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用iPad做筆記呢?


怎麼說呢,ipad做筆記更加的方便吧,查閱起來也是十分的得心應手。

1.輕便

一臺ipad的體積與重量都是很小的,如果你用紙質筆記本的話,相信大家都做過筆記,各種記號筆,厚本子,書,這些攜帶與使用都不是很方便,用ipad的話只要一個就搞定了,各種工具,隨意排版。

2.筆記便於保存分享

筆記記得少倒也沒什麼了,有些筆記記得多的四五本,真有個什麼問題需要翻閱筆記,也是夠麻煩的,攜帶起來也是不易。我們有些時候經常借鑑學霸的筆記,抄寫起來,浪費時間,ipad有筆記一鍵分享的功能,輕鬆分享借鑑交流各自學習心得。


正經反派


明美無限身邊買iPad最多是就是學生了,有的則是家長給自己小孩學習用的。回到問題“為什麼要用iPad做筆記呢”?

明美無限認為無非有這幾點原因:

1.方便。相信有關注明美無限的果粉應該都知道,蘋果公司當初發佈這款iPad產品線就是介於Mac跟iPhone之間的,Mac太大不方便隨身攜帶,iPhone呢屏幕又小,所以iPad剛好介於兩者中間。

2.自從蘋果公司發佈了獨立的iPados後,整個iPad的生產力就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前兩天剛剛發佈的13.4更是把iPad的生產力提升了一個臺階。

3.之前明美無限也說過了,買iPad的人群目的不一樣,有的是真的拿來做筆記學習的,有的則是拿來看視頻玩遊戲的,還有甚者就是拿來裝叉用的。。。

所以,綜合明美無限以上的猜測原因,想必你們應該心中也有數了吧!

最後,關注明美無限果粉從此不迷路!


明美無限


用iPad做筆記有6個優點:

  1. 環保,不用在浪費那麼筆記書和筆了;
  2. 便捷,以後去上課,出門,都不用在揹著那麼多的書了;
  3. 軟件功能齊全,在ipad上有兩大筆記軟件Notabiltiy和Goodnotes,他們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功能完善,也還可以使用蘋果自帶的備忘錄;
  4. 支持鍵盤,如果想要使用鍵盤打字,最新iPad OS也是支持的;
  5. 方便管理,如果在筆記本上記筆記,時間長了,筆記多了,就不好查抓,但在ipad上就不會這樣,你可以輕鬆的進行管理分類;
  6. 軟件之間的配合,比如學習英語,可以打開字典,然後分屏,可以方便查詢不會的單詞。

提示:

  • 一定要買一個觸屏筆,最好是蘋果自家的Apple Pencil,因為沒有手寫筆,那在ipad上記筆記,只用手寫,效率將大打折扣。
  • 鍵盤最好也弄一個,方便你長文本輸入的需求,當然這個不是必須。

兩星期科技


當時有個美好的願望:逐漸放棄掉傳統的紙和筆。

電子筆記多好啊!

同步保存到雲端,永遠不用擔心丟失;寫錯了可以擦除,頁面整潔又美觀;而且還能節省紙張,綠色又環保。

於情於理,都是好事。

但事與願違。

我發現這兩年來,寫的紙質筆記竟越來越多。

總結來說,有三個原因:

第一,iPad 還是太重。

iPad Pro 雖然功能強勁,但仍然替代不了傳統筆記本電腦。這意味著,如果要攜帶,揹包的重量要從 1.5 kg 增加到 2 kg,實在太累。

第二,流程較多。

我們對比一下,當需要手繪時,兩種情況的步驟:

用 iPad 時:①先解鎖屏幕;②找到並打開某個繪圖軟件;③新建一頁;④然後開始在軟件裡繪製。

有時還會遇上筆沒電的情況,步驟中還要加入「充電」環節。

而傳統場景下:①打開一個本子;②拿起筆就畫起來。

所以,在緊急的場合下,個人會更偏好於用紙筆。

第三,沉浸式筆記。

在非緊急的情況下,兩者皆有。

例如

面對數碼產品時,總會容易走神,例如被推送的信息吸引,或者想要點開一些網頁或 App 。

而當面對純粹的紙筆時,則會自然產生一種儀式感,注意力會更集中,甚至還會不斷萌生新的想法。

很微妙,但確實是很喜歡的感覺。

所以,在這三個原因的影響下,自己繪製電子筆記的情況越來越少。

02

規避傳統筆記的劣勢

傳統筆記的劣勢並沒有消除,但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來適度避免。

首先,針對筆記的檢索問題:添加標題和摘要。

很多時候,我們做筆記都是臨時起意,塗塗畫畫。一段時間後,再來查找難以定位。

這時候,如果有一個標題和幾個關鍵詞,那麼查找的速度便能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針對筆記難以修改的問題:從工具和排版兩個角度解決。

工具上,目前市面上已有一系列的「可擦筆」,價位上每支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有了它,寫錯後直接擦掉,避免了頁面的髒亂差。

最後,針對筆記容易丟失的問題:掃描備份。

目前很多軟件都支持拍照掃描,然後一鍵轉為 PDF ,存到雲端。例如:Scanner Pro,掃描寶,堅果雲掃描。

通過這三個方案,基本可以解決筆記的輸入、保持和索引問題。

03

是否可以做一個結合?

不過,買了 iPad ,不用也不是道理。

那麼,是否可以做一些結合,讓兩者實現某種統一?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延展筆記的空間。

工具:Paper

如果一份筆記已經寫好,已經沒有太多可施展的空間。

那麼,我們可以①將它導入到 Paper 裡,然後②縮小圖片,③剩下的空間就可以做更多的備註。

第二,糾正筆記的錯誤。

工具:Carbo

如果手寫筆記有錯,那麼可以導入到 Carbo 裡,然後將錯誤部分擦除即可;如果位置有錯,可以選中特定板塊進行騰挪。

於是,整個工作流就清晰了:先在紙上繪製,然後再通過 iPad 上的 App 裡進行修改。

實現紙質筆記和電子筆記的結合。

本文主要討論了 iPad 在手繪筆記上的作用。

從便捷性和沉浸性的維度上看,傳統紙筆的優勢非常明顯,而且藉助於筆記結構(添加標題、留白)、功能筆(可擦筆)的選擇和掃描保存,可以解決掉傳統的痛點。

在此背景下,iPad 的作用更多集中於筆記的修正:①藉助 Paper ,實現筆記頁面的延伸;②藉助於 Carbo ,實現筆記的修正。

最後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流:

01 在做一箇中型或大型項目時,先繪製筆記,把框架確定好;

02 然後填充內容,在最短的時間做到 7 成熟;

03 最後再進行修飾,包括排版和詞句潤色,爭取到 90分水準。

先完成,再完美。

以上。


endless


我是音樂學專業的學生,一本西方音樂史書籍的重量和厚度就是好幾個iPad加起來都達不到的,我們一個早上兩節大課,如果沒有iPad我要帶類似西方音樂史那麼厚的書兩本外加兩個筆記本,使用iPad就帶一個iPad可以包含所有內容,左邊分屏放書的pdf右邊分屏放筆記本。

其次上課的時候使用軟件Notability還自帶錄音功能,錄音的進度條是和筆記同步的,等於說我只要點擊筆記的內容就換轉到相對應的音頻。

最後就是Notability自帶的搜索功能,隨著時間筆記越來越多,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一個知識點沒記牢去翻閱筆記找要找很久,這時候你直接使用搜索就可以找到,字跡和文字都可以識別非常方便

我們一學期至少有14門科目,14門科目對應的是14本書+14本筆記本,一個iPad能做到的他不香嗎?重點iCloud導入進Mac裡保存,隨時可以備份和查閱(我喜歡用Mac的XMind導入進iPad成pdf做筆記)

最後要說一句: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同,沒有分誰好誰壞,應該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水上古城


這個問題,太好玩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使用IPad做筆記,這只是個人愛好吧。以我這幾十年上學來看,最好還是用紙筆做筆記比較好。

電子產品,在大多情況下,僅僅是供人娛樂的東西,很多人都是盲目的跟風,上大學必備的三件套,蘋果手機、蘋果筆記本、蘋果pad。其實對於人生,最重要的是專注於自己的學業,不要被外物所擾,守住內心的寧靜。

對於做學問,要能夠受得住坐“冷板凳”,看書學習,要把自己的心靜下來,這樣才夠學得進去,這樣才能把知識消化在自己的大腦中。

文學大家,錢鍾書筆記都寫了十幾大箱子,他沒有用IPad,也沒影響他成為大家;還有錢學森等等,我還是不建議使用ipad做筆記。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都限定自己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把人們的光陰都給吸走了,電子產品就是時間黑洞,而且造成讓人一生碌碌無為。


愛吃土豆絲炒雞蛋


1.ipad整理的筆記可以隨時修改,可以看PDF的書,
2.紙質書很重攜帶不便
3.ipad的可通過關鍵詞搜索筆記內容

4.筆記軟件裡的筆的類型,顏色,紙張類型,隨時插入圖片,是打字筆記和手寫的紙質筆記無法實現的

5.可以搜索,關鍵字
6.可以修改編輯,方便管理
7.不佔用實體空間方便攜帶,不易丟失
8.可以對筆記的內容進行自由的補充,改動,移動或刪除
9.有豐富的紙張模板,多樣的筆記顏色
10.隨意記錄,可以持續完善筆記

11.手寫的筆記最大的優點就是更加的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情,相對於打字筆記來說


Bool


第一,沒得選,因為平板電腦就數iPad最好,其它安卓平板不敢相信,你用你知道!第二,iPad和蘋果其它設備之間的生態鏈做得非常好,用起來得心應手,第三,蘋果的

Apple Pencil與iPad的配合使用體驗非常好,如果不喜歡在光滑的平面寫字可以貼一張類紙膜,寫起來跟在書本上寫一樣。


夢裡嚮見的禽獸


方便


虎風攝影愛好者


很方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