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列國,他的口才無敵天下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

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張儀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師從鬼谷子,出師之後來到秦國,被秦惠文王拜為相國,一生致力於連橫,以破六國合縱。奉命出使遊說各國,受封為武信君。

僅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列國,他的口才無敵天下

相魏

張儀自齧桑會盟後回到秦國就被罷免了相國,於是張儀就來到魏國,做上了魏國丞相,同時勸說魏王與秦示好,以使諸侯國仿效魏國。

但魏王並沒有輕易答應他,於是秦國派兵攻打魏國,魏國大敗。張儀趁機又遊說魏王,"魏國土地縱橫不到千里,士兵不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像車軸的中心,可以暢通四方的諸侯國。假如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你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你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攻打你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你的南面;這就叫做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

"我替大王著想,不如奉事秦國。如果您奉事秦國,那麼楚國、韓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麼大王就可以墊高了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國家一定沒有什麼可以憂慮的事了。"

於是魏王背棄了與其他五國的合縱盟約,與秦和解。張儀回到秦國後又復任丞相。

僅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列國,他的口才無敵天下

戲楚

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是齊、楚兩國有盟約,秦怕兩國相幫,於是張儀又前往楚國。

張儀遊說楚王說讓楚與齊斷絕來往,那麼秦國將贈送楚國商於六百里土地,並且秦楚兩國結為兄弟之國。楚王一聽當然高興,於是就和齊國斷絕了關係,廢除兩國盟約,並派人跟隨張儀到秦國接收土地。

張儀到秦之後,假裝受傷而不上朝,楚王聽說後就又派人去大罵齊王,齊王惱怒,於是秦齊兩國恢復邦交。張儀上朝後,對楚國使者說願意把秦王賞賜自己的六里封地獻於楚王。而楚王想要的卻是商於六百里土地,楚使回國後,楚王大怒,發兵攻秦,卻被秦軍大敗,只能向秦割地求和。

僅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列國,他的口才無敵天下

說韓、齊、趙、燕

張儀離楚之後,又先後來到了韓國、齊國、趙國、燕國,一一遊說各國國君與秦交好,他的遊說大多采取恩威並施的方法,通過分析各國的特點,來指出各國與秦交好所能獲得的好處,而如若不與秦交好,秦國前來攻打的話,各國雖有合縱盟約,但卻並不能統一對付秦國,一國之力又遠不是秦的對手,因此只有與秦交好,才能免受戰亂。

各國君主也一一聽從了張儀的建議,但遺憾的是,張儀還沒有回到秦國都城咸陽的時候,秦惠文王就過世了。秦武王即位,卻不喜歡張儀,張儀最終又去往了魏國。

僅憑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列國,他的口才無敵天下

自張儀入秦為秦相開始,終其一生都在為秦國奔走遊說各國,為秦牟利。《史記》中對此也著墨頗多,也正是靠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才能屢屢逢凶化吉,為秦攻城謀地,真可謂是一張嘴勝過百萬雄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