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名言推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解釋: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天天除舊更新,不間斷地更新又更新。用於論述創新精神和進取意識。

#相關話題#可論證創新和進取意識。

例如:我們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創新才能不受制於人,不被別人“卡脖子”。所謂“自有自便,自創自立”,無論是尋常使用的東西,還是尖端科技,我們自己擁有了,使用時就會得心應手,就會傲立於世。創新意味著改變,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不是聚焦於一個“變”字。上古就有至理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該句出自《周易·繫辭下》,當我們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就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創新。變革後,事物的發展就會順暢。事物發展順暢了,必然就可以長久發展下去。如果我們面臨變革而固守舊有,勢必會落後。“不日新者必日退。”這種“變”是新舊事物的更替,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它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不日新者必日退。

解釋:1.不天天有進步就一定會天天退步。2.反對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必須吐故納新、與時俱進。

#相關話題#論證創新和進取意識。

例如:同上。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解釋:1.水積蓄得不深厚,就沒有負載大船的力量。2.要注重知識積累,視野開闊,博採眾長。

#相關話題#論證積累的重要性。

例如: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識的積累,X記引用這句話,則非常形象地表達出教師知識積累的重要作用。我們常常說“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則需一桶水;學生需要一桶水,教師則應是源源不斷的活泉水”,這難道不正是在告訴我們,教師若沒有紮實的學識,何來做到“傳道受業解惑”?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因此我們應該牢牢記住,“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有的老師教學方法以及操作技能已經跟不上時代,倘若不學習不成長,如何滿足學生的訴求?倘若不進步,如何才能教導孩子跟上時代?我們常說“積水成淵、積土成山”,作為老師只要端正了自己的態度,踏實的學習,積累教學經驗,總有一天,亦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