斯的禁酒令行之有效。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03年俄羅斯更加嚴格的禁酒令實施以後,俄羅斯全國範圍內的飲酒量減少40%,與酒精有關的死亡人數隨之降低,人均壽命亦因此提高。

積重不易返,從100下降40%遠比從10增加100%還要多。我幾次在俄羅斯旅行,旅行中最大的風險仍然來自酗酒者。法律禁止公共場合飲酒,但是一來不少酗酒者無家可歸,二來畢竟不可能監控與管理到公共場合的每個角落,於是在一些較為隱蔽的街心花園或公園深處,總會有酗酒者聚集。而在酒精支配下的人們會做出怎樣的事情,可想而知。

2014年在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黑龍江畔並不算偏僻的公園,兩個痛飲2.5升裝啤酒的年輕人盯上了坐在長椅上吃午飯的我,於是過來勒索錢財,好在藉著忽然走來的人流躲過,不然後果必然不妙。同樣的遭遇,在蘇聯遺風濃郁、酗酒問題同樣嚴重的蒙古國巴彥洪格爾再度上演。這也讓我後來不厭其煩地告誡所有打算揹包前往北方鄰國的朋友,躲開酒鬼是旅行安全的第一要務。

積重不易返,終歸在返。100終將下降至10,而若不防微杜漸,10也終有一天會增長至100。根據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各國人均酒精消費量調查報表顯示,俄羅斯每年人均消費酒精10.58升,中國則為4.45升。雖然人均酒精消費量不及俄羅斯的一半,但是考慮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酒精消費問題無疑是極其驚人的。

更加嚴重的是,酒精的危害在中國還沒有形成社會共識,更加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規加以限制,遑論專門的禁酒令。

比如公共場合飲酒,我們沒有任何約束。而受眾廣泛,年輕用戶又居主導地位的短視頻App,其實也是公共場合的一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是最大的公共場合之一。而在這裡,不但飲酒沒有限制,宣揚與誘導飲酒更是成為許多視頻製作者追求流量與關注者的主要手段。眾所周知,許多國家禁止菸草廣告、禁止影視作品中出現吸菸鏡頭,正是基於預防誘導消費、預防對於國民健康造成更大傷害的考慮。而危害並不遜於菸草的酒精則不受限制,這顯然是某種管理缺失。

更有甚者,部分視頻製作者為達到拍攝目的,主動向酗酒者提供酒精,縱容酗酒者的自我傷害,這無疑又存在道德與倫理問題。曾有過幾次公眾討論,但是因為缺乏可以依據的法律法規,短視頻平臺自然也不會加以限制。

於是時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衣著光鮮的視頻拍攝者,施捨般給予酗酒者一瓶酒精度足夠但未必高價的烈性酒,卻換來酗酒者的感恩戴德,用他們呈現慢性酒精中毒震顫的手接過來,震顫地倒滿酒杯,一飲而盡。

許多觀眾點贊,難道不覺得殘忍?難道不覺得我們應當為之做些什麼嗎?

(作者系作家、攝影家)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