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創業時公司業務都是怎麼來的?

yxiit


好問題。分享我的心得:

我的第一個客戶,是工作的時候認識的一個老闆,一直保持較好的關係,我創業的時候發了一個朋友圈,他主動聯繫給支持了第一個業務。

第二個客戶是朋友介紹的,一個多年的朋友,一年見1-2次吧,但是聊得來,知道我創業給介紹了一個客戶。

第三個客戶是以前的一個同事介紹的。

第四個是第一個客戶的朋友。


然後才是一些新客戶,陌生客戶。



心得:1、打工的時候用老闆心態幹活,構建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口碑;

2、服務好第一個客戶,生意的最大借力就是客戶見證。

3、永遠主動結交更多朋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能幫到你。

4、永遠不要只看眼前利益,用長期心態經營人生和生意。

祝你好運


快消品解讀曹慶兵


創業第一次是做乾洗店APP,當時還是16年我在當時通過研究發現乾洗店的利潤很高,客戶粘性強,但是最大的成本居然是房租。後面我做了個APP想利用互聯網接單,然後找乾洗店合作,我們賺差價和物流。上門接單,送貨上門。結果失敗了,團隊不得不解散。後來回來以後和別人合夥開花店,合夥人因為懷孕了,然後業績也不好撤退了。那時候沒有辦法。硬著頭皮堅持下來。後面隨著時間的積累慢慢業績變好了。

總結來看,獲取業務我們試過以下途徑:

1耍客流量.到附近的廠區,KTV超市門口,網吧。大量發傳單。但是前期效果並不明顯,屬於費力不討好。

2因為鮮花店季節性比較強,特別節日的時候需求量可能比較大,但是平時沒啥業務。因此我們做了個進店有禮的活動每個週六做。免費的就送些肥料啊,養花手冊啊,多肉啊什麼的。慢慢客人變多了。但是沒什麼人買。

3情人節的時候訂單突然多了,很多店忙不過來,我們提前就備了貨。當天好像是賣了10000多不算最好的。

4後面我們和婚慶公司合作給他們一些客戶介紹 他們也給我介紹業務

5開業典禮我們做的比較多,因為門面一空出來

我們就會留意,發傳單。後面這一塊成了主要的收入來源。植被這塊反倒只是做個樣子,放哪兒做門面。有時候搬家的也會買些植被。但是主要就是綠蘿和發財樹。後面我們其他都沒怎麼進了。別人上門直接推發財樹送綠蘿。

客戶覺得不吃虧,我們少賺一點。

最近疫情影響我們閒下來了,就下個今日頭條玩一玩。聽說自媒體很多人都玩出名堂了我也想試試。起步晚了,但是決定開始就不會晚。


泰安街1號


本人從事的是財務工作,給小企業代賬,剛開始是到一些市場一家一家談,發小廣告和傳單,當時是13年前後,自己跑腿自己談客戶,過程很幸苦,效率也低,但是隻要堅持肯定有效果的,祝創業成功。


上海註冊公司服務者


首先靠周邊朋友推薦或者引薦客戶,成為第一渠道,其次就是自己上門推銷,開發客戶,當然失敗幾率很大,但是隻要你努力了,總歸會有收穫,祝您拓展業務,蒸蒸日上!


K0185602


創業初期活下來是第一要務,老闆就是最大的業務員,帶領幾個骨幹親自做業務,形成可複製模式,再培養幾個骨幹,讓骨幹再去帶人。


小老闆的私享日記


白手起家創業真的很難,現在80%的創業者,都是從原有行業出來,帶著客戶/渠道等創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