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前幾天去姐姐家,見到了好久不見的小外甥。

本想著會像小時候一樣,讓我親親抱抱,帶我看他的新玩具。

可是,僅僅半年沒見,他卻像變了一個人。

剛進門的時候,他在不停的哼哼,坐立不安。

我以為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直到姐姐實在受不了,把手機丟人他。整個人立馬不一樣了,接過手機的狀態,像是毒癮發作的人得到了毒品。

面對我的震驚,姐姐也頗多無奈,每次都想用別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但都會發生剛才的畫面:一個“手機癮”發作心神不寧,一個受不了他的軟磨硬泡給他手機。

網絡成癮已經成為一種疾病

小外甥對手機的依賴不是個例,網絡上有個流行段子:“玩遊戲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是誰”。

然後很多家長會“追風”,紛紛曬出自己年幼的孩子玩手機的照片。似乎孩子這麼做,是一種時尚。

家長看孩子,尤其是老人,經常會看到他們把手機塞進孩子手裡,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在他們眼裡,這是一種能讓孩子“聽話”的絕佳方式。

家長只看到了孩子一時的聽話,卻忽略了手機成癮會對孩子造成的危害。

前幾天,安徽一9歲男孩因為長時間手機,導致“鬥雞眼”。

據男孩爸爸說,孩子暑假期間一天能玩手機長達10個小時。

孩子的眼球稚嫩,長時間近距離盯著手機,很容易產生這種問題。如果男孩3個月控制不玩手機,還可調整恢復。但如果孩子依然沉迷手機,將只能通過手術治療。

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今年5月28日,印度一個男孩連續六個小時玩“吃雞”遊戲,導致猝死。

在採訪中,他的姐姐說弟弟非常沉迷這個遊戲,如果強制刪掉,就會絕食抗議。

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網絡成癮的危害遠不止於此,它帶來的影響還有以下幾點:

1、影響學習

2、危害身體健康

3、沉迷網絡,自我封閉

4、道德感降低,價值觀扭曲

5、認知、決策、控制力變差

6、對大腦造成損害

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將“遊戲障礙”納入新增疾病名單,歸屬於“成癮行為所致障礙”單元。

這個疾病的發病率高達27.5%,而12-16歲的青少年,是這個疾病的高危人群。

網絡成癮,正在荼毒著我們的孩子,對他們進行了心靈的“綁架”,需要每個家長引起重視。

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網絡成癮的症狀

1、失去控制能力:生活中其他事情都要為遊戲讓步。明知道有負面後果,也要繼續遊戲。

2、對其他領域造成危害:沉迷在遊戲的模式中,導致對家庭、社交、學習等其他方面產生危害。

3、已經持續12個月以上。

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3個防止網絡成癮的錦囊

當孩子已經形成“網絡成癮”,再進行重視,那個時候,問題的嚴重性就不是能輕易解決的了。

所以,家長能做的,不是等到事情難以挽回再來改變,而是防微杜漸,避免孩子形成“網絡成癮”。

這裡有3個錦囊,來避免問題的發生。

錦囊1:關注瞭解孩子,幫他們制定合理的上網時長

這個時間,一定要家長根據對自己孩子的瞭解、觀察來制定,絕不可能是某個沒有根據的固定數字。

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平日的表現,來為孩子“私人訂製”。

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的學習是否受到了網絡影響

2、孩子是否能積極參加家庭事務

3、孩子是否願意花時間與朋友相處

4、孩子是否能經營網絡之外的其他愛好

5、孩子是否能保證足夠的體育鍛煉

6、孩子是否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網絡對孩子以上幾個方面都影響較少,那家長可以減少自己的干預。但如果網絡已經對這些方面造成了影響,家長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重新制定孩子的上網時長。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個危險信號,家長就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為他們正向“網絡成癮”發展。

信號1:逃避社交,不與人交流,大量時間用於網絡。

信號2:為玩遊戲不吃飯、不參與家庭活動

信號3:徹夜不眠或早上無法順利起床

當孩子出現以上問題,就會對身體及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需要家長引起重視,幫他們重新制定上網時間。

但是,這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需要在嘗試中不斷調整和縮短時間,而不應該一次性將時間降到最低,這可能會適得其反。

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錦囊2:不在夜間使用手機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累到筋疲力盡,一旦拿起手機“放鬆一下”,就不可避免的要熬夜。

原因就在於,當我們的視神經接收到屏幕的光線時,會向大腦傳達出這樣的信息:現在還不到休息的時間。

如此一來,就會導致我們熬夜,影響睡眠。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在家裡的公共區域(不是房間內),選擇一處手機充電或者是存放手機的地方。

到了晚上規定的時間,就自覺把手機放到規定區域。大家互相監督,不讓手機“控制”我們的睡眠。

被手機“綁架”的孩子|3個錦囊,幫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

錦囊3:利用網絡信息,引導積極談話

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成為手機的“掌控者”,而不是“俘虜”。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家長帶領孩子選擇網絡資源,用積極的談話引導他們對網絡的合理利用。

比如孩子喜歡某部電影,可以跟孩子討論劇情,以及背後的意義:

  • 這個人物你怎麼評價呢?他為什麼會一步步墮落?
  • 看了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感觸?
  • 你想要成為電影裡那樣的人嗎?

電影中的這個演員,你知道他是怎樣從默默無聞到今天的主角的嗎?

或者可以討論對某個新聞的看法,讓孩子指出家長在網絡使用中的問題。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問題時,往往存在諸多顧慮,但從分析別人入手,也是一個改變自身的機會。

當孩子發現,網絡中的很多資源是可以讓自己產生思考,對自己產生影響的,會慢慢趨向於對這些信息的攝入,從而減少對無意義信息的注意力。

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帶給我們便利,也能帶給我們危害。

我們不能因為存在危害,就否定它們的好處,控制並利用好它們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網絡的危害不止於表面,網癮的戒除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家長與孩子長期共同努力。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掌控網絡,掌控自己的生活。能感受信息的便利,也感受陽光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