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諸位,深呼吸,接下來的節奏,也許會非常快。

我們即將把目光拖回376年前的山海關,覆盤一場決定天下興亡的關鍵之戰。

戰爭序幕

公元1644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在史書上分別為大明崇禎17年,大順永昌元年,以及大清順治元年。這一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領闖軍主力攻克北京,崇禎皇帝於當日上吊自盡,大明正統自此覆滅。但佔據北京的大順政權也沒能笑到最後,四十二天後的4月30日,李自成在匆匆完成登基典禮之後,率軍放棄北京,向著陝西方向撤退,清軍旋即接管北京。而導致這一戲劇性局勢轉變的關鍵節點,就在4月21日爆發的山海關之戰。圍繞此戰爆發前後,順、明、清三方勢力的斡旋與博弈,使得短短四十二天時間裡佈滿了波詭雲譎的疑雲。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山海關邊防,拱衛京師的關鍵防線

臨戰前夕:混亂與意外交織

讓我們先從大順朝廷的視角觀察此時的局勢。3月19日,闖軍入主北京,宣告從大明手中接過天下正統的地位。在完成對北京城的控制之後,李自成當即佈置了三件大事:

  1. 尋找崇禎皇帝的下落。有大明建文皇帝的前車之鑑,順廷高層必須確保這位前朝的皇帝不會在這個關鍵時刻生出事端。由於在入城的前三天,崇禎的下落一直沒有確定,使得此事一度鬧得闖軍上下不得安寧,李自成甚至放出獻出崇禎帝者賞萬金、封伯爵的許諾。這件事折騰到3月22日,李自成確定崇禎帝身死的消息才告一段落,闖軍上下這才鬆一口氣;
  2. 處理前明降官降將,接管大明中央政府,同時擬定了一份前明官員貪汙受賄的名單,依照名單追贓索餉,用以補充軍費。這一舉措對接下來的時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後會再提及
  3. 籌備李自成的登基大典。這件事由闖軍最重要的幕僚,天佑閣大學士牛金星主持。3月24日,牛金星率領百官“伏闕勸進,一日三上”,勸說李自成儘早登基,同時下令工部禮部開始籌備典禮事宜。
    這一時期,大順高層的視線幾乎都集中在新舊王朝的權力交接儀式上,對於北方正在醞釀中的威脅,一度處於忽視狀態。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李自成入主京師

在最初佔據京師的十五天裡,闖軍的戰備一直處於鬆弛狀態。但此時京師周邊的局勢並不平靜,長城沿線仍有數萬明軍的歸屬並未確定,吳三桂所統帥的四萬精兵仍佔據著山海關。對於這些前朝的舊軍隊,大順朝廷僅以簡單的佈置便草草應付了事。3月21日與23日,李自成分別派遣兵部侍郎左懋泰、張若麟接管山海關一線的防禦,但此二人並未立即赴任,僅調派少量兵馬前往駐防;隨後李自成又在27日派遣唐通率領數千兵馬前往山海關,接替吳三桂主持邊防事宜。此三人並非順廷高層,皆是前明降官降將。在此之前,大順朝廷的招撫書已經送到了吳三桂面前,由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親自書寫,暗示兒子趁早接受順廷招撫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吳三桂在斟酌了目前的局勢之後,選擇接受順廷的招撫,率領部將及大軍撤離山海關,西行前往北京。

吳襄既降賊,三桂亦以所部之眾,西行赴降。《庭聞錄》卷一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吳三桂畫像,畫中的他已然貴為大清朝廷的平西王了

但接下來局勢的突變出乎了順廷上下的預料。4月6日,山海關一線傳來兵報,吳三桂驟然反水,率軍回師攻陷山海關,拒絕順廷招撫!面對突如其來的邊界戰爭,順廷並未第一時間予以高度重視,而是一面派遣少量騎兵部隊屯聚山海關外圍觀察局勢,一面向吳三桂投遞書信詢問緣由,並繼續開出“封侯拜爵”的條件,期望依舊能以招撫形式收編山海關邊軍。但接下來事態的發展證明這不過是順廷的一廂情願。4月8日,吳三桂斬殺順廷使者,4月11日,吳三桂率軍對山海關外圍順軍部隊發起突襲,順軍作戰失利而敗退下來,徹底失去對山海關一線地區的控制。

而在局勢惡化的前夕,北京城內的順軍主力仍未做好戰備,大順高層中一向被後人認為謀略過人的李巖甚至仍然堅持登基大典為第一要事,戰爭準備則可以暫緩。

李巖:各營兵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聽候調遣出征;主上不必興師,但遣官招撫,各鎮許以封侯……而干戈之亂可息矣。《明季北略》卷二十三

但4月12日吳三桂大軍突襲城外順軍的行動擊碎了順廷和平招撫的幻想。大順高層終於重視起來,開始號令各營即日開拔奔赴山海關前線。4月13日,李自成親自率領順軍主力二十萬兵馬出征山海關。在抵達山海關外圍之後,順軍立即意識到,這片戰場上並非只有前明舊部與自己,在順軍視線之外的陰影裡,還藏著來自關外的威脅,一隻舔著爪牙的獅子。為了防止第三方勢力干擾順軍接管山海關,李自成將大軍分為南線、西線與北線三軍,三面環繞包圍山海關。其中最為重要的戰場便是北線,由早先被吳三桂擊潰的前明降將羅通率領,李自成調撥給他精銳兵馬一萬,自九門口一線邊塞越過長城,抵達山海關北面的一片石地區,阻斷吳三桂所部與清軍的聯繫。

這是事態緊急的情況之下,順軍所能做出的最快的反應。4月21日,順軍各部已經就位,隨時可以投入戰鬥。架勢已經拉開,接下來,該輪到敵手出招了。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山海關之戰前夕天下局勢

山海關的戰備:倒戈與背叛

接下來我們再將視線拉到吳三桂一邊。四月初,在將山海關邊防交予順廷派遣的將領羅通之後,吳三桂率領兵馬西行奔赴北京。但與兩個月前,崇禎皇帝下詔讓吳三桂迅速領軍馳援京師時吳三桂遲緩的行軍速度一般,吳三桂此時奔赴北京的速度也有意放緩,以便觀察京師此時的時局。結果緩緩行軍的吳三桂很快便收到一條令他猝不及防的噩耗:李自成開始清算京師內的前明高級官員,收繳他們的妻妾財產,三品以上官員幾乎都遭受了拘押,連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未能倖免。所謂封侯拜爵的賞賜,真正能夠享受到的人少之又少。

悉拘執,不授官《小腆紀年》

自認受到順廷欺騙的吳三桂堅信所謂招撫不過是一出陷阱,當即做出反應,率領大軍回師山海關,驅逐駐守順軍,重新控制邊防,並堅決地撕毀了與大順的和約。而到了4月13日,聽聞李自成親率主力大軍征討山海關,吳三桂開始感到驚慌,旋即在遼西地區徵募壯丁協助防守,“糾鄉勇,措餉饋”。但即使如此山海關的戰備也不足以抵抗大順精銳,於是時局終於將吳三桂的視線推向了關外。

畢竟那裡有一隻嗜血的獅子已經期待良久了。

4月15日,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發來的借兵書信,喜出望外,當即向各部發出集結號令,向山海關地區發起急行軍,與大順軍隊打一場爭分奪秒的戰爭。誰先抵達山海關戰場,誰便能掌握戰場主動權。而吳三桂請求清軍援助的理由倒也寫的冠冕堂皇,只說是藉助大清軍威掃蕩京師內的亂賊,維護天下大義。畢竟遼東明軍與清軍打了三十年的仗,彼此之間皆有累累血仇,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吳三桂手下四萬大軍想必也不會應允。至於後世流傳甚廣的《圓圓曲》中所提及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在官方記錄中則找不到確信的證據。在那個血與火的時代,絕對的利益想來會總會超越簡單的兒女情長,浪漫的故事終究不能掩飾吳三桂為謀求個人利益而引狼入室的事實。

吳三桂書: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東華錄·順治二》

多爾袞書:封以故土,晉為藩王。《清世祖實錄·卷四》

此刻,吳三桂召喚的援軍正在星夜兼程趕來,接下來他需要做的便是儘可能地拖延時間,守住他手中最大的本錢。

各方勢力即將就位,大戲就要拉開了。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此時第三方勢力正在飛速趕來

關外的陰影

最後我們來看清軍的視角。實際上,早在順軍勢如破竹向著京師進發時,遼東的清軍已經開始籌劃趁亂髮起劫掠作戰。但此時清軍上下都沒能預料到,席捲中原的起義軍竟然直接覆滅了大明朝廷。直到順軍佔領京師並開始嘗試接管山海關時,遼東的清軍對關內政局的劇變仍舊一無所知。

4月9日,清軍集結的兵馬開始向著長城關口進發,在半途中才聽聞關內的天下已然換了主人。但由於京師的局勢一片混亂,相隔千里的清軍並不能完全判斷關內的局勢具體如何,直到4月15日接到吳三桂發來的書信才有了大致的判斷。驚喜之下清軍當即意識到自己眼下的軍事動員遠遠不夠去關內插上一腳。面對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清軍立即進行了二次軍事動員,集結遼東各旗野戰軍團以及蒙古八旗軍團兵馬合計十四萬,向著山海關發起急行軍。與此同時,多爾袞給吳三桂發去密令,要求他密切監視大順主力的行軍動向,隨時回報,並命令其將山海關內主力聚集在關西險要之地,等待清軍兵馬到齊之後對順軍發起首尾夾擊。吳三桂嚴格聽從多爾袞意見進行部署,同時頻繁向關外清軍彙報順軍動向。4月20日,完成主力集結的清軍開始星夜奔向山海關。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多爾袞畫像

此時,李自成的警惕為他爭取到了片刻的預警時間。此先部署在山海關北線一片石地區的羅通所部與清軍前鋒猝然相遇,但兩軍巨大的實力差距註定了羅通的防線無法長時間堅守,清軍幾乎是以雷霆之速擊潰了羅通一軍,正式抵達山海關戰場。

後世史料在此戰上常有混淆,誤以為李自成與明清聯軍主力決戰的石河地區便是一片石,但這兩個地方實際上一個在關內一個在關外,所代表的意義也截然不同。一片石大戰爆發前夕是順軍最後的優勢時期,待到山海關北線的順軍部隊被擊潰,吳三桂與清軍兵合一處發起進攻時,大順的時運便已然走到頭了。

4月21日,二十萬順軍兵馬在山海關拉開架勢,由於山海關面向關內一線的防禦並不足以稱得上堅固,吳三桂便依照此先與多爾袞的佈置,率領主力出城與順軍決戰。交戰雙方,一方是大明數十年來傾盡全力以最高標準打造的精銳之師關寧鐵騎,一方是馳騁中原十餘年,歷經戰火錘鍊的百勝之師大順義軍,兩強對撞之下戰局一度陷入焦灼,一日血戰下來雙方並未決出勝負,且各自損失慘重。而在吳三桂大軍陷入苦戰時清軍主力尚未到達,倘使順軍的進攻再迅猛一些,在清軍抵達戰場之前攻陷山海關,也許後來的歷史也將改寫了。

不過歷史不容假設。21日的戰鬥並未擊垮吳三桂大軍的戰鬥意志,22日兩軍再度交鋒,戰況慘烈依舊。但此時的山海關北線,陰影中的獅子已然悄然到達了。22日午時,多爾袞所率大軍到達山海關戰場外圍,卻並未立即投入戰鬥,而是讓麾下大軍養精蓄銳,待到順軍與關寧軍各自殺到筋疲力盡的關鍵時刻再投入戰鬥,以求對順軍發起毀滅性打擊。

他們確實做到了。

當陷入鏖戰的順軍發現自己側翼驟然出現清軍大規模騎兵部隊的身影時,完整的戰線再也無法維持。順軍上下陷入了巨大的驚恐之中,在清軍與關寧軍鐵蹄的聯合踐踏下發生了總崩潰,李自成再也無法有效指揮部隊,只得率領殘軍倉皇敗退。二十萬大順精銳折損大半,新生的大順朝廷元氣大傷。

“知邊兵勁,成敗待此一決,驅其眾死鬥。三桂悉銳而出,無不以一當十……賊(此處指順軍)恃其眾,鼓勇迭進……我兵東西馳突,賊眾亦左巢而右拂之,陣數十交,圍開復合”。“苦戰至日昧,三桂軍幾不支,滿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擊勞,遂克大捷。”《庭聞錄》

於是陰影中的博弈自此分出了勝負。最後入場的清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大順朝廷在稍縱即逝的關鍵戰略期內的遲鈍反應導致自己輸掉了山海關之戰。此戰戰敗的惡果幾乎立即顯現出來:4月26日,順軍殘部回到京師,朝野上下皆沉浸在慘敗的震撼與驚懼之中。在匆忙完成了登基大典之後,李自成率軍離開了北京城。此時煤山上的歪脖子樹下空空蕩蕩,崇禎皇帝早已化作飛灰,但於天下而言,更為殘酷的廝殺在此時卻才剛剛開始。

陰影下的博弈:1644年的山海關,決定三個王朝命運的關鍵一戰

山海關之戰後天下局勢

山海關之戰後,順軍再也沒能緩過勁來,在陝西與山西戰場接連遭遇重創。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吳三桂兢兢業業追擊的助力,而滿清鐵蹄則悠然自得地緊隨其後,不動聲色地將天下的權柄緊緊握在手心。而在徹底掃除順軍的威脅之後,清軍下一步便是要向南方瑟瑟發抖的南明朝小朝廷亮起屠刀了。

可嘆一代雄主李自成,在新朝一統天下的前夕落敗,自此失去了角逐權力遊戲的資格。他本可以掃蕩前朝舊弊,建立新的百年基業,卻在天下局勢最為波雲詭譎的兩個月裡錯失了關鍵的機會,以致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不得不叫後人嘆惋不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