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突如其來的天災,讓很多人失去生命。

2018年5月14日,川藏線客機3U8633在9800米高空,駕駛艙的玻璃突然破碎,128人命懸一線,操控盤上任何一個按鈕按錯,都有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中。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但最後所有人安然無恙,這一切歸功於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機長——劉傳健。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如果不看電影《中國機長》,可能在大眾眼裡這只是一起普通的航線事故而已,就像開車在高速上突然爆胎,操作得當就會平穩停下來。

但是看過電影之後才發現,這128個人,能活下來真的是奇蹟,而創造這個奇蹟,就是機長劉傳健。

我們看飛機在這次飛行過程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驚心動魄。

第一,飛機正處於極端環境。

9800米的高空,時速800多公里,在青藏高原的上空。

9800米的高空,意味著上面的空氣非常稀薄。機艙外的溫度大約在零下40度左右。機艙玻璃破裂,導致冷空氣直接灌進來,機長們都只穿著單薄的襯衣。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當時飛機的時速800公里,我們想象一下,在高速路上開車到時速150公里,或者坐在時速300公里的高鐵上,這時我們看窗外的風景,感覺都應接不暇。

而飛行員需要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手動駕駛飛機。

第二,飛機自動駕駛功能喪失,且與地面失去聯繫。

在氣流作用下,飛機控制面板被破壞,無法自動駕駛。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機長手動操作。要命的是,飛機與地面失去聯繫,儀表盤的數據不能參考,在颶風和低溫中,眼睛都睜不開的情況下,機長需要精準地按下每個按鍵。

所以當時的情況是,不管是飛行環境,還是飛機操作,都存在著巨大的未知數,一切只能依靠機長的經驗和記憶操作。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第三,駕駛團隊安危面臨巨大的危險。

當時副機長上半身被吸出艙外,隨時可能墜落,不僅無法協助機長,機長還需要考慮飛行的高度和速度,減少氣流對副機長的吸力,儘量保證他的安全。

機長無法戴上氧氣罩,在9800米高空,常人連正常的呼吸都難。而且一直有颶風和強大的氣流撕裂,機長連眼睛都睜不開。

不管是氧氣、溫度還是強烈的撕裂感,飛行員所承受的都已達到人類身體能夠承受的極限。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在如此極端的情況下,如果機長有一秒的驚慌,或者任何一個操作不當,都可能出現機毀人亡,但機長在盲駕的情況下,36個操作步驟一氣呵成。

如此厲害的機長是如何練成的?瞭解他的經歷之後,我們才知道,這次飛機事故能夠安全著陸,絕非運氣或者偶爾。

第一,熱愛。

劉傳健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飛行員。第一年沒有考上飛行員,他差點留在水泥廠接父親的班,做一名水泥匠。

後來抓住了第二次機會,考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

飛行員的訓練要求極其嚴格,但他對自己要求更是嚴格的可怕。如果一個動作做得不好,他會重複訓練幾十甚至幾百次,直到操作動作完美到無懈可擊。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第二,自律。

《中國機長》影片開頭,就是主演張涵予洗澡的鏡頭,這並不是為了秀演員的身材,而是還原劉傳健的生活習慣。機長早上6點多有飛行任務,他都會在3點多起床洗冷水澡,讓身體達到最佳的狀態。

而且這麼多年,劉傳健一直保持著健身的習慣,工作之餘,一直堅持健身。

他之所以能在缺氧的情況下,正常駕駛飛機,就得益於一直堅持憋氣練習。

第三,專業。

在轉業到川航之前,劉傳健是空軍飛行員。空軍本身招聘的要求非常嚴重,每個省份只挑一二十人,即使招進去之後,淘汰率也非常高,能真正成為有戰鬥力的飛行員也就20%左右。

而劉傳健從普通的飛行員,通過自己的刻苦訓練,成為飛行教練員。

即使成為教員之後,劉傳健床頭仍然擺著一本厚厚的《飛行機組操作手冊》,每天睡前要溫故而知新,有時還要做上幾組操縱動作。

而且劉傳健業餘時間,經常研看飛行紀錄片和影片,不斷地精進自己的業務能力。

《中國機長》劉傳健: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機長精湛的業務能力,是這次飛行特情處理成功的基礎。

第四,責任。

在訪談節目中,劉傳健告訴主持人,自己危急關頭只有一個信念,盡最大可能保證乘客的安全,保持飛機的姿態,不讓飛機掉下來。

在經歷過30分鐘與死神的搏鬥之後,飛機安全地滑入停機跑道,大家都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機長仍堅持停在指定的停機位,避免影響早高峰。

責任,已經深植於內心。

“我們都還活著”,多麼幸運!這一切利益於劉傳健的熱愛、自律、專業和責任

卓越,不是偶然,而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堅持。

英雄,並非僥倖,而是日積月累的千錘百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