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陸軍,百年海軍的觀點是否過時?

嘯鷹評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個人感覺一點都不過時。首先我們看看國外哪些海軍強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經過百年以上的海上貿易才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再來看看18世紀,英國開始崛起依然靠的是強大海軍建立了遍佈全球的殖民地,這一過程是從格拉沃利訥海戰一直到七年戰爭的勝利,像這樣的海軍強國也花了兩百年時間,可見海軍建設之難。

相比較陸軍成軍週期短,投入少,十年時間差不多是部隊裡新老交替,足夠一個國家的軍隊薪火相傳,締造軍魂、發展軍備、換裝升級,建立起一隻強大的路軍!

海軍建設不易,首先體現在武器裝備。路軍建立成本底,一般都是作為防禦性武器,拿上武器帶上口糧,在輔以簡單軍事訓練,即可成軍作戰。再說陸軍武器裝備研發週期短投入少。而海軍就不這樣了,海軍是毫無爭議的技術軍種,就以作戰艦艇來說,每個系統每個部門都是具有各自的專業性,把它比做是一座小型城市都不為過。而一艘軍艦是否能運洋作戰、各種雷達、武器裝備、後勤補給、電子設備、人員素質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是反應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科技、製造、電子、人員教育素質綜合體現。

所以海軍人才的培養更是海軍發展的重點,每個部門的操作人員,培訓時間各有不同有的幾個月,有的需要幾年時間。而在海上作戰不可能靠一艘艦艇單打獨鬥,基本都是組成艦隊來作戰,就以航母編隊來說,包括了航母、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和潛艇,艦種不同性能差異大,要將這些艦艇組合在一起作戰,是需要很長的磨合週期。

新中國的海軍建設已經進行了70多年,只有近幾年中國海軍才初具規模,從綠水海軍逐步向藍水海軍邁進,但是與傳統海軍強國還是有很大差距。建立一支強大海軍,一定是要經過很漫長積累,經過時間的磨礪,經過戰火的錘鍊。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的觀點真的不過時,甚至對於海軍來說百年也是差強人意!





追夢者讀歷史


“百年海軍”的說法,源於風帆戰列艦時代。

那個時代,建船要用樹齡百年以上的木材。拿英國為例,他們的風帆戰列艦用的是橡木。所有木材,都是砍伐自百年以上的橡樹。而且,砍完以後,還要經過十幾年的陰乾處理,以防止木材開裂、變形。

例如,英國海軍的勝利號,排水量2162噸,使用木材2000顆橡樹!

要組建一支上百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就需要20萬棵樹齡百年的橡樹!橡樹木材如此重要,被英國稱之為“皇家橡樹”,這是英國的“國樹”!

正是因為修建戰艦的木材需要百年時間才能使用,所以,才有了“百年海軍”的說法。

“百年海軍”的說法放到現在,也不過時。

海軍軍艦的建造需要依靠強大的工業和科技支撐。而且,軍艦建好以後,還要定期維護更新。同時,其兵員培養,也是非常漫長和重要的。好不容易搞好了,很容易艦船和兵員一起葬身大海,一切歸零。於是,為了應付大戰,還需要積累預備役兵員,儲備造船能力。這一個體系下來,真是“百年”的工作量。

建設海軍費錢,還容易被一鍋燴。所以,軍艦的服役週期都特別長。

我國的遼寧號(原名瓦良格號)航母始建於1985年,經過一系列波折之後,於2012年才交付我國海軍。到今年,這艘軍艦已經35歲了。預計,他至少還能服役三五十年。

講個段子:俄羅斯總理問黑海造船廠:繼續完成瓦良格號剩餘的32%工程,需要什麼配合。廠長說:“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偉大的國家已不復存在了。

我國建國已經71年了,還沒有真正的自建航母服役。靠著遼寧號,才算有了航母。

再看國外。

俄國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從1978年下水,到現在還在印度服役。已經42年了。

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後來到印度改名為維拉特號航空母艦,服役了64年!從建造時間算,這艘航母有73年的歷史了!

土豪美國也一樣。著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首艦從1943年始建到(1938年已經開始確定該艦的建造計劃),一直到1992年,這型戰列艦才完成徹底退役,歷經49年!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完成升級改造的“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還舉著406毫米大根發揮餘熱。

當然,以上都不是服役時間最長的。我國的操江號炮艇,由大清的江南製造局建造,於1869年7月完工。後來,被日軍俘獲,一直到1965年才拆解。其服役時間高達96年!

總之,“百年”這個時間不是準確時間。但是,海軍真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相反,通過蘇聯海軍、二戰日本海軍、意大利海軍等再一次證明了“十年陸軍,百年海軍”這句話的正確性。“十年陸軍,百年海軍”雖說只是一個比喻,但背後的數字並不是只軍隊發展的時間,而是國力的沉澱。沒有豐厚的國力沉澱而僅僅是如日本在二戰“嗑藥式”的發展最終連3年都抵擋不住,蘇聯在戰後也的確是快速發展,在70~80年代設置戰力堪比美國,但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海軍的大部分衣缽,但卻已經不是原先能在大洋上能和美軍叫板的紅海軍了。這同樣在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國力的重要性。

以往的回答中我曾說過“海軍不是你有錢就能玩的轉的,但是沒錢你肯定玩不轉”,發展海軍可不僅僅是像北洋水師那樣靠買幾艘軍艦就可以稱為海軍的,那頂多就是用來撐門面的紙老虎。建設一支完備的海軍需要國家在重工業領域和科技領域有長足的發展,鋼鐵、冶煉、船廠、航海、焊接、院校建設、人才的週期培養等需要國家完備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經濟支撐,而放眼全球現在能有多少個國傢俱備這些條件?沒幾個。

像歐洲傳統的海洋強國,在發展工業和科技之後在經過血淚的戰爭淘汰之後才逐漸上位,特別是英國,從原先的國營海盜發展到後面的日不落帝國又何止百年的時間。而現在的美國又何嘗不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才默默發展、悶聲發大財經過百年的鬥爭才上位。所以無論是像英美這樣的正面例子還是意、日、蘇這樣的反面案例都說明,發展海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支持,而僅僅依靠30~5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就想上位是不可能的,因為還要考慮到“備份”,就是如果一次戰鬥之後你還保存有30~50年的力量和對方繼續抗衡。而不是像日本那樣把全部身家都拿出來賭國運。

在蘇聯解體後,廠長馬卡洛夫面對躺在黑海造船廠的瓦良格號,有人問到憑自己的力量還能繼續完成它嗎,廠長回答道“我需要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而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兔哥談談個人觀點: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是對陸軍和海軍發展的一個比喻,說的意思是陸軍容易建設,而海軍建設則非常不容易,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用時間來累積起來,這句話到現在依然適合,並不過時。


陸軍是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估計從有了人類,有了戰爭就是從陸軍開使的,陸軍也很容易發展,古代陸軍不用十年,一年就能攢起一支軍隊來,然後就去爭搶地盤,打敗了,再重新來,你來我往,歷史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而海軍發展可就漫長的多,海軍發展最早的的時代,應該算是大航海時代,而歐洲大陸上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等都是航海時代的大國。海上貿易的發展促進了海上力量的發展,而這個過程經歷了上百年。說到海軍大國,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國,英國正是利用強大的海軍力量,才征服世界,成為那個時代的全球超級大國。英國的崛起,正是依靠強大的海軍力量,才擁有了遍佈全球的殖民統治體系,英國也是全球擁有殖民帝最多的一個國家。而英帝國成為當時的海軍大國,從格拉沃利訥大海戰(英西陣營海戰)到七年戰爭(英法陣營海戰)經歷了近兩百年的歷史,由此可以看出,海軍力量的建設、發展、壯大是多麼的不容易。



陸軍建設相對容易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傳承性,陸軍本身就是一個最早出現的軍種,陸軍發展是在戰鬥裡成長壯大的,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每一個腳印都是一段歷史,也是一個傳承,逐步發展起來,因此,經驗豐富,對於兵員要求不高,容易獲得,武器裝備,即便是到了現在,依然是人手一槍,只不過是從長矛,盾牌,弓弩變成了自動步槍,坦克,大炮,看看現在武器裝備先進了,這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二是陸軍自古就生長在陸地,更適合陸地作戰,兵源多,容易發展起來。三是武器裝備雖然先進了,但相對畢竟簡單,容易掌握,例如,一戰時期的步槍子彈,到現在100多年了還是這個意思,並沒有本質的改變。


海軍發展則難得多,海軍艦船造價高,沒有實力難於發展,人員也不是隨便就能當海軍,我們的海軍士兵多數都來自於沿海地區,旱鴨子並不適合。另外,海軍艦船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武器裝備,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習方能掌握其技術要領。海軍艦船建造週期很長,需要有經濟基礎做支撐,例如,航母到現在也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獲得,沒錢的玩不起海軍,工業基礎弱的同樣也無法建造軍艦。海軍受制於方方面面的制約因素很多,並不像陸軍那樣簡單。海軍是一個費時費力,消耗錢的軍種,比空軍還要費錢,難於發展,也難於養護。


正是陸軍和海軍不同的性質,所以才有了十年陸軍,百年海軍之說。其實如果能夠利用百年時間發展起一支海軍力量也就相當不容易了。而陸軍做為最基本的軍種發展容易分多。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正是形象的反應出兩軍建設難度的一個客觀對比,也是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現在的海軍建設更是如此,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發展而來,而不能短期內實現。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哨位


陸軍裝備,最複雜的莫過於坦克,有厚實軍工生產能力的國家,一年可打造上千輛,而海軍打造一支航母艦隊,沒有個十年八年,實在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要說差別,這就是時間點上的根本不同,還沒說航母從來就是海上移動的科技城堡,要涉及幾十種學科上千家工廠配套,技術難度大,生產週期長,交付以後要熟練使用,要編隊訓練,更要打造出一流的戰術,想想都是細思極恐的事。

因此仔細算來,百年海軍的老話,不能算過時,不論現在,還是未來,要打造一型先進航母,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憑得是科技基礎厚實,資金要求跟得上。航母自誕生以來,就成為科技和實力的代名詞,因此戰後,發展航母的國家越來越少,比之美國“尼米茲”,“福特”級,4萬噸級以下的航母,實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戰力根本不能與之成比例。

美國發展了一型又一型,一型更比一型強,現在的“福特”號,僅裸艦費用就高達150億美元,艦載型第五代戰鬥機,F-35C更是獨一根,若非百年積累,百年投入,百年造就的軍工基礎和人才,要想百年間形成一支強大的航母編隊,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美國航母的獨一無二,正成為世上有條件發展航母的國家絕對的技術標杆,要造就是這樣的。想如是想,必須潛心努力方可得之。


魂舞大漠


在陸海空三軍裡面,最簡單的就是陸軍,其次是空軍和海軍,為什麼說,陸軍比起空軍和海軍建設和現代化起來快得多呢?陸軍只要購買世界先進的武器,和熟悉武器的系統以及平凡訓練,就可以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陸軍部隊,後面的空軍和海軍就比較要求的很高了,一個是人員的素質, 第二個是學歷。第三個是專業,空軍比起路軍來稍微要求高一點,空軍只要先進的戰鬥機和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經過一到兩年努力的訓練就可以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比起前面的兩種軍種,海軍就要求的很高很高了,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遠洋海軍是體現國家的才力專業有素質的人才還有各種港口和配套的建設,這些都是極其漫長的,要打造一支現代化遠洋海軍戰鬥力,這就需要國家的不間斷的財力,人力物力和科學的人才的投入,這是一般的國家不可承受的能力!


完美人生夏


關於海軍總是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讓一個國家真正擁有海軍意識、成為實際上的海洋強國,成為真正意義上遠洋海軍需要至少100年的時間!其實這種說法只適用於工業革命以前的時代,對於現在的生產力而言百年海軍已經過時了!

一、工業革命以前的時代的百年海軍含義

百年海軍含義1:一艘軍艦使用一百年

案例:特拉法爾加海戰當中最為著名的一艘軍艦就是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勝利號是一艘一級風帆戰列艦。排水量為2162噸,艦長67.8米,艦寬15米。

作為一級風帆戰列艦的勝利號,共擁有三層炮甲板,下層炮甲板,擁有30門32磅炮,中甲板擁有28門,24磅炮,上層甲板擁有30門,12磅炮。首樓兩門12磅炮,兩門68磅炮,後甲板12門12磅炮(上述的磅,為一個標準的圓球形鐵製炮彈的重量)。

那麼,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了多久?

勝利號於1759年始建,並於1765年建成。參加了1778年的美國獨立戰爭,參加的1805年的特拉福爾加海戰,1812年正式退役,而且勝利號現在依舊停留在朴茨茅斯港二號船塢,作為英國重要景點之一,它見證的是大英帝國的全勝時代。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說,這艘軍艦從1759年到2020年,他都是擁有完整的戰鬥力的。

在工業革命時代之前的軍艦,軍艦恆久遠,一艘永流傳,並不是空談,在那個年代工業發展緩慢只要維護良好,他就不會落伍。這也是為什麼說百年海軍,因為一艘軍艦隻要不被擊沉,他會被使用一百年。

百年海軍含義2:想要建設一隻強大的海軍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在工業革命時代的以前,軍艦不是想造就能造的,大型木製遠洋艦艇的建造,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將內河船隻放大,而是全面的推倒,水密隔艙設計,大型龍骨製造,重型桅杆製造,船舶水密性設計等等一系列造船相關事宜掌握在一個又一個的造船世家當中,後來者想要追趕,要麼花重金去收買,要麼從0開始。

軍艦出港也不是想出去就能出去的,海圖的積累,洋流的流向,哪裡有魚群,哪裡有暗礁,哪裡有群島,哪裡有陸地,這些全部需要大量經驗的積累!所以想要讓一個國家的海軍成為今天的海軍,毫不誇張的可以說需要花費100年的時間。

百年海軍含義3:建設一支海軍需要上百年的物質積累

要知道在那個技術有限的年代,在那個尚未掌握大型木料構建拼接技術的年代,想要建造一艘船隻。

第一,需要一根又一根的參天巨樹。那麼船舶用料那樹從哪裡來啊?沒有現成的樹,那就得等待自己的參天大樹的長成,光長樹就得100年。

第二,砍樹需要時間,動輒一米以上的劇目砍伐難度很大,而且風險也很高。

第三,木料的運輸需要時間,要知道,這一些作為戰艦圍杆的木料必須是一整根!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木料自身擁有更強的受力能力,風帆戰艦是如此,古代宮殿也是如此,為什麼故宮要遠遠小於大明宮,不就是因為實在是沒有那種動輒數人合抱出氣的巨樹了嗎?

第四,木料的陰乾需要時間,木頭並不是砍下來就能夠用於造船的,它本身需要經歷數年的風乾,讓木頭本身的性質趨近於穩定,如果是將溼木頭直接作為材料安裝上艦船的話,那麼木頭本身它會發生受潮彎曲或者乾燥縮水,這些問題都是不能容忍的。

第五,造船的速度慢,一艘船動輒五六年甚至10來年,而且全國上下能夠建造大型軍艦的地方,也就幾個,只能一艘下水,一艘建造,因此需要花的時間更多了,想要擁有能夠建造一支足夠巨大的海軍的物料儲備,也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造船需要時間、航海的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物料儲備需要時間,所以說海軍百年!

二、工業革命後的海軍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是僅次於英美的全球第二大海軍強國。日本海上聯合艦隊的存在時間有多久?

就是從1860年日本開國算起,到1920年有一百年嗎? 答案是沒有。沒有那日本是海軍強國嗎? 答案是當然!

再看蘇聯,蘇聯的建立時間時1922年,而且直到1935年,斯大林才想要把蘇聯海軍建設成遠洋海軍,等到蘇聯真正開始建設海軍的時代,已經到了1950年。而20世紀80年代,蘇聯海軍擁有數艘航空母艦,不計其數的核潛艇。蘇聯是否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有人能否認嗎?沒有!

三、總結

海軍百年的前提已經不再存在,海軍百年適用的僅僅是工業革命以前的時代,但是都快第三次工業革命了,還在懷念工業革命以前的時代有意義嗎?

海軍百年現在只是那些潑皮破落戶,回憶往昔輝煌的一種藉口,一種自我麻醉,大概相當於說我祖上曾經闊過我祖上那會兒,你們都是泥腿子。

百年海軍的現實意義是生產力的發展縮短了海軍發展所需要的時間,當然即便如此,海軍想要發展也會比陸軍發展要緩慢得多,一年的時間能夠培養一群初出茅廬的士兵,但是5年的時間也不能讓這些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海軍官兵。航海訓練,抗暈眩能力,海圖識別,遠洋航行經歷等等一系列的專業技術都需要從實踐中獲取,只有擁有這些經驗之後,才能成為真正的海軍軍人!但是海軍的建設將在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下發展的更快更好!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點擊關注。如有不足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醉吟史軍


這個是個比喻,就是說,陸軍建設,相對容易,空軍建設,相對較難,而最艱難的是海軍的建設,想讓一個國家的海軍形成戰鬥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二戰,英國對德國。1939年-1941年,德國橫掃西歐,唯獨在英國這裡碰到了硬茬子,因為,想收拾英國,就要在海上和英國決戰,然而海上德國是沒法比的。

▲1914年英國海軍閱兵

英國當初稱霸世界,靠的就是英國海軍,英國海軍建設了數百年的時間,而德國海軍,並沒發展多久,一戰戰敗後,德國海軍基本上就是歸零了。一戰後到二戰,德國建設了最強大的陸軍,空軍也嶄露頭角。而與英國的戰爭中,德國空軍最初是佔有優勢的,這就說明德國空軍也已經建設起來了。而德國海軍不一樣,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相比,天壤之別。英國海軍積澱了數百年,而德國海軍剛剛起步,說是德國要圍困死英國,倒不如說是英國利用海軍把德國人堵住了。

在舉一個例子,我們的北洋海軍,當初建設北洋海軍,花了4000萬兩銀子,購置大批先進軍艦,輸送大批留學生前往英國學習海軍。而短短六年,北洋海軍就在甲午戰爭全軍覆沒。北洋海軍,停止了進一步的建設,艦隊沒有升級,自身又沒有建設海軍的工藝,停止外購,海軍就停滯不前。就是這樣,被後發展的日本海軍超越。

陸軍建設上,有足夠的人數,足夠的導彈坦克,加上嚴格的訓練,就是一個強大的陸軍,用於作戰,綽綽有餘了,建設速度是最快的。而空軍需要絕對先進的戰機,足夠有經驗的飛行員,有自己的航天工業,這樣的空軍就有一戰之力。

而海軍不同,海軍要燒錢,持續燒錢。一艘052D的建設花了兩三年時間,這期間可以弄一大堆飛機坦克,但是海軍不同。從建國,到購買瓦良格號,再到改造建設,再到遼寧號下水,看看用了多少年。

以前我們的海軍僅僅是海防的格局,而如今我們的海軍著眼於遠洋作戰。遠洋作戰,現在就是靠航母。美軍的一個航母戰鬥群,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兩三艘提康德羅加導彈巡洋艦,4艘伯克級驅逐艦,兩艘核動力航母,再加上補給艦護衛艦。一大堆燒錢的貨,一般國家玩不起。而這樣的航母戰鬥群,美國有11個。

海軍是啥,燒錢,持續燒錢,家裡沒礦玩不起海軍,家裡有礦頂多算是摸到海軍的門檻。

海軍的武器裝備遠比陸軍空軍要複雜,陸軍的導彈,海軍需要,空軍的飛機,海軍也需要。一個強大的海軍建設,結合著陸軍的強大和空軍的強大。有導彈,還要有艦載機,這還不夠,還要核動力,處處都是各種先進,隨便一艘軍艦的開發,都要數年時間。不是說一個漁船加上炮就是軍艦了,不是一群漁船就是海軍了。

海軍的建設,結合整個國家的科研水平,以及工業基礎。光有錢,不夠。還要有時間的積累,長期建設,長期培訓優秀人才,不斷總結,必要時經歷一次戰爭,這樣海軍才能淬鍊出來。陸軍成軍週期短、投入少。十年時間,差不多是部隊裡新老交替的一代人,足夠一支軍隊薪火相傳,締造軍魂。一支軍隊有了魂就能站住腳,然後再慢慢發展軍備,換裝升級,成為一支打不垮拖不爛的強軍。

海軍建設之不易,首先在於武器裝備。冷兵器時代,建立一支步兵的成本是很低廉的,一支長槍、一個糧袋再輔以簡單的訓練即可成軍,甚至只要振臂一呼就能拉起一股足以摧毀整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海軍需要的裝備就多了,首先要有一支能承受大風浪的艦隊、與之配套的火炮和航海經驗豐富的水手。光是戰船一項就是巨大的開銷,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鼎盛時期也擁有有150餘艘大型戰船,才能保證在大西洋上橫行無敵。


水兵的訓練同樣不易。海軍是技術密集型兵種,既要要求水手具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各項專業技能。沒有完整體系的艦艇學院和使館學校培養後備力量,即使有海軍也會面臨有船無人的尷尬局面。

最主要的原因是海軍的特殊性。海軍的人員裝備都是一次性的。一旦被擊沉就是整船沉沒的下場,損失的不僅僅是船,還有昂貴的技術裝備、海量的專業人才,而且救援成功率幾乎為零。甲午海戰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次艦隊決戰,結果在黃海上一戰盡歿,此後五十年內再也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海軍。新中國的海軍建設已經進行70年了,近幾年才初具規模,從綠水海軍逐步向藍水海軍邁進,但仍與傳統海軍強國差距巨大,不可以道里計。


煩哥說球


一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陸軍是最簡單的訓練熟悉武器,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形成不錯的戰鬥力

其次海軍是在建國初期是屬於稀有兵種的純在,海軍艦艇數量稀少,大部分都說日本戰敗留下的,我軍又沒有什麼海軍工業基礎,而現代戰爭沒有海軍拿制海權是萬萬不能的,因此就要拿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海軍,提升海軍工業基礎。

同時海軍則是最尖端的兵種,一艘戰艦的建造時間通常都是好幾年,也許更長。而海軍的士兵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但需要身體素質還需要較強的文化水平。海軍是平均學歷最高的軍種

海軍需要不斷的摸索前進,根據積累的經驗,設計合理船體船艙,彈倉,休息區域等還有火控系統各方面技術含量特別高,科技不行根本搞不出來。總之,海軍是要人要錢要技術的兵種。同時海軍建造週期長,價格不菲,因此海軍的多少和噸位的大小,往往是大國的象徵。


暴風突擊


在當今這個世界態勢下,軍隊的建設需要時間的積澱,離開了時間,真的很難出創造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非常適合的。這個觀點只是向我們闡釋一個道理,軍隊的建設離不開時間。

對於陸軍來說,陸軍是屬於本土作戰的,都是防禦性武器,熟練操作就可以迅速投入戰鬥了,而且武器裝備相對海軍來說,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武裝,因而陸軍的成型時間相對海軍來說較短。

對於海軍來說,海軍要擔任守護我們國家海洋領土的完整,而且還需要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對於一艘軍艦來說,是否具備遠洋作戰、後期補給、各種雷達以及電子設備是否先進,都是衡量其重要的標準。對於航空母艦來說,投入的資金,設備,一個國家技術儲備更是一個苛刻的考驗。海軍,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製造、電子技術以及人才儲備等眾多方面的能力;所以,海軍的強大體現德的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想想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具備。所以才有百年海軍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