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學生願意上職業院校,有太多的理由

最近,筆者隨團對臺灣的職技教育進行考察。看到了臺灣的職技教育方方面面,特別是臺灣學生對待職業院校的態度,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臺灣的職業技術教育起步較早,起初和大陸的職業技術教育一樣,並不被家長、學生及社會看好,但出於經濟及社會發展急需各種實用型人才的考慮,臺灣當局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終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臺灣擁有科技大學50所,獨立學院25所,專科學校14所,這些都是職技類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對臺灣經濟的促進作用是臺灣實業界和輿論界所公認的,被一致認為是臺灣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之一”。

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

臺灣的技職教育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簡稱,興起於二十世紀90年代後期。技職教育主要是為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為生產第一線培養優質適用的技術人才。技職教學上以職場為核心,側重於技能訓練。課程設計基於職場需要開發模塊課程,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更多的傳承於德國的學徒制教育模式,

我們瞭解到,臺灣的技職教育主要包括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高級職業學校和綜合高中。

臺灣青年學生願意上職業院校,有太多的理由

在辦學層次和學制上,高級職業學校是培養基層技術人才的,修業年限一般為三年,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同等學歷者,相當於祖國大陸的中等職業學校。

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是高等技職教育的主體。專科學校重在培養應用科學與技術型實用專業人才,按不同入學資格分設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科技大學是培養應用科學及技術型高級實用技術人才的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修業年限分為二年制和四年制。臺灣的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典型的“立交橋”結構,這點給我們深刻印象。

突出的職技教育特點

學生升學有通道,學歷層次高。臺灣,如果有志於技職教育的學習,完全可以在國中畢業後升入高職、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直到研究所碩士甚至是博士,與普通的學術教育完全一樣的學歷層次,甚至可以說,技職教育升學的渠道更加暢通。技職教育學歷層次如此之高,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這與臺灣政府推崇實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關係密切。

科系設置覆蓋面廣,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我們在高雄中山工商學校看到,學校專業設置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與業界的緊密結合。目前臺灣的技職教育科系門類齊全,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臺灣的教育部門都會根據地區進行統籌規劃,將地域鄰近、學科相近的專業協調起來,將集中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實訓環境的建設。在臺灣,機電、電子類學科是力量最雄厚的科系之一,擁有大量既有理論又有實踐能力的教師,並且實訓條件極好。臺灣之所以電子業發達,與技職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非常注重生產與教學的結合,並且將專業細化到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

私立學校比例大 ,辦學模式十分靈活。在臺灣技職體系中,私校佔有絕高比重,私立學校對臺灣教育發展貢獻巨大,但由於資源明顯不及公立學校,競爭條件不足,加上少數私立學校運作制度不健全,引起社會對私立學校公共性的質疑,對私校的發展極為不利。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及教育市場的開放,私立學校的生存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注重實務教育,學力重於學歷。我們在屏東內鋪農工學校,考察了他們教育教學的模式和方式,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務實。臺灣的技職教育有注重實務教育的精神,體現在各個層次的學校中。無論是專科生教學,還是本科生、研究生教學都花大氣力保證實訓。在臺灣,不僅技職學校,就是普通大學都非常重視建教合作與推廣教育。這裡更多的還是著眼於服務社會,擴大同企業界聯繫。這種整個教育界貫徹技術實務的精神,就是倡導“學力重於學歷”的思想,並通過“資格認定”、“考量優待”等措施付諸實踐。

臺灣青年學生願意上職業院校,有太多的理由

產學合作密切,校企實現雙贏。臺灣學校與企業聯繫比較緊密,企業也有熱情。其內在原因是臺灣勞動力比較緊張,同時,經濟比較發達,企業較多,而且有些企業規模、品牌在國際上都有地位。臺灣的職業學校個專業幾乎都有相對應的合作對象,企業為學校提供先進的實習設備和實習場地。這將會更有利於充實學生的實踐經驗,薰陶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建教合作營造的企業環境與最新生產技術系統,利於落實教育、訓練、應用三者的有機結合。

重視技能競賽,強化技能鑑定。考察的幾個學校,每個學校都會談到學生技能競賽獲獎的情況,談到某專業技能必須達到“丙級”或“乙級”標準,相當於我們人保部門的“初級工”“中級工”。

臺灣青年學生願意上職業院校,有太多的理由

臺灣職校的技能競賽每年舉行,學校以技能競賽獲獎為榮,與我們同樣重視。職業證照制度嚴格,臺灣職業證照分三級,即丙級、乙級、甲級。它是通過職業證照鑑定考試取得的,對學生的升學、就業或就業後的加薪、升遷都有幫助。

大力提倡美德教育,廣泛開展社團活動。從參訪的幾所學校看,校內車輛排列整齊,校園環境衛生整潔,師生服飾簡潔得體,學生文明禮貌。養成教育深入人心,成果顯著。臺灣職業院校將傳統美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視對學生品行和操守的教育。同時,臺灣職業院校重視社團活動,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文明誠信、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為人處事、接人待物的禮儀和能力,培養學生文明誠信的品質,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著眼於體制變革, 健全職業教育體系。我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 並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但我國的職業學校教育體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形成。職業教育本身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建立和健全職業教育體系是發展和壯大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體現職教特色,暢通升學渠道,從根本上尊重、重視職業教育一定能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創新育人模式,培養通用能力。重視提高學生職業生涯的核心競爭力,從具備知識技能與崗位基礎能力的“職校人”培養、具有職業核心能力的“職場人”培養、具有實用能力的“社會人”培養等三個方面入手,通過整體規劃、制定教材、進入課堂、開展訓練、評價鑑定等,全面推進學生的職業通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學生目標導向,讓職校生明確目標、懷揣夢想、嚮往未來、追求進取、陽光自信,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終身發展。

加大產教結合的力度,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職業教育實施產教結合,我們已倡導多年,但在實施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要建立職業學校生產實習實踐基地,政府應給予大力的政策扶持和足夠的資金投入。目前,我國政府在這方面介入的程度逐漸加深,但企業的積極性依然不夠高。另外,我們在臺灣看到,包括學生選課、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內容的發佈、甚至部分學生作業提交,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在課堂上,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我們要加大投入,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堅持 “以人為本”,創新辦學理念。

一個職業學校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它的價值觀和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反映了它對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態度。臺灣職業教育,突出以人為本,並充分考慮人的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種知識和素質,盡力為每個人創造按自己的愛好和能力來發展自己的條件,使社會需要和人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臺灣職業學校在辦學理念、環境育人層面上確實令我們感受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展示得淋漓盡致。眾多學校都會用大幅公告對校內師生各類獲獎大力宣傳、讚揚,令人振奮,我們應該借鑑這些觀點和做法,在教育教學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

打造整潔文明校園,發揮環境育人作用。臺灣職業學校非常重視以“文明、規範、誠信、守紀”為內容的養成教育,學生的德行優劣,不是通過考試成績來確定的,而是通過養成教育來培養的。在考察的幾天裡,我們每到一處看到的都是,校園整潔,學生服飾得體,師生舉止高雅。校園書香濃郁,精心設計校園每一個場所和角落。這些都充分顯示了臺灣傳統美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成果,這也為我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借鑑。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也提倡文明校園建設,但沒有明顯的效果。因此,必須 花大力氣打造整潔文明校園,真正發揮環境育人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