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綠色生態與規模經營如何相得益彰

六安新聞網訊春耕時節,入春後的幾場降雨滋潤了久旱的農田。在裕安區新安鎮楊廟村,種糧大戶劉存善正在給已經抽穗揚花的小麥播撒農藥,防止赤黴病等小麥病蟲害。“我在楊廟村流轉了300多畝地,主要是種植水稻和小麥,目前小麥長勢不錯,估計每畝能收800多斤。”劉存善告訴記者。據該鎮農管站高級農藝師殷安國介紹,當地人均耕地佔有面積不算多,近年來有很多農民選擇把土地承包給像劉存善這樣的大戶經營,自己轉而選擇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綠色效益與規模效益的“兩難”

在大戶流轉經營耕作中,為確保水稻和小麥產量保持穩定,通常使用高效化肥和農藥,雖然收穫的糧食在產量上得到了保障,但是質量卻略顯平庸,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難以實現突破。

2018年,新安鎮馬河村徽態種養合作社生產的優質香米和優質粳米同時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獲得了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許可。對於合作社負責人楊軍來說,拿到綠色食品證書就意味著自己生產的優質大米在市場上有了足夠的競爭力,在銷售價格上有了更大優勢。然而正是在充分進入市場競爭的時候,楊軍卻犯了愁。

2013年,在外創業有成的楊軍回到家鄉馬河村創辦了徽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投資500多萬元,流轉了2038畝土地從事現代規模種養業。該合作社以種植優質水稻為基礎,先後發展淺水藕300畝,苗木花卉100畝,水產養殖40畝,蔬菜大棚30畝,龍蝦養殖基地8畝,畜禽養殖5000只以上。

“去年,我們通過稻蝦共養模式生產的蝦田米在市場上能賣到每斤8塊多錢,利潤算是很不錯的了,但是進入市場才發現,原來綠色生態大米銷售的主要問題不在價格,而是在產量上。”楊軍告訴記者。因為拿到了國家的綠色食品認證,楊軍先後與市裡的幾個大的農商超市對接過,希望通過他們銷售自家的優質大米。在經過幾番洽談後,幾家超市都表示大米的質量和價格沒有問題,希望合作社能夠長期大量給超市供貨。這卻讓楊軍犯了難,合作社採取綜合種養模式,稻蝦共養的種養模式對水稻的品種選擇、田間日常管理都有較高要求,化肥和農藥不能使用,維護管理的成本較一般稻田高出許多。因此,優質大米的產量十分有限,難以符合農商超市等銷售平臺的長期穩定供貨要求。

擴大種植與品牌價值的“兩頭”

“隨著合作社的不斷髮展壯大,我們的種養產業有了長足的進步,生產的生態大米、小龍蝦、淺水藕、芡實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未來我們準備在原來450多畝稻蝦田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爭取將徽態綠色生態大米品牌進一步打響。”楊軍表示。

六安市作為產糧大市,多年來,糧食產量穩居全省前茅,但是鮮有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品牌,種糧效益不高。這種現狀不僅影響了農民群眾、種糧大戶及相關專業合作社等糧食生產主體的積極性,也讓高品質的優質生態大米難以走入本地百姓的飯桌,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壯大產業規模,做大糧食品牌,才能形成市場競爭力。今年1月2日,中央一號文件公佈,明確了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基本要求,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瞭解到,2020年,六安市將繼續圍繞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從政策引導、基礎支撐、主體培育、品牌建設等方面推動糧食產業和農業特色產業同步發展,不斷提升六安市現代農業化水平和農產品附加值,在保障好糧食安全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糧食品牌價值,真正實現種糧有奔頭、賣糧有賺頭。(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世巧 曹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