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太多使人老,能活在當下,你想要的幸福就在身邊

想得太多使人老,能活在當下,你想要的幸福就在身邊


有的人喜歡緬懷過去,過去的每個畫面都那樣值得紀念,他們沉浸在回憶當中,認為那是最幸福的時光;有的人喜歡憧憬未來,未來的每個場景都如此精彩絕倫,他們掙扎於名利權棧,卻看不到身邊的美好。就像武漢解封了,有人悲喜交集,有人充滿希望地奔向目標。


生活中,太多人只憧憬未來,只沉湎於過去,而忽視了當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難以感知幸福,痛苦的現實折磨著每個人。而造成這種痛苦的原因無非三點。


想要的太多,卻忽略了當下。


很多人會給幸福預設各種各樣的條件,比如一套房、一百萬、一位伴侶,或是升職加薪、子女爭氣……但這些條件往往也成為套在我們身上的一個個枷鎖,最終將我們變作“套子裡的人”,再也難以感受到幸福。



人當然可以貪婪,但卻要量力而為。如果升職加薪已經近在咫尺,當然可以暢想年薪百萬,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套房產;如果與伴侶相處愉快,當然可以暢想幸福生活,以及對子女的傾心教育。


但如果一切都還遠在天邊,那不如先從當下行動起來,讓自己距離想要的更近一些。


想得太多使人老,能活在當下,你想要的幸福就在身邊


某企業CEO在演講時,有一位年輕人站起來問了這樣的問題:“我是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學生。在我的學校裡,沒有人認真學習,大家似乎對未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計劃,有時候我會擔心像我這樣學歷不高,起點比較低的人,將來該如何面對社會?如何迎接市場上激烈的競爭?”


CEO當即問這個學生:“在貴校當中,你的成績出類拔萃麼?”學生搖搖頭。於是CEO說:“那麼,讓你恐懼的不是你身處的環境,而是你自己。”


一個人如果想要的太多,自然也會想得更多。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他們則會猶豫不前,因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卻又不願顧此失彼。最終,最重要的當下也就這樣成為毫無光彩的過去。


太害怕失去,而停下了腳步。


有得有失,就是人生。但只想得到、不想失去,也是人類的通病。然而,每一次獲得都需要相應的代價,或是時間、或是精力,或是金錢、或是陪伴……有些人因此而患得患失,也因此失去了果斷前行的魄力,直到回首望去,才發現失去的更多。


想得太多使人老,能活在當下,你想要的幸福就在身邊


周川從事教師行業多年,如今也到了不惑之年。有一天,他的一個學生約他吃飯,飯桌上,這位學生就表示了對未來的擔憂:畢業已經兩三年,但經過最初的摸索,如今才真正算穩定下來,但家裡人又催著要找對象結婚;就算結婚了,肯定又要催著生育……時間真的不夠,怕什麼都做不好。


周川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想象一下,一年之後,你最樂觀的情形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了下回答道:畢竟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在,再經過一年的工作,應該有機會成為基層管理者——這大概就是最樂觀的情形吧。


周川又問道:那要想成為基層管理者,你需要做些什麼呢?


周川頓時恍然:對啊,我一年後想要做到的事情,正是我眼下需要開始努力的事情,我何必再為更遠的未來而擔憂呢?


想得太多使人老,能活在當下,你想要的幸福就在身邊


在前行路上,思考未來並非壞事,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中,我們才能摸索出未來的方向。但最怕的就是想得太多,自己嚇住了自己,最終因害怕失去而停下了腳步。

未來存在如此多的變數,如果我們想得太多,終會陷入“細思恐極”的境地,直至落入茫然無措的深淵。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尚未到來。而最重要的其實仍是當下,因為當下的每一刻都將構成回憶的畫面,而當下的每個選擇,也都將人生引向不同的未來。


當我們著眼於當下,也將發現所謂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在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在自己的每一分努力、每一分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