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平凡世界的普通人


大家好,我是@一束光sunshine,就疫情期間的注意事項與聽說到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疫情期間,儘量不要開展聚會、聚餐,結伴出遊等活動,出門要戴好口罩。

一個真實的小故事,發生於3月24日。對話來自於一個司機與乘車人員,當天乘坐的一趟車輛上司機沒有戴口罩,乘車人員就問怎麼沒戴啊😷,司機說“沒事,能有多大事,大不了死”。據說那裡已經有一週左右沒有新增的新型冠狀病毒者了,相對比較安全。但這樣做真的對嗎?

疫情當前,境外輸入病例時有增加,疫情未過,任何人都不應該放鬆警惕,尤其是作為每日與很多人接觸的司機,保護好自己,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身邊的家人、鄰里甚至對一個地區、國家負責。

另外在疫情期間,我們要勤消毒、洗手,儘量不要接觸公共物品,吃好、休息好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奧。天氣好的話,室內要開窗通風,保持新鮮空氣。近期北京、山西等地天氣不定,冷暖上要多注意點。

長期宅在家的人,大多都有點不舒服,感覺無所事事。可以趁此期間學習一門技術,充實下自己,也為復工做好鋪墊吧。



一束光sunshine


★在家裡學好硬功夫,可以學些技能,多看看書考取證件,乘著大好時光多多陪陪父母

★做好職業規劃,再度審視自己,跟自己交流,認清一身的優缺點



冷月日常視角


這次疫情來的突然,對全球影響都很大,對個人來說,讓每個人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對於國家來說,造成的經濟損失時前所未有,疫情期間除了注意衛生,每天進行消毒在,吃好喝好,保障營養充足,保障身體健康在,還可以找點事情來做,能夠待在家裡做事,比如現在開通今日頭條,西瓜視頻寫✍🏻這段時間的感受,畢竟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一個假期,可能一輩子也就經歷這一次?感受一定很深,可以拍vlog視頻的形式記錄生活,或者文章的形式都是可以的。說不定還有可能獲得一定的報酬,這種事情何樂不為了。現在就開始吧,記錄生活記錄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0c7000783ebcef6b246\

小胡影像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期,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心理會受到衝擊,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此時,宅家防控疫情的我們應該如何調適心理狀態。為此,我市教育部門及各學校均開通了免費心理諮詢熱線,做好疫情防控相關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服務廣大師生及家長。

近日,記者採訪了惠城區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林慧芳老師,以及華羅庚中學心理老師張鳳玲,就她們在日常心理疏導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並提出解決的建議和方法。

案例1 媽媽常發脾氣,家裡氣氛緊張

最近惠城區中小學生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接到不少諮詢家庭氣氛緊張怎麼辦的案例。有個學生說,最近媽媽經常對自己發脾氣,還不停地指揮家裡人洗手、戴口罩、家裡每天消毒至少三遍,他已經被家裡的消毒水味道和焦慮的氣氛搞得緊張煩躁甚至想逃離家裡。

建議:

告訴家人靜下心來,

安排好生活

惠城區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林慧芳老師:疫情居家期間,有些人容易出現心理有疑慮、焦慮和強迫等情況。首先我們要接納家人出現這些行為,每個人成長曆程不同,可以接納的負面壓力也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身邊的人,確保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其次讓家人要減少攝入疫情訊息,避免過度信息帶來的心理負擔。儘量控制每天關注有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尤其是在睡前少關注;然後告訴家人靜下心來,安排好生活。把居家時間看做是一個“假期時間”,可以做家務、寫字、澆花,轉移注意力。最後,建立正向思維,相信自己已經做好了足夠的自我防護,這一切都會過去。

案例2 在家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

有部分孩子反映自己在家學習期間,注意力難以集中,特別是上網課時,會經常去看其它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導致無法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擔心自己繼續這樣下去學習會跟不上,但又無法控制自己的這種行為。

建議:

做規劃嚴落實規律作息

惠城區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林慧芳老師:改變固有方式會讓人難以適應,出現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要從心理上接納這些負面情緒,在家做些居家放鬆練習,調節自己。網上學習跟課堂學習一樣,都是學習,只是形式不同,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做:

一要制定完整的課程表,合理安排一天的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二是要有足夠的作業和練習,保證學習效果,嚴格執行非常重要,每日完成最好進行標記;三是在使用各類APP、網上答疑時要給自己規定時間,給自己設置斷網時間段,電子產品要學會分類,娛樂和學習的APP分開文件夾;四是要從行為上自律,節律與情緒等心理要素有密切關係,有規律的作息,特別是按時上床睡覺和按時起床,是一天好心情的開始。

案例3 孩子天天玩手機,學習態度差

市民劉女士諮詢稱感覺自己現在無法管教孩子。她說孩子天天玩手機到深夜,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來。老師上網課不聽,佈置的作業也不好好寫,學習態度極差。劉女士嘗試跟孩子溝通,但是孩子不願意和她說話。現在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

建議:

跟孩子建立良好聯結

華羅庚中學心理老師張鳳玲:任何教育,都必須是以不破壞親子關係為前提的。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聯結,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議,一是居家隔離期間,多安排親子互動活動,比如成語接龍、家庭美食大賽、兩人三足等,通過合作性、競爭性的遊戲,加強親子交流,促進親子關係。

二是瞭解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結合孩子性格,採用適當方式進行有效溝通。有效溝通的前提是用平和的態度、平等的心態,包含三個步驟。第一,描述事實;第二,表達該事實給你帶來的感受;第三,表達你的想法。

三是跟孩子協商並制定每日安排時間表。時間表需先與孩子商定,並將商定結果打印(或寫)出來,大家簽名確認遵守約定;在內容設置上要勞逸結合,科學適量地安排寫作業、遊戲、娛樂、運動、家務等時間;同時家長也要有自己的時間表,相互監督,家長以身作則,嚴格執行時間表。

案例4 快高考了,擔心自己狀態不好

高三學生小王則很擔心自己的複習狀態。他表示在家裡上網課一個多月了,但是感覺效果很不好。他也想好好地學習,但是做不到。馬上就要高考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返校,就他現在的狀態,好擔心自己高考會考砸。

建議:

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華羅庚中學心理老師張鳳玲:廣大學子,尤其是面臨著大考的高三、初三學生,那種緊迫感可想而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第一,調整狀態,樹立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包括每週計劃、每日計劃;第二,遠離誘惑,不要人為地增加“阻力”,清理一切讓你分心的東西,桌子上只有此刻學習有關學習的東西;第三,不要讓藉口欺騙你的大腦,現在就行動,要不然好狀態永遠不在;第四,及時關注學校和老師發送的消息,緊跟老師節奏;第五,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樹立信心,堅定信念;第六,規劃好時間,勞逸結合,合理膳食,適當運動,保持健康。

案例5 自己以後想當醫生卻遭父母反對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多醫生支援湖北的舉動感動了高二學生小邱,他希望將來也能當一名醫生。但他的父母和朋友卻非常反對,認為做醫生太辛苦、太危險。於是小邱困惑了,將來做什麼好呢?

建議:

做職業規劃要理性決策

華羅庚中學心理老師張鳳玲:“逆行天使”的舉動讓人感動。你目睹後從而確立從醫的目標,是一件好事。但僅僅以此作為未來職業規劃的單一憑據,是不夠理性和客觀的。做職業規劃時,我們要考慮以下幾點:1、知己,即瞭解自我,包括瞭解我的興趣(喜歡做)是什麼、我的性格適合做什麼、我擅長(能力)做什麼、我的價值觀取向是什麼;綜合考量這四個維度,做出方向性的選擇;2、知彼,即瞭解外部世界,包括認識大學、專業、學科、職業、行業,瞭解社會職業的變遷、社會需求的變化、對未來的預測;3、考慮有利的資源,包括家庭職業、家族資源等,將來的職業發展,除了超高的個人能力外,有利的家族資源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十里溫柔的小茹


出於針對疫情防控的管理,對於大部分從事線下工作的人來說,真的很煎熬,影響很大。一方面生活在繼續,另一方面持續的收入被中斷了,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工作時間都變成了休息時間,讓人不適應,彷彿每天的事情就是為了準備三餐。

其實,疫情期間正是一段讓我們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用來給身體充電、給大腦充電。不管是從事體力勞動工作還從事腦力勞動工作的朋友,可以趁著這段休息時間,好好養生,養好身體,有句話說: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有個棒棒的身體就是我們繼續奮鬥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或技能,現在是網絡資訊時代了,網上的教材、教程一大把的,相信總有一款適合你,如果能制定一個詳細的學習目標,那學習效果就事半功倍啦!呆在家裡既不為國家添亂,又提升了自我,待疫情解除再繼續奮鬥,或許你的人生又有另一翻景象!


知音靜聽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洗手,洗手,洗手(飯前便後必須洗,睡前起後必須洗,摸了髒的東西必須洗,從外面歸家必須洗……),正確的洗,認真的洗。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要儘量在家吃飯,吃家裡的飯。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在固定的時間,學習固定的內容,比如早起背英語單詞,每天堅持背20個(根據個人情況確定背的數量),早晨背,背完檢查,不會的繼續背;晚上檢查一遍,不會的繼續背;次日背新的單詞前先把昨日背的檢查一遍,不會的繼續背(我的一部分學生,大學以後依然如此做,非常好,拿了很多英語比賽大獎)。4.制定一個可執行的詳細的學習計劃。5.有計劃的讀點中國或世界的名著,這可以提高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6.堅持居家鍛鍊,每天儘量有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7.每天堅持跟同學和老師聊天半個小時(文字、視頻、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