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想打遊戲,一做功課就萎靡不振,該怎麼辦呢?

何桂賢


這個問題我太想回答了,這不就是說的我家孩子嗎[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現在上網課,他更容易玩到手機!而且我覺得特別是男孩子更愛打遊戲,不存在性別歧視啊[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我是依據我家的情況判斷的因為我家閨女更愛看視頻。

我家老二就是愛打遊戲,下課休息十分鐘也趕緊的打會。我也很無奈的,忙著玩,不抓緊時間學習!到了晚上沒有辦法了才解決自己的作業問題!!

前幾天把我惹生氣了[發怒][發怒][發怒],我真是懶得管他了,有兩天我真的沒管他,他是可勁的玩,那天老師讓背英語課文,我下班回來嘮叨他好幾遍,他還是忘乎所以的玩,晚上吃完飯收拾完了,我就開始檢查他的背誦結果[打臉][打臉][打臉][打臉]。結果就是非常的打臉,別說背了,就連讀都沒讀熟,更別提背誦了[抓狂][抓狂][抓狂][抓狂]我要瘋了!!!!

就這樣,我讓他從晚上八點半吧,一直背到11點多,剛開始還好,時間越久,他還是背不下來,他自己也開始著急,他一邊抽噎的哭泣,一邊背誦,他越來越急,還在不斷的搓手,抓褲子,還在不停的低聲抽泣!他自己還感覺特別委屈,我是怕的哭的抽了,所以我問他,為什麼哭啊,他說“太晚了,他要休息去”,我說“那這麼晚是誰造成的,自己還好意思哭嗎?”但是你說現在這個時候他能聽進去我的話嘛?現在想想是不可能的,他當時如果答應了你也是應付!

所以說,就算他玩遊戲,大家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去說服教育!比如低年級的學生,當他完成作業的時候,就可以讓他玩遊戲,但是時間要和他協商好,這一天玩多久,什麼時間玩!商量好之後,如果以後沒有做到,應該受到什麼樣的處罰!這些都要和孩子提前講清楚!讓他自我管理,不要只是我們大人在單方面管理,可是孩子不配合,是達不到你要的效果的!

在他玩的時候,家長就不要看不順眼了讓他盡情的玩,家長也可以看他玩的什麼遊戲,可以和他討論一下里面的內容,這樣不但可以瞭解他玩的是什麼,也可以和孩子有個溝通的機會。你可以說玩的時候興奮,玩得好,那麼學習的時候也要拿出這個狀態,才能學的好!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再玩的時候才能痛快地玩!!



星星月亮246691001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是我寫過的一篇有關自控力的文章的部分內容,僅供參考。

人之所以能成為強者,不是因為他戰勝對手,而是因為戰勝了自己,能夠戰勝自己,說明他擁有強大的自制力。

自制力也叫自控力,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能力。

它包括對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控制能力。

尤其疫情期間在家線上上課,拼的就是自控力。

自控力強的學生能夠克服衝動,抵擋誘惑,深謀遠慮,專心努力學習,成績遙遙領先,自控力弱的就管不住自己,任意妄為,及時行樂,成績一落千丈。

該怎麼辦?建議試著先從以下幾點開始

一,在一些小事上,持續自控會提高自己整體行為的意志力。

比如每天早起,在家上網課和上學一樣,早起洗漱,把睡衣換下,避免精神渙散,

平時記錄看電視、玩手機、學習的時間 ,記錄日常每一筆支出儘量控制自己;

用不常用的手做事情,比如吃飯、刷牙、開門、拿東西;

不說口頭禪;

睡前洗臉、刷牙、洗腳;

擁有好的飲食習慣,不吃垃圾食品, 改變邋遢習慣。

二、營造純淨的學習環境,

干擾學習的所有東西拿開,尤其是零食、飲品、手機、各種有可能讓你分心的,控制自己抵制誘惑的能力,牢記長遠目標;

三、每天需要自控力的事情先做。

把眼光放在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上,學習是美德,知識改變命運。

四 、延時滿足, 推遲十分鐘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你想玩遊戲時,不要著急玩,把時間往後推遲,十分鐘、二十分鐘…… 隨著時間的推遲,十分鐘後你可能你就不想玩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當你想玩手機、電腦時,就想想你是學生,你應該做什麼?你的真正的目標是什麼?

成功不在於智商,而在於自控力,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將來就得被別人控制。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你的命運由你自己掌控。


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①不想寫作業,也許是因為玩得不盡興。美美地睡上一覺,吃晚飯去遊樂場、商店、公園裡開開心心地玩一場,然後去寫作業。

②請人監督。讓家長催促你寫。(這樣會感覺不自在,而且效果不是很好)

③前面兩種方法都沒效果?還有第三種。

制定嚴格的計劃,規定自己寫作業、休息的時間(比如寫完某一項作業休息10min)。寫作業的時候逼迫自己全神貫注,休息就好好地休息。寫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寫一段時間可以鍛鍊一會。(如果你沒有堅強的意志,請用第二種方法)





粥享記


我曾經和你一樣,現在成為一名家長,來回答你的問題,首先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證明遊戲已經意識到影響到你的生活和學習,並且提出問題來尋求幫助,已經證明你成熟了。首先了解遊戲也不是洪水猛獸,可以用來娛樂,但一定要適當有個度,不要讓它影響生活和學習,任何事物,它都有自己的生態系統,首先要確點確認,如果你能在遊戲的生態系統裡生存和生活,那就繼續,如果不能,就一定要從遊戲裡跳出來做重要的事情,要樹立好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人要有責任和擔當,要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定要經過理性思考,一定能從網癮的遊戲圈裡跳出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崔哥侃


迷上游戲,是孩子成長中的災難。家長必須高度重視,精準施策。否則,孩子的學業基本就毀了。

家有這樣的孩子,擱誰誰頭疼。要解決這個難題,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家長要了解遊戲的本質

遊戲設計者和運營商評價一款遊戲質量的優劣,就是看能不能讓玩家上癮。這是商家追逐利益的本質決定的。

所以,孩子一旦長時間接觸遊戲,就中了高智商遊戲設計者的套路。憑他稚嫩的心理素質和單薄的意志力,是絕對抵制不了遊戲的誘惑的。

正因為如此,人們稱遊戲是精神鴉片,稱沉迷遊戲的孩子叫網癮少年。和有的成年人有煙癮、酒癮、毒癮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是受害者,家長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抵制遊戲的誘惑和控制。

2、千萬不要試圖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改變孩子

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從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寫保證開始,慢慢發展到呵斥、謾罵、甚至毆打,循環往復。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依舊愛遊戲。前面就說過,單靠孩子個人,根本抵抗不了遊戲的控制。

同時,孩子還會慢慢變得叛逆,從而滋生出許多壞毛病:愛說謊、騙錢偷錢、逃課、對抗老師和家長、出走。直至三十六計無計可施。

這時候的孩子就是真正的問題少年了。家長不願管、學校不敢管,像脫韁的野馬,為所欲為,直到觸犯法律,由司法機關管教。

這是誰也不願看到的結果。卻是一遍遍在不同的地方上演的真實故事。

3、家長要從理解孩子、關心孩子入手

一個孩子在迷上游戲初期,他的內心是有自責、反省的。這是由他的本質決定的。他知道愧對老師和家長。他想少玩一會甚至不玩,但他控制不住自己。

要改變孩子,就要抓住這個時期,從理解和關心入手,讓他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擺脫遊戲的控制。

所以,如果我第一次發現孩子沉迷遊戲而沒完成作業,我不會選擇責備、呵斥、漫罵,而是靜靜地陪他把作業寫完,不管到多晚。

作業做完了,人累壞了,休息時間變短了,明天上課要打瞌睡了。這是遊戲後遺症。要讓孩子充分體會。

然後,找機會和孩子分析遊戲的危害及成因,引導孩子和家長結成統一戰線,共同抵制心魔。這和簡單粗暴引發孩子的叛逆結果是完全相反的。

有了這個思想基礎,後面的事情相對簡單得多。

4.改變孩子的基本策略是耐心、持久的陪伴

這種陪伴要做到無暴力(包括語言暴力)、無時間空間漏洞。老師、學校加家長,學習、休息加各種有益的活動,讓孩子的興趣慢慢從遊戲轉到正當的愛好上來,直到徹底遠離遊戲。

這期間,要防止孩子思想的反覆。孩子知道遊戲的危害,知道要遠離它。但並不代表孩子的立場始終是堅定的。

如果孩子出現動搖,比如逃脫監管去遊戲。這時候,家長仍然要保持理性,千萬不可重回簡單粗暴的老路。否則前功盡棄。

給兩個選擇。表態要遠離遊戲的孩子偷偷上了網吧玩遊戲,家長髮現了。選擇一:大怒。你怎麼這樣?你辜負了我!甚至加上暴力。

選擇二:擁抱孩子。吃了沒,作業完成沒,等等。一一陪伴完成。然後再統一思想:遊戲太壞了,好難擺脫!我們一起努力!

選擇二的好處是,孩子不會叛逆,他的本質不會變。他始終還抓在你手中,他也在努力上岸。

選擇一的問題是,你的簡單粗暴讓他反感,你要抓住他的手,他選擇放手!

很多家長剛開始很耐心,但一遭遇反覆,就改了初心變了方式前功盡棄。所以,我們需要耐心,持久的耐心,不獲全勝不放棄的耐心!!


這個很艱難。和戒菸戒酒戒毒一樣,過程是痛苦的,結局是美好的。

5、家長一定要以身示範、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入持久的。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是正能量的,家庭氛圍一定要是溫馨和諧的。

試想一下,家長一邊教育孩子要遠離遊戲、認真學習,自己卻抽菸、酗酒、打牌,成天刷手機、不務正業,孩子會怎麼想、怎麼做?

我們一邊教育孩子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一邊是夫妻、婆媳吵個不停,孩子會怎麼想,怎麼做?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正能量的家長,一個務正業的家長。特別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當她們心靈受傷的時候,關心和呵護是最好的藥方。

一孔之見,拋磚引玉。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七0後大叔


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是孩子主觀上想控制自己,但是自制力比較差。這時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每天和孩子共同訂目標,從玩遊戲的次數和持續時間上遞減!讓孩子瞭解遊戲的設計規則,將遊戲的聲音關閉。這樣可以減輕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對孩子的進步要有適當的獎勵,讓孩子看得到自己的進步。另一方面從孩子比較擅長的學科入手,把節省的時間用於學習或練習,讓孩子看得到自己的進步。通過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與認同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這樣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戰勝自己!會給孩子持續的動力和自我認同。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主觀上不想戒除遊戲,這時就要首先和孩子溝通,比方說,利用週末或者假期帶孩子一起旅行,儘可能創造無法遊戲的環境,進行隔離矯正。對於這樣的孩子,一定要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現實世界找到樂趣,在自己的進步中找到成功的體驗。

只有在學習中找到成功和樂趣,得到大家的認同,才是最根本的戒除遊戲的辦法。及時和老師同學溝通,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困難所在,知道孩子學習上的特點。有些孩子聽課認真,對老師的講解接受能力強,有些同學需要通過反覆練習才能掌握,還有的孩子需要自己反覆揣摩才能理解。要了解孩子的學習特點,幫助孩子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告訴孩子學習和遊戲一樣都是有技巧的,引導孩子把遊戲中的成功經驗也應用到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味地強調遊戲的危害,和孩子捉迷藏。只要讓孩子有看得見的進步,孩子對學習自然就會有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