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一、引言

“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為聖。弗知真為聖歟?真不聖歟?”--《列子·仲尼篇》

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至聖先賢,他老人家心目中的聖人,又該是誰呢?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孔子畫像

二、會是佛教的釋迦牟尼?

受《西遊記》的影響,提起西方聖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天竺國的“如來佛祖”,有這種可能嗎?

  •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教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
  • 喬達摩·悉達多出生於約公元前565年,比孔子大5歲,他29歲出家,35歲時大徹大悟,修成“佛陀”,之後開始宣揚佛法,即大約公元前530年,佛教開始在古印度傳播。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了嗎?

人們普遍認可的觀點是,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並於白馬寺完成我國最早傳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白馬寺

在此說中,“漢明帝夢一金人於殿廷,以佔所夢,傅毅以佛對”,顯然,在漢明帝西域求佛之前,佛教即以非官方的形式傳入中國,並且大臣“傅毅”早就知道佛陀,也大概知道“佛陀”的形象。

漢明帝之前,東西方的交流通道主要是“絲綢之路”,佛教會以非官方的形式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嗎?

元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05年,漢武帝派李廣利領兵進攻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在攻破大宛都城後,西漢聲威大振,西域通道的安全得以保障,此時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才正式暢通。

顯然,漢明帝時一些佛教的見聞,極有可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過來的,但是距離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還相差甚遠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之前,東西方有交流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絲綢之路之前,還有一條“玉石之路”。

  • 西晉時期,在河南發現了一批戰國古簡,整理出一篇《穆天子傳》,記載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駕馬車西巡遊獵的事蹟。

周穆王從中原出發,途經甘肅、內蒙古和新疆,最終抵達崑崙山西麓。當地的部落首領西王母,不僅款待周穆王,還贈送他八車寶石。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採玉、琢玉的部落處獲取不少玉石,滿載而歸。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周穆王駕八駿巡遊西域

這也許是和田玉由新疆進入中原最早並可信的史籍。

河南殷墟商代婦好墓出土了七百多件玉器,對其中三百件玉器分析,大部分是和田玉。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一個女性軍事統帥。她生前曾率一萬三千大軍,攻打西部的鬼方國,奪取到很多玉石及其製品。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婦好像

從考古學的角度證明,3000多年前就有和田玉流入中國內地。

可見,東西方的交流歷史可以上溯至3000多年前,如果佛教在先秦時期傳入我國也是有可能的。

唯一的疑點便是佛教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

  • 釋迦牟尼自35歲開悟後,宣揚佛法長達45年之久,考慮到兩國之間的距離以及佛教傳播的速度,用20-30年的時間當能夠到達中國。
  •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僅比釋迦牟尼小5歲,同時又博覽古今、見識廣博也就是說孔子是有可能在60歲之前聽聞佛教,並知曉釋迦牟尼的

那麼,孔子口中的西方聖人就一定是釋迦牟尼?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釋迦牟尼像

三、會是道家的老子嗎?

老子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比孔子大20歲。孔子17歲時就曾問禮於老子,即便成名之後,也曾多次問學於老子。

孔子對老子非常敬仰,對老子的評價也頗高。

孔子:“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孔子問道老子

老子少年聰穎,博學多識,所著《道德經》,思想深刻,在春秋時期即流傳甚廣。

老子講求“道法自然”,在政治方面,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方面,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

從《列子·仲尼篇》中描述可以看出,那是孔子與商太宰的一段對話。商國即是宋國,(商王朝滅亡後,周朝將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封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以奉商朝宗祀。)商太宰即是宋國的宰相。兩人對話應發生在宋國都城商丘,而老子自公元前551年起,即在周王室任圖書館長,東周的都城洛邑,正好是商丘之西。

老子的主張也與文中描述相符,孔子口中的西方聖人,指的是老子也符合邏輯關係。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老子畫像

四、綜合分析

一個是西方佛祖,一個是本土大家,兩個人都符合孔子口中的聖人形象,到底哪個才是孔子推崇的聖人呢?

還需要從文章的出處,《列子》這部著作說起。《列子》署名作者是列子,也稱列禦寇,他是戰國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據研究,《列子》這部著作並非全部出自禦寇列本人之手,許多內容是列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著,一直以來被奉為道家經典,到了漢代出現以後,被尊為《沖虛真經》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列子畫像

作為一部道家經典,借孔子之口說出的聖人形象卻是佛家之人似乎不合情理,如果聖人指的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則合情合理的多。

聖人指是的是老子,那麼文中描述的聖人國度又是哪裡呢?

老子晚年,周王朝越來越衰敗,老子便離開洛邑向西而去,在函谷關留下傳世經典《道德經》,之後騎著大青牛繼續向西而行。老子既然向西而去,自然被認為去的是道家的理想國度,《列子》所說的西方之國,應該就是老子西行而至的國度了,至於西行路線,我想應該是“玉石之路”吧。

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會是誰呢?

老子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