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封”上下功夫

受訪專家: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教授 楊佔秋

□本報駐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強 薇 韓 碩 陶短房 辛 斌 □本報記者 雷 妍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擴散,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已超38萬,逾60個國家或地區相繼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為防止疫情擴散,已有超過30個國家採取了“封城”“封國”等管控人員流動的措施。日內瓦當地時間3月25日傍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世界正面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個窗口期。他呼籲現在採取嚴厲“封鎖”措施的國家,利用這段時間來遏制病毒。

武漢“封城”為全球贏得時間

1月23日,九省通衢的武漢摁下了“暫停”鍵。當天凌晨2點,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宣佈,當日上午10時起,武漢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武漢市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口,市、縣(區)、鎮、村公路交界處,27個過江橋樑檢測點和主城區建起卡口。在外界看來,上述措施是武漢市為阻斷疫情傳播,遏制疫情擴散蔓延而作出的“封城”決定。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內,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封城”降低了疫情蔓延幾率,稱這一舉措“非常恰當且非常重要”。此後,武漢市還陸續採取了更為嚴格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比如,全市居民實行嚴格管控隔離,儘可能不出門。一些封閉小區日用品都由工作人員派送,未封閉的小區基本上採取3天派一人外出購物的方式。

全球抗疫,“封”上下功夫

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楊佔秋教授告訴記者,“封城”措施對內減少了國家內部人員之間的交流,對外減少了境內境外人員的交流,從而減少甚至是阻斷病毒的傳播路徑。這是針對新冠病毒快速傳播特點,採取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鍾南山院士團隊發表在《胸部疾病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對武漢“封城”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分析。文章指出,從1月23日起實施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發展。如果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推遲5天,我國疫情規模預估將擴大至3倍。美國《科學》雜誌的研究也顯示,武漢“封城”為延緩病毒向中國其他城市傳播贏得4天時間。與此同時,“封城”還有效防止感染者向別國蔓延。楊佔秋認為,“封城”的時間越早、採取的措施越嚴格,效果也會越好。

多國陸續“封城”“封國”

意大利3月10日起實施全國“封城”措施,民眾被要求待在家中,全國所有學校停止教學活動、停止遊行集會,以及停止電影院、劇院、舞廳、遊戲廳等人員聚集型活動;關閉博物館等文化設施。意大利總理孔特3月21日在社交媒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是意大利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嚴峻危機。

意大利總理孔特3月22日簽署的新政令明確從3月23日起,意大利進一步收緊隔離管控措施,全國停止所有非必要的生產活動和商業活動,關閉公園,直至4月3日。但是,意大利“封城”措施的貫徹力度、民眾意識與中國相比仍有欠缺。目前,朋友聚會、不戴口罩的現象仍存在,引得多個地方的市長親自到現場“逮人”,在線“狂批”。中國第一批抗疫醫療專家組組長孫碩鵬在接受意媒採訪時指出,“‘封城’力度不夠,公交車在跑,人在到處走,很多人還不戴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從3月22日起,意大利新冠病毒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都開始出現小規模下降,意大利專家認為,這證明政府出臺的“封城”措施正在發揮作用,但不能因此放鬆管控。

位於北美洲的加拿大3月18日起實施“限制入境”政策。由於美國是疫情重災區,但18日公佈的“限制入境”政策對美國“網開一面”,引發廣泛不滿。但第二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在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電話磋商後,雙方同意“互相關閉邊界”。3月20日深夜,加美邊界正式關閉。目前在加拿大,關閉學校、關閉公共場合、禁止人員聚集等措施,都是各省分別制定的地方性政策,省與省之間差異很大。各地措施參差不齊,有的嚴苛而難以執行,有的則寬鬆到近乎無效。

因近期境外輸入病例猛增,新加坡政府也升級了邊境管制措施,宣佈從3月23日晚11時59分起,所有外國短期旅客無論國籍,都不能入境新加坡或過境。新加坡人力部只批准醫療行業和交通行業工作準證持有者(及其家屬)的入境申請。

新加坡這種“封”和中國初期應對國內疫情的“內封”不太一樣,可以說是“外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都表示,新加坡不會全面“封國”。不過,新加坡民眾表示,如此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前所未見,政府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實際上,在23日午夜升級邊境管制措施前,在新加坡工作的持各類準證的外國人早已不敢離開,因為離開前必須經過批准,如果擅自離開,可能就無法再次入境。

雖然新加坡沒有要求全體國民居家,但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政府也在逐漸強化社交隔離,比如限制活動聚會、工作和公共場所聚集人數。所有超過250人出席的文化藝術、體育和娛樂售票活動將延後或取消。在人口密集的新加坡,“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為流行用語。

從3月12日提出“群體免疫”,到23日推出“封國”抗疫,英國政府在10余天內態度大轉變。當地時間3月23日晚,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宣佈進一步收緊限制措施,以應對疫情傳播。3月24日,《金融時報》發表題為《英國實施“封國”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報道。

全球抗疫,“封”上下功夫

在新規下,除了購買生活必需品和藥物、照顧他人、外出鍛鍊和核心工作者通勤外,人們必須待在家中,否則警察將有權驅散人群並進行罰款;禁止非同一家庭2人以上聚集,非售賣必需品的商店、圖書館、遊樂場等必須關閉,人們不得進行除葬禮外的社交活動;禁令暫定實施3周,之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延長。

英國媒體認為,促使政府180度大轉彎的是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如果按照政府的“減緩”政策,即通過一定手段減緩病毒傳播以緩解醫療部門的壓力,將導致26萬人死亡,這其中既有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患,也有由於醫療資源被佔用而死於其他疾病的人。但如果政府採取更嚴格干預措施,即“抑制”政策,那麼死亡人數可降到2萬人以下。該報告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重視,並迅速調整策略。

目前看來,英國政府抗疫的執行力度越來越大,但民眾似乎有些“不聽勸”。比如,雖然政府早就出臺了“取消一切非必要旅行”的禁令,但上個週末,諸如海濱、湖區等風景名勝依然人滿為患,當地政府怒斥這些遊客“不自覺”“自私”。英國廣播公司分析稱,禁令雖已生效,但如何執行仍然存疑。首先,禁令不是法律,警察疏導民眾的手段仍然有限;其次,即便在本週立法,如何在保障法律實施的同時保證人們對政府的支持、不引發混亂,也是難題。

如措施嚴格,1個月或迎拐點

楊佔秋教授表示,新冠病毒傳染性之所以強,就是因為它的入侵部位是呼吸道,通過飛沫和接觸都可傳播。也就是說,只要人與人之間存在近距離交流,一定量的病毒會能進入健康人群呼吸道,實現傳播。實施封城措施,肯定會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減少感染病例。但他也提出,相比我國的“足不出戶”,其他大部分國家的措施要寬鬆許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疫情防控的最終效果。若隔離措施得不到民眾重視,疫情大規模暴發只是時間問題。

全球抗疫,“封”上下功夫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凱爾克霍弗

3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記者會,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凱爾克霍弗專門介紹了中國的分區分類防控措施,她指出“湖北、武漢和中國其他地方根據疫情的評估,實施不同的防控措施。不同地區防控限制等級是不同的,並不能用‘封城’簡單描述中國的狀況”。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的一篇報道也指出,那些模仿中國武漢“封城”的西方國家,可能學錯了課程。因為中國在武漢“封城”後還採取了更多嚴格的防疫措施,這才將疫情控制住——可這些措施,還沒有被西方國家採用。

楊佔秋認為,如果各國克服困難,採取更嚴格有效的措施,以當前形勢來看,1個月或許就能迎來全球疫情拐點。這主要從兩方面考量:第一,大多數國家的人口密度相對我國要小很多。我國新冠疫情暴發時,正值春節前後,不僅人口密集,人流量也非常大,因此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新冠肺炎病例大量增加。“封城”後,人流量減小,湖北以外其他省的病例就很少。相比而言,很多國家比我國人口密度要小很多,且並非處於特殊時期,若及時限制住人流,兩週就可控制住大部分處於潛伏期的病人,一個月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第二,溫度因素。新冠病毒在湖北和武漢流行時正值冬季和初春,而在春夏環境下,病毒生存會受到限制,活性降低,因此自然環境中的病毒就會減少,從而減少感染病例。

病毒無國籍,疫情無國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6日6時30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466955例,累計死亡21152例。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各國政府應及時採取必要防控措施。楊佔秋呼籲,人類是一個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新冠肺炎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一切其他利益都要為生命讓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