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鏡頭:高價值的光學零部件

手機鏡頭不斷升級和創新帶來鏡頭需求繼續爆發,Counterpoint預測2021年三攝滲透率將達到50%,三攝四攝成為主流配置直接帶來鏡頭和模組數量需求量的提升。同時汽車智能化,家電智能化,VR/AR等新的領域也給鏡頭需求增長帶來了新的動力。

預計全球搭載三攝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從2019年的2.3億部提升到2022年的7.5億部,未來4年全球手機攝像頭出貨量CAGR將達到15.3%,攝像頭模組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受益三攝、四攝等多攝攝像頭滲透率快速提升,儘管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平穩增長,光學鏡頭也將迎來高速成長。

光學鏡頭作為電子終端的關鍵基礎元器件,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安防監控、工控等領域。隨著新影像時代的到來,鏡頭作為“設備之眼”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重要性日漸顯著,已經成為人機交互的重要媒介。近年來全球消費類電子產品需求旺盛,VR/AR的快速發展及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都對鏡頭的升級提出了直接要求,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光學鏡頭:高價值的光學零部件

光學鏡頭行業經過不斷地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光學鏡頭處於光學組件產業鏈的核心位置,產業鏈包括上游光學鏡頭原材料(光學玻璃、光學塑料),中游光學元件主要為球面透鏡、非球面鏡和濾光片等光學元件的製造,以及玻璃鏡頭、塑料鏡頭、玻塑混合鏡頭等的製造,而下游則是光學鏡頭的應用領域,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運動相機、智能駕駛、智能家居、安防監控等和VR/AR等領域。

光學鏡頭的生產主要使用硝材、塑料機械件、金屬機械件、機電件等原材料。上游行業所提供的原材料對於光學鏡頭產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價格因素和品質因素。例如,電子元器件等材料的價格上漲,將會導致電光學鏡頭的出廠價格上漲;光學原材料的品質若不能達到本行業的工業標準,則將導致光學鏡頭的品質難以得到保障或者鏡頭出貨量降低。

光學鏡頭:高價值的光學零部件

光學鏡頭是價值量較高的光學零部件之一。攝像頭模組由數個鏡片、VCM音圈馬達、間隔環、圖像傳感器、FPC等組成。其中,圖像傳感器、鏡頭、音圈馬達是高壁壘環節。在價值鏈構成看,圖像傳感器約佔攝像頭模組的52%,其次是模組(20%)和光學鏡頭(19%)。

光學鏡頭產業鏈介紹光學模組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如光學鏡頭、CIS芯片、濾光片、馬達等。

國內最大的光學鏡頭公司舜宇光學科技2018年光學零部件業務收入在50億左右(佔總收入20%),其他主流光學鏡頭公司收入規模在10億-30億之間。光學領域上游零部件公司毛利率普遍較高在20%-40%,淨利潤率在10%-20%的水平。

中游攝像頭模組。國內最大的光學鏡頭模組公司歐菲光2018年攝像頭模組收入在244億,舜宇光學科技2018年模組業務收入在200億左右(佔總收入80%)。光學模組業務毛利率普遍10%-15%,淨利潤率在5%-10%之間的水平。

光學鏡頭:高價值的光學零部件

光學鏡頭技術壁壘非常高,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專利、生產工藝、模具。真正規模量產高水準鏡頭的企業非常少。

我國光學鏡頭起步較晚,在2008年前國內市場一直被外企壟斷。當時發達國家的設計與製造水平遠高於國內水準,其中最出彩的當屬德國和日本。優秀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造就了德國萊卡(Leica)和卡爾蔡司(CarlZeiss)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光學巨頭;日本二戰後憑藉高性價比催生出尼康(Canon)、佳能(Canon)、富士(Fuji)和奧林巴斯(Olympus)等知名企業。

2000年後國內光學行業在國家支持下開始奮起猛追。當前,全球光學鏡頭產業正向中國轉移,已初步打破原有的壟斷局面,一批優秀的國產鏡頭企業開始大放異彩。

從市場格局看,行業集中度較高,並且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鏡頭的生存方式要麼進行足夠的技術積累,諸如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學、關東辰美;要麼專注於利基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諸如聯合光電、聯創電子。大立光是手機鏡頭行業絕對的霸主,舜宇光學作為國內鏡頭龍頭正在逐漸趕上,此外瑞聲科技在混合鏡頭和WLO領域、聯合光電在安防鏡頭、聯創電子在運動相機鏡頭領域有較強的差異化佈局能力,並將逐漸進入消費電子鏡頭領域。汽車鏡頭領域,舜宇光學則遙遙領先,市佔率全球第一。

從全球市場格局來看,大陸廠商市場份額不足20%,佔比依舊較低,大陸地區公司未來存在較大成長空間。以智能手機鏡頭為例,行業前五大市場份額超過60%,大立光是手機第一大光學鏡頭供應商,其次是大陸地區的舜宇光學。

中國大陸龍頭不斷向上遊延伸,進行全產業鏈佈局,產業趨勢加強,龍頭競爭力提升!龍頭公司進一步深入佈局光學產業鏈,繼續向產業鏈上游進行延伸發展,打造光學領域的垂直產業一體化,加強產品競爭實力。以舜宇光學、歐菲光、聯創電子為代表的光學鏡頭企業持續突破專利壁壘,在高像素手機鏡頭和車載鏡頭方面取得持續突破。

光學鏡頭:高價值的光學零部件

手機攝像頭升級沿著2條主線進行:像素持續升級,從最早的11萬像素升級到現在數千萬像素(比如iphone 11);技術持續創新,沿著多攝像頭、高像素、大光圈、長焦、小型化模組方向進化。此外,指紋識別、3D sensing、潛望式/滑軌式結構等技術也在不斷髮展。

據Counterpoint最新報告顯示,三攝手機滲透率將在2021年達到50%,也就是市場中一半的手機將配備後置三攝。數據顯示,目前三星三攝及以上手機滲透率最高,達到27%;華為則以23%位居第二。而從整體數據來看,市場中三攝手機目前滲透率為15%,在2020年末將達到35%、2021年突破50%。

2018年華為發佈P20 Pro徠卡三攝智能手機(40M主攝+20M黑白+8M長焦),具有超級夜景功能、可以實現3倍光學變焦,使三攝開始成為智能手機新的標杆;2019年華為發佈Mate30 Pro四攝智能手機(40M電影鏡頭(超廣角鏡頭)+40M超感光鏡頭+8M長焦+TOF),能夠實現超級暗光拍攝及超高速攝影,性能媲美專業相機。此外,三星、小米、OPPO、摩托羅拉等手機品牌廠商也推出了四攝手機。

3Dsensing是智能手機創新的趨勢之一,當前正加速向中低端手機滲透。目前實現3Dsensing共有三種技術,分別為雙目立體成像、結構光和ToF,目前已經比較成熟的方案是結構光和TOF。其中結構光方案最為成熟,已經大規模應用於工業3D視覺,TOF則憑藉自身優勢成為在移動端較被看好的方案。

光學鏡頭:高價值的光學零部件

中國憑藉龐大的下游市場需求,成為全球光學鏡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鏡頭國產化替代進程正在加速。隨著消費者對高質量拍照、錄像的需求日益增加,攝像頭模組的進化是智能手機發展的必經之路。伴隨著雙攝、三攝滲透率的提高,市場將會開啟新的成像變革。

看行業研究報告,就到樂晴智庫網站:www.767stoc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