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史溯源辨析基礎


華夏史溯源辨析基礎


華夏史溯源辨析基礎


華夏史溯源辨析基礎


時代名詞解釋:

地層系統;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包括鬆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岩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太古宇;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複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生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裡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裡發現。

奧陶系;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1億年前,結束於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岩石由石灰岩和頁岩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鯗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4.38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1億年前,結束於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後層沉積物。後期海水又淹沒陸地並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岩石多為砂岩、頁岩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氣候溫暖而溼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岩石多為石灰岩、頁岩、砂岩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9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岩石多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05億年前,結束於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裡,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運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1.35億年前,結束於6 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巖而得名。這個時期裡,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 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後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6 500萬年前,結束於2 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裡遊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新近紀;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 300萬年前,結束於1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後一個系。可分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裡,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更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石器時代:

被考古學家用來表示冶金時代以前的漫長時期,在這段時期中,石制工具的使用遠比用其它(更軟的)材料所制的工具來的多。石器時代被細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文化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認為這段時期在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於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時期劃分一般採用三分法,即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體上分別相當於人類體質進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階段、早期智人階段、晚期智人階段。

中石器時代:

在大約二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漸漸過去。人類亦開始改變其生活習慣。因為自然氣候變暖,使採集和漁獵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而為了在新的環境中能生存下去,新的發明、創造繼續出現,而且比舊石器時代時更多。這就是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中石器時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組合成的小型工具。在某些地區可以找到捕魚工具、石斧、以及像獨木舟和槳這些木製物品。 而隨著農業的出現,中石器時代的人們開始改變其生活,並進入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這個時期,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將植物的果實加以播種,並把野生動物馴服以供食用。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同時農業與畜牧的經營也使人類由逐水草而居變為定居下來,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開始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使人類開始出現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