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的自傷是個人人品問題嗎?該怎麼辦?

qzuser224320536


習慣性的自傷是個人人品問題嗎?該怎麼辦?

習慣性的自傷當然不是個人人品問題,它是自卑心理的一種表現,它與童年時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有關。一個童年的孩子,犯了錯或者學習成績不好,在家受到的只有打罵,還會被罵的很難聽,“你真沒用”、”你就是個廢物”,“你永遠都不會有出息”等等,他沒有反抗能力,只能被動接受,久而久之,自卑的種子就在心裡深深種下了,別人可以做到的事,他就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甚至認為自己就不配做到。調查表明,遇到學校的霸凌行為,這類孩子只有隱忍,回到家也只能選擇沉默不敢說出來,即使說出來,得到的一定是一句“你怎麼這麼窩囊?你怎麼不知道反抗呢?”。

他們不是不想反抗,是因為習慣了接受,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習慣會一直延續,習慣性的接受就會發展成習慣性的自傷,這無關人品。

怎麼辦?這種自卑感的強烈爆發,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甚至會嚴重到自殺。這不是危言聳聽,心理學家們給這類孩子治療時,會特別關注孩子童年時所受的心理創傷,解決童年的創傷問題是治癒自卑的最有效的方法。


天海悠悠百善泰來


這不是人品問題,不要亂貼標籤哦。

自傷也叫自殘,是抑鬱症的一種表現。習慣性自傷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理精神障礙,也是精神性自閉症狀。患者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甚至變相地感覺自傷是一種快樂,傷害自身,折磨他人。

實際上“習慣性自傷”是童年少年期被原生家庭(父母)忽略,在父母該陪伴的日子缺少了陪伴,該父母認可和保護的時候沒有得到,於是從那時起就一直躲在陰影裡,自我娛樂,自我療傷,自我摧殘,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就好比吃飯喝水一樣。

有這種行為(習慣性自傷),就不是單純的心理治療,必須配合藥物治療十物理治療了。

當下,中學生這種行為居多,我呼籲社會各方面高度重視。

健康(心理十身體)才能成長!







憨媽想說


習慣性的自傷這不是個人人品問題,而是個人心理問題。

首先,要建議你去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進行專業的心理諮詢,必要去時一些大型醫院的精神科進行精神障礙的鑑定,早點發現心理疾病盡心治療。

千萬千萬不要因為諱疾忌醫而不去醫院,因為這是關乎你自己的心理、關乎你自己的個人、甚至這影響到你整個家庭和生活還有未來的前途。

以上是專業的建議。

下面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習慣性的自傷,說明這種自傷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偶然突發的,它必然有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人為什麼出現自傷?明明知道自傷是在傷害自己,卻還要刻意為之,這究竟是出於一種怎樣的心理?或者說,當你自傷時,你自己內裡又得到了什麼樣的滿足?

首先,你能夠自傷而不傷人,說明你內心是善良的,你寧願傷害自己也不願意傷害別人。

其次,當你自傷時,肯定是因為心中極度的痛苦無法得到釋放,對自己的一種憎惡遠遠大過對這個世界的惡意,這是你自己自傷時的基本心理。

所以,我們要解決的終極問題就是:如何排遣你在自傷時的心理痛苦感和對自己的極度憎惡、對最自己極低的認同感?

在自傷面前有個修飾詞叫“習慣性”,這說明你的心理痛苦感、對自己的極度憎惡和極低的認同感也是一種習慣性的,長久的。

我們要再次深究的一個問題,這些痛苦感、憎惡和不認同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出現的?不外乎家庭原因、情感原因、或者自身個人原因。當然,這個問題只能你自己能夠回答自己。

我能做的,就是給你一些解決這個問題的建議:

一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的心理聚焦點從那些讓你感到痛苦難堪的事情轉移出來,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試著換一種生活環境,如果條件不允許,你可以去培養自己的一點興趣愛好,比如看書、看電影、聽歌、繪畫、手工、化妝,或者就讓自己沉迷於工作,去做一件幾件能夠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二是把事情的關注點從對自己的認同轉移到對他人的認同。就是說,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心理需求,更少的去在乎別人的心理需求。對自己心理認同感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時時刻刻都去滿足別人來委曲求全自己,把別人看的更重,而把自己看的更低,長此以往,首先導致的就是自己的不自信,不論什麼原因,都把問題追究在自己身上,最終一步一步導致了對自己的不信任、質疑,最後就是否認自己。否認自己到了極點就是憎惡自己。

三是鼓起勇氣大膽的向別人吼出你的不滿說出你的需求。你時時刻刻都在遷就著別人委屈著自己,以別人的滿意不滿意作為自己行為處事的基準,而忽略掉了,自己作為個人,是與其他人有著同等的地位、同等的人權、同等的心理訴求的。試著去大膽的向別人提出你的要求,告訴他或者她,這件事你願意或者不願意去做,這件事他或者她必須要怎麼去做,而不再是一味的唯唯諾諾委曲求全。


最後,希望你能夠早點從這種心理陰影中走出來。

如果能夠自我調解就最好,如果不行,就趕緊去醫院。

記住,對你自己來說,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自己才是永遠擺在第一位的。


秦瘦瘦


這是童年創傷的結果,並不是什麼人品問題。我們人是一個向外向上的生命體,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實現自我,實現在這個世界的訴求,也徹底的認同自己。會傷害自己的話,說明這個向外的動力被內轉,也就是說過去有人逼你把這個動力內轉,往往是語言行為暴力所致


逍遙小求生


自傷多數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尤其是一個人的重要他人。可以從原生家庭情況入手找出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