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見退位的溥儀,為什麼要參拜他?

歷史老先生


不要搶,我來答!這個題目就很傷腦筋了,我就發表一下個人粗鄙的看法哈!

“皇上好”,這樣一句話其實在我國古代非常常見,為了表達對皇帝的尊重與讚賞。但是當我們再聽到“皇上好”這句話的時候,這個場面一度尷尬,勢力強大的北洋軍閥張作霖向退位不久的傅儀下跪磕頭問好,小青峰就很納悶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人走茶涼”這個詞,意思也很簡單,張作霖行此大禮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懷有報恩之心

依稀記得傅儀在位期間,在面臨諸位大臣建議要將張作霖勢力除掉的時候,傅儀一人獨自向滿朝大臣唱對臺戲,將張作霖招安,沒有一點想要打擊他的意思,起初張作霖也感到很好奇為什麼傅儀不將自己除掉,經過時間的檢驗,張作霖也是慢慢相信了傅儀,而傅儀這個人也很不錯,給了張作霖很多很多好處,賞賜金銀珠寶,封官加爵等等,可以說張作霖的官位步步高昇,受到了極高的重視。換句話說,沒有當初傅儀的幫助也就沒有如今的張作霖,試問,只要有那麼一絲絲人情味的人來說難道不會常懷感恩之心嗎?所以說,張作霖對退位的傅儀行大禮是合乎情理的。

二、忌憚傅儀的殘留勢力

傅儀好歹也是當了好幾年的皇帝,這樣一位年輕氣盛的皇帝肯定是得到了諸位大臣的認可和贊同,傅儀這個人非常聰明,為人也比較圓滑和善,善於打理君臣關係,在退位之前,他也做了不少好事兒,讓全國上下都為之叫好。另外,在他退位之時,依然有諸多大臣表忠心,跪在大殿外表示誓死相隨,這一系列都表明傅儀在之前一直是一個備受尊敬的人,試問這樣一個人緣好的皇帝在之前難道就沒有自己的勢力嗎?答案是肯定的,每個皇帝都有自保的心理,如若傅儀此時發令幾句,相信還是會有不少的勢力願意跟隨他。所以啊,對於勢力剛剛建立起來的張作霖來說,他不敢,也不能對傅儀生出什麼歹念,只好行君臣之禮。

三、封建等級思想根深蒂固

我國古代一直有一種等級制度,男尊女卑,皇帝與臣子之間的尊卑,中國流傳幾千年的皇帝制度早已是深入人心,他們認為皇帝就是皇帝,天子就是天子,沒有所謂的退位與不退位,雖然傅儀退位已經很多年了,那時候是民國時期,但是仍舊無法完全擺脫那種封建思想,據說主張新文化運動的胡適在面臨覲見傅儀的時候,也會詢問周邊的人要不要向傅儀行君臣大禮,您品,您細品,這樣一個先進代表人物竟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可見等級制度是有多麼的頑固,更何況對於張作霖這樣一個做了很長時間的清朝大臣來說,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畢竟行了那麼多年的君臣大禮,習慣成自然嘛,這也是不無道理滴!

總結:晚年已經是大元帥的張作霖無論從自己出發還是站在大局的角度考慮,選擇對這位已經退位的皇帝溥儀下跪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不要懷疑,也不要納悶!


小青峰曰史


溥儀晚年撰寫回憶錄時曾經提到,在他寓居天津的時候,為了復辟清朝曾經多次會見各路軍閥。而這些軍閥中對他最恭敬的當屬張作霖,見面以後張作霖直接跪下磕頭。這一度讓溥儀覺得張作霖可以利用,因此花了不少功夫和張作霖及奉軍將領接觸,當然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其實溥儀還是會錯了意,張作霖跪下磕頭可不是真的還把他當皇帝,而是作秀顯示自己不忘舊情。


張作霖出身草莽,後來招安當了官,從馬隊幫帶慢慢升到了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在清朝滅亡前夕,張作霖又因為鎮壓革命黨有功,被升為關外練兵大臣。張作霖後來能獨佔東三省,成為獨霸一方的大軍閥,和清政府對他的提拔是分不開的。

張作霖會見溥儀時,溥儀不僅已經遜位多年,而且還被馮玉祥從紫禁城趕了出來,剝奪了皇帝的尊號,從法理上來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公民。但是張作霖還是對溥儀行跪拜禮,這就讓人覺得他不忘舊情,

此外東北是滿族的龍興之地。即使在民國時期,東北滿族的勢力還是很強大。比如吉林的參謀長熙洽就是滿族,第27旅旅長吉興還是皇族。溥儀雖然退位,但是在滿族中他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張作霖對溥儀示好,也有助於他拉攏東北的滿族力量。

不過對於張作霖來說,溥儀的作用也僅在此。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後,奉軍大獲全勝。張作霖率奉軍大舉入關,是有意問鼎天下。以張作霖的脾氣,不會真的讓溥儀復辟當皇帝,給自己添堵。

所以張作霖客氣歸客氣,實際問題一點沒讓步。甚至還多次暗示溥儀不要和日本人走太近,避免被日本人利用。溥儀對他抱有幻想,也是太天真了。


不沉的經遠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都不能理解,堂堂的東北王為何會向一個無權無勢的遜帝下跪,其實這是有著多重原因的。

其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

皇帝這一職業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皇帝在他們心中的份量仍然很重,比如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就曾以滿清遺老自居,張勳為了表達對清廷的忠心更是背後仍舊留著一根過時的“豬尾巴”。

因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張作霖的撲通一跪了,張作霖出身不高,自小皇帝在他生命中便是個遙不可及的人,被招安後,他成為了滿清的朝廷命官,張作霖更是對溥儀多了一份忠心的情愫。

靜園的那一次見面應該是張作霖第一次面見溥儀,對於這個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昔日主子,有理由相信張作霖當時是又激動又緊張,他當時的撲通一跪極有可能是出於本性。

其二,利益需求

東北是滿清的發源之地,此地仍然有很多滿人,張作霖作為東北地區的最高長官,要想贏得這些滿人的支持,對溥儀表達忠心無疑是個不錯的招數,溥儀作為當時滿人心中的主子,對溥儀示忠心,這也就意味著向滿人示好,這樣東北的滿人自然也就會選擇支持他。因而張作霖的這一跪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

其實在混沌君看來張作霖的靜園一跪出於第一種原因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此時的溥儀已經無權無勢,而張作霖已經高高在上,但卻難以抹滅存於張作霖心中的皇帝之威。


混沌聊史


要問張作霖為什麼見到已經退位後的溥儀依然行跪拜之禮,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溥儀對張作霖來說還有很大的作用,突出彰顯出溥儀在張作霖那裡的可用性,否則張作霖不會理會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溥儀。

實際上,從張作霖的發跡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發跡與崛起實際上與清末這個朝廷有著莫大的關係。最初張作霖投靠朝廷,給朝廷當忠實子民幫助剿匪,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朝廷的信任,於是封賞隨之而來。隨著張作霖實力的不斷強大,他更加會利用溥儀的這個噱頭來支撐壯大自己,於是在辛亥革命之際,張作霖選擇了革命的對立面來保衛清廷、鎮壓革命,他的這些舉動和行為都贏得了溥儀的感激涕零,更加對其重視。

而且張作霖還非常熱衷於參與各方勢力支持溥儀復辟的活動,因為在溥儀籌劃復辟的時候,張作霖的奉系軍閥已經是各軍閥中實力最強的一支,誰能將張作霖的奉系拉攏在一起,勝算就非常的大,所以溥儀在籌劃復辟的時候,主要目光就盯在了張作霖的身上。

從張作霖起家到發達與溥儀籌劃復辟這中間兩個人的互動來看,實際上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對於張作霖來說,溥儀雖然現在不是皇帝,大清王朝已經沒有了,但是他的“皇帝”的頭銜是非常有用的,而且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民間還有很多忠心於溥儀的勢力和死黨,如果溥儀能夠為他所用,聽從他的安排,那自然對提升自身勢力有很大的關注,為自己成就一番大業有莫大的幫助。

而對於溥儀來說,張作霖首先是實力不一般,大軍閥,有不對、槍支彈藥充足,能夠打仗,為自己復辟能夠提供軍事保障。另外,張作霖佔據著東北三省,而東北三省是清朝的發祥地和龍興之地,在東北三省還有很多祖業在那裡,也許自己將來重新再來就要靠東北這個地方。第三就是溥儀也知道張作霖是在利用自己,而自己也正好利用張作霖,彼此達到各自的目的。

於是溥儀與張作霖之間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暗中交際,張作霖過生日、女兒結婚溥儀都精心準備禮物,而溥儀和婉容大婚的時候,張作霖同樣送來貴重禮物,兩個人就是在這樣互相利用中找到了一種平衡點,誰都沒有打破,都希望利用這種平衡實現自己的私心。

如題所說張作霖跪拜溥儀的事情,發生在1925年溥儀轉居天津張園之後的事情。奉系打敗曹錕和吳佩孚佔領天津,於是張作霖再一次派人與溥儀溝通打算會面,事先派自己代表作了溝通,送錢、送禮物,表忠心、表真誠,最終在曹家花園碰面,而就當溥儀不知道以何之禮來對待張作霖的時候,張作霖搶先一步上前跪拜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而溥儀也受寵若驚,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兩相極度不協調的問候,道出了兩個人當時真實的處境和目的。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

我在天津的七年間,拉攏過一切我想拉攏的軍閥,他們都給過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吳佩孚曾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其中給過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攏最力,為時最長的則是奉系將領們。這是由張作霖向我磕頭開始的。

他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兩者之間就是互相利用的關係,而且溥儀對張作霖充滿了巨大的幻想,以為自己能夠依靠他成功實現復辟,但是歷史發展就是這樣,最終張作霖因惹怒日本人最終被炸死在皇姑屯,而溥儀逆歷史而為的復辟必然註定失敗。



在中國近代史上很多人和事一直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比如今天還高高在上的人,可能轉眼間就變得寄人籬下,而今天還是仰人鼻息的小混混,可能明天就成為人人敬畏的人物,張作霖和溥儀就是這樣的代表,但是這樣角色轉變後,當張作霖遇到溥儀的時候居然向溥儀下跪。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有人說第一種觀點是張作霖曾經是溥儀的臣子,曾經深受皇恩,張作霖最開始只是一個綠林好漢,後來被朝廷招安,之後就開始效忠於朝廷了,溥儀當時對張作霖提攜,甚至還冊封了張作霖父母,所以對於張作霖來講溥儀應該算是他的伯樂,到辛亥革命的時候更是忠心護主,這件事讓溥儀也是感激涕零。

第二點原因是張作霖和溥儀之間本身就有密切往來,都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當溥儀生活特別艱難的時候,收到了張作霖的一筆鉅款,這個行為讓溥儀非常的感動,轉而回贈禮品,同樣的在張作霖過壽的時候,溥儀也送上了厚禮。之後不管是溥儀結婚還是張作霖女兒出嫁,兩個人都是禮尚往來,相互之間送禮交往,直到最後張作霖被炸死。

第三點原因張作霖想要通過這件事贏得人心,畢竟溥儀曾經是皇帝,雖然辛亥革命後政局有了變化,但是人們的思想依舊沒有改變,對皇帝自然還是留有以前的敬畏,張作霖這樣做自然會贏得很多人的尊重,之後也會更受百姓的愛戴。





大源精彩視頻


之所以發生這事兒,其實也不是張作霖演戲,因為他是地地道道的老輩兒人,有些根深蒂固等級觀念是深入骨髓的,所以他認為見到以前的老領導用這種禮節是順之自然的。

溥儀連皇帝尊號都沒了,而張作霖是民國實權人物,見溥儀還下跪,稱溥儀為大皇帝。溥儀送他的禮他不收,反而經常給溥儀送生活費。這就說明張作霖不是為經濟利益去找溥儀,完全是看到溥儀的名號。或許他一直有著打算恢復清室優待條件的設想。


lyg視頻君


張大帥給退位的溥儀下跪,體現出來的自然是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以及兩百多年來滿清培養出來的奴性,還有那些手握重兵想要復辟的思想,潛意識裡還有皇帝這個位子的大軍閥們,何嘗不想當皇帝?

話說在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先是在父親載灃的居處呆了一段時間,1925年2月移居到天津居住,就是在天津居住期間,接見了“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得知溥儀跑到天津後,主動說要去拜見溥儀,這時候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溥儀卻是個無權無勢退位十幾年的前皇帝,兩人在天津的曹家花園見了面,溥儀接見張作霖,心裡還在想著該用什麼禮儀對待張大帥,張作霖卻緊走幾步跑到溥儀面前,撲通一聲跪在溥儀面前,磕了一個頭,嘴裡喊到:“皇上萬福,皇上好。”

溥儀有點受寵若驚,趕緊把張作霖扶起來,說道:“上將軍好!上將軍好!”張作霖給溥儀磕頭,可以說帝制思想根深蒂固,象民國風雲人物吳佩孚也曾上書給溥儀稱臣,段琪瑞主動請溥儀見面,連新文化代表胡適在1922年跑到宮中謁見溥儀,也體現了其腦中尚有皇權崇拜思想,甚至有傾向復辟的嫌疑。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即是不幸卻也是幸運的,作為一個朝代的末代皇帝,能夠得到優待且善終的沒有幾個,溥儀在退位後依然有著自己的小朝廷,依然住在紫禁城裡,遜清小朝廷中的小群體依然有著“恢復祖業”的思想,以教育帝王的格式來教育小溥儀,隆裕太后挑選了一批飽學之士來教溥儀,這裡面有清末狀元陸潤庠,內閣學士陳寶琛,滿漢雙榜進士伊克坦等等。

溥儀一生當了三次皇帝,第一次當皇帝時未滿三週歲,根本不知道當皇帝是幹什麼的,被接到宮裡時大哭,看到瀕死的慈禧太后時大哭,舉行登基典禮時還是大哭,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為了安撫他,說:“快完了,快完了。”沒想到一語成讖,大清沒幾年就完了,1908年12月登基,1912年2月退位。

大清滅亡了,帝制也結束,中國好象進入了一個共和的時代、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然而帝制擁護者卻仍然不在少數,特別是北洋系的元老們,仍然想著搞帝制,要麼自己當皇帝,要麼讓溥儀復辟成功,把他當傀儡,袁世凱這個北洋系的領袖在逼迫溥儀退位後,攫取了革命果實,成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他卻覺得不過癮,在1914就解散了國會,為恢復君主制作準備,1915年12月底接受皇帝尊號,恢復了帝制。

袁世凱稱帝是逆時代而行,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當了幾個月皇帝就被迫宣佈退位,然而卻依然有人為了帝制逆時代而行,1917年,張勳趁黎元洪和段琪瑞兩人鬧矛盾之機,帶著“辨子軍”進京,搞了一出復辟的大戲,其實張勳在復辟之前,曾經探了各省督軍以及段琪瑞的底,都支持他搞復辟,不過張勳真的搞復辟的時候,卻成了大家的靶子,這些人都有帝制思想,不過真的有人出來搞帝制,卻又成了眾矢之的。

可以說民國時期共和擁護者中有不少人實際上是帝制擁護者,特別本身是滿清官員的那些人,在他們心裡依然有著帝制,有著皇上,象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被招安成為滿清官員,是典型的保皇派,武昌起義後,奉天省的革命黨人想要進行東北革命來響應武昌首義,張作霖拿出槍威脅革命黨人,逼走了革命黨人,張作霖在這次本來是革命會卻成了保皇會上,成了最大贏家,取得了軍事實權,在他的心裡,並不想革命,依然只認皇帝,而這次押寶清廷身上更是讓張作霖賺得盆滿缽滿,為他以後主政東北建立了很好的基礎。

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帝制越來越不得人心,特別是張勳復辟失敗後,帝制擁護者們都知道不可逆勢而行,不過對溥儀這個皇帝還是保留著奴性,張大帥給溥儀下跪,就象溥儀在回憶錄所“吐槽”的那樣:“中華號稱為民國,人類進入了二十世紀,而我仍然過著原封不動的帝王生活,呼吸著十九世紀遺留下的灰塵。”

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帝制思想依然存留在滿清遺老遺少的心裡,在溥儀退位後,仍然有不少人入宮給他跪地磕頭,大都是年歲比他大幾十歲的人,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禮服的民國官員,張作霖也可以算是清朝的遺老,所以面對皇權時,依然不自覺腿軟,給溥儀跪下磕頭了。





易述浮生


第一,張作霖官運是在清朝時期起步發展。清庭對他有招安知遇之恩。張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

第二,張作霖就是武人的忠勇觀念,沒有什麼共和觀念。張見溥儀,毫不遲疑地走到他面前,直接趴在磚地上向他磕了一個頭,並同時問:“皇上好!”

第三,張作霖的奉系靠的是一群把兄弟撐起的,這樣的團隊沒有太多共同的主義或者理念,最講究效忠。張這也是做給手下看的。

這就是張作霖,一個手握實權擁重兵的當朝大帥,依然敬重舊主的軍事強人。


撕烤的橘子皮


歷史清末年間民國初期,一個雄霸一方的東北大軍閥。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卻給一個退位的清末小皇帝下脆了,令很多人都感到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按理說溥儀都己經退位了,就如同平常人也沒有什麼兩樣的了。張大元帥給人下如此大的脆禮,以呼有點說不通啊!

據溥儀在自己的自傳中《我的前半日》裡記述,他與張作霖在曹家花園中會面時的一個情景。那是在1925年某天的一個傍晚,溥儀來到張作霖的府上,他出門前來熱情迎接,那時還當眾跪下恭恭敬敬地給溥儀磕了一個響頭,口中大呼:"皇上好,皇上萬福!"。溥儀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給嚇到了,慌忙中回應了一句:"上將軍好,上將軍好!"。這一個場景卻實令人有一點尷尬。

張作霖,外號:"老疙瘩",貧民出身。曾經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次後為了生活投身於綠林作了土匪。其實力逐漸發展壯大,後被清政府招安。由於當時的清政府根基己經腐爛,動亂四起,軍閥各自割據。張作霖看清時機順勢而上,幫助清政府巢滅了杜立三等士匪,後來又幫助清政府鎮壓辛亥革命進步人士。從而得到了清政府的提拔賞識,一路平步清雲,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閣使,號稱:"東北王"。隨著時局的變化,清政府己經四分五裂了,軍閥自治。溥儀也只能被迫下臺,遷居天津。

張作霖給溥儀行下脆之禮,我分析原因有三點:1.感謝知遇之恩,自己從一個平民發展到一個地方軍閥,多得清政府的提拔賞識。2.溥儀是清末皇帝,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是老家主,不宣反面。3.當時的各方軍閥勢力都相互虎視眈眈,要想生存得好,只能互相依存借力,他行一個脆拜之禮並不是什麼大事情。這也恰恰能說明張作霖是一個圓骨老謀深算,懂的審時度勢的人。


夫子瑜


張作霖為什麼參拜溥儀,得從張作霖的軍功說起。

作為北洋最後一任元首,綠林出身的張作霖既不屬於孫文派,也不屬於袁世凱的北洋嫡系,靠著白手起家,最終以東北王的身份入主北京。

日俄戰爭結束後,不甘心失敗的沙俄開始對蒙古動起了腦筋,不斷拉攏蒙古上層貴族。當時的沒落貴族陶克陶胡與紅鬍子、六十三牙什等組建了2000多人的抵抗軍隊,開始公開反清。

為了維護清政府統治,1908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派張作霖率部移駐鄭家屯,對叛軍進行圍剿。從1908年到1909年,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張作霖身先士卒,深入索倫山將叛軍徹底擊敗,陶克陶胡逃到沙俄。

靠著這次奇功,張作霖被清廷賞賜頂戴花翎,任洮南鎮守使,其麾下兵力也擴充至3500人,當時的宣統皇帝溥儀還特別賞賜了張作霖一件龍袍,這讓羽翼未豐的張作霖感到興奮,因為這支勁旅正是他日後成為東北王的“本錢”。

很快,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朝走向滅亡,繼任的大總統袁世凱對於非嫡系出身的張作霖也不是特別放心,特意招其前來試探,但張作霖故意給袁世凱留下一副大老粗的印象,成功騙過了袁世凱,就任奉天巡按使。

袁世凱敗亡後,全國一片混亂,原本賦閒在紫禁城中的溥儀又開始浮想聯翩,那些清朝遺臣不甘心清廷就這麼滅亡,就想趁亂搞復辟,他們想到的第一個拉攏對象就是張作霖。

當時很多報紙都聽說了張作霖和溥儀的私下聯繫,懷疑張作霖會像當年張勳一樣再來一次帝制復辟,不料張作霖卻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

沉浸在“中興大清”美夢中的溥儀很快發現,張作霖表面上是個大老粗,實際卻很有原則,借他的力量復辟帝制已經不太可能,於是溥儀又轉而跟日本人聯絡。

在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溥儀先是跑進了日本大使館,後來又逃到了位於天津日租界的張園。聽說溥儀進了日本人的地盤,張作霖提出要在天津行館裡見溥儀一面。當時清朝遺老們認為溥儀是皇帝,張作霖不過是軍閥,哪有皇帝屈尊去見將領的道理?

然賞賜過對方龍袍,但溥儀卻跟張作霖從未見過面,而這第一次見面,就讓溥儀感到為難,因為一個是落魄皇帝,一個是手握重兵的民國軍閥,見面行禮是個大問題。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張作霖剛見到溥儀,馬上下跪磕頭,說了聲:“皇上好”。

這讓溥儀大感意外,趕緊回了句“上將軍好”,但起身後的張作霖卻用質問的口吻問了句: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為何你還要往日本使館跑?這個問題讓溥儀尷尬不已,只好含糊的說是不得已。

這次見面也讓溥儀徹底明白,張作霖感恩提攜是一回事,但和日本人共同支持自己復辟卻是另一回事了。最終,溥儀還是選擇了做日本人的傀儡皇帝,而張作霖則被日本人炸死在了皇姑屯。

張作霖見溥儀下跪表面上是尊重溥儀,其實骨子裡是嘲諷溥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