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黨建引領 齊心鋪就“金山大道”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陳會敏) 汙染群眾生活環境50多年的垃圾溝被填平,變成了通往坦途的陽光大道;困擾祖祖輩輩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得到了解決,群眾出行再也不用繞道別村,走一段曲曲折折的彎路。這是最近舞鋼市礦建街道張我莊村群眾最真實的感受。

礦建街道張我莊村有7個自然村,其中洪莊和李莊2個自然村的群眾出行一直是多年來亟待解決的難題。這兩個自然村位於張我莊村最南端,與產業集聚區毗鄰。在村口向南望去,美麗富庶的產業集聚區近在眼前,可是要到達那裡卻沒有坦途。自然村與產業集聚區之間隔著一大片莊稼地,沒有直接抵達的道路,群眾需向東經過莊稼地、繞道紅山街道老劉莊村,走上一段曲曲彎彎的小路才能通往產業集聚區。而繞道老劉莊時,由於田間道路和村裡道路狹窄,又曲折不平,極容易發生車輛相撞現象,群眾出行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聽當地群眾說,50多年前,這兩個自然村的群眾向南出行有一條道路,屬於紅山街道轄區,由於歷史原因,年久廢棄,不知何時變成了一條長長的溝壑,溝裡填滿了各種垃圾。一到夏秋兩季,總會有人把秸稈就近堆放到溝裡,給秸稈禁燒帶來了隱患,周圍環境受到嚴重汙染。

為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淨化空氣質量,張我莊村黨支部決定把溝渠填平,鋪上石子,讓這條道路發揮它真正的意義。可是要想把一條長600多米、寬5米的垃圾溝鋪設成平坦的道路,經費哪裡來?村黨支部制定了細緻的建設計劃:爭取辦事處的資金支持,協調八臺工礦區的剷車和挖掘機,發動群眾義務勞動,多方力量,促成廢棄道路的復建。就這樣,黨支部通過辦事處籌措資金3萬元、村自籌資金2萬多元,協調八臺工礦區的剷車和挖掘機拉來石渣80多車。聽說黨支部協調修路的事後,群眾備受鼓舞:“這是村裡給咱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啊,現在人工工資那麼貴,不能再讓村裡增加開支了,東西拉來,咱們自己走路自己修!”在發動群眾義務修路時,黨支部一個提議,立即得到了群眾的一致響應。群眾從家裡拿來鐵鍬、刨子,200多人自發組成的修路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工地。大家一邊幹活,一邊說說笑笑,話家長裡短、談經濟發展、憧憬道路建好後的美好生活。短短4天時間,廢棄的垃圾溝不見了,一條通往紅山大道的嶄新道路呈現在人們面前。

“路修好了,起個啥名字呢?”有人開始為新修的道路想名字。

“這條路是書記李金山帶領大傢伙修起來的,我看就叫‘金山大道’吧,既有紀念意義又預示著以後的幸福生活,大家感覺咋樣?”有人提議。

“金山大道,好!踏上金山大道,走向小康生活,以後咱村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甜!”群眾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